他在32天內,以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創下了志愿軍狙擊手單人最高戰績,是中國軍事史上公認的最佳狙擊手。更厲害的是,他用的步槍,只是一桿沒有倍鏡的機瞄槍莫辛納甘步槍,不少人將他和芬蘭的白色死神西蒙海耶,蘇聯的伊萬西德薩連科,一起歸于世界十大狙擊手行列。
當時的朝鮮戰場上,但凡聽到張桃芳的名字,一度讓美軍聞風喪膽,并且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死神。
張桃芳1931年出生于江蘇興化的一個農村家庭,抗日戰爭時期他就加入了兒童團,參與放哨偵察敵人的工作。
1951年3月張桃芳正式成為一名軍人,加入了中國人民志愿軍,1952年9月他隨部隊進入朝鮮戰場,開始了他傳奇的狙擊生涯。
初入戰場的張桃芳就是個新兵蛋子,在第一次射擊考核中,三發子彈全部脫靶,這是心態極度緊張的表現,因此還遭到了上級的批評。
看到他臨場狀態如此差勁,只能把他調到炊事班幫忙做飯,本來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想著提槍殺敵,沒想到最后成為了伙頭軍,這讓張桃芳開始懷疑自己,更懷疑自己用的槍是不是有問題。
但張桃芳并沒有因此氣餒,反而激發了他苦練射擊技能的決心,由于射擊對手臂的力量要求很高,如果手臂不穩,槍打出去的時候震動就有可能導致打歪。
為了讓自己鍛煉自己手臂的穩定性,張桃芳在射擊瞄準的時候,特意在槍口掛了一布袋幾斤重的沙土,經過一段時間訓練,他的準頭有了很大的提高。
然后他向上級申請重新回到前線,他要拿狙擊槍,不要拿鍋鏟,經過領導的考核批準,張桃芳終于回到了一線作戰,由于那個年代,志愿軍的武器裝備落后對手太多,除了炸藥包手榴彈之外,就是步槍機關槍,山炮根本沒辦法露頭,露頭就被飛機炸。
這些短距離射擊武器對美軍的裝甲部隊毫無辦法,所以當時彭老總決定在各個部隊了選拔射擊人才,組成狙擊隊,對敵軍展開冷槍冷炮運動,用單兵小靈快去對抗敵人的鋼鐵洪流,在上甘嶺戰役中,張桃芳的部隊負責堅守597.9高地7號陣地。
1953年1月張桃芳第一次跑上狙擊臺,2個敵人在距離他不到100米的地方走動,他連打12槍,結果連對方的衣服都沒打到,還引來了敵人猛烈的炮火,把他的隱藏點都炸翻。
后來他反省自己,為什么打不著呢,原來是自己打的靶子是死靶,現在戰場上的敵人是活動靶,會不規則的移動,當開槍那一刻,敵人很可能已經不在準星范圍了。
朝鮮的戰場是多山地形,對提前量的估算十分復雜,既然考慮山的坡度,又要考慮對手的高度,更要考慮移動速度和方向,然后經過實戰的多次反復矯正,張桃芳掌握了這把步槍的機瞄精髓。
一個晴朗的早晨,張桃芳早早來到狙擊點位,他看到百米開外有一個敵軍在奔跑,然后他瞄準射擊一氣呵成,這名敵人應聲倒地。
從此張桃芳就像開了掛一樣,他在不到2個星期的時間里面,打出9發子彈,直接拿了7個人頭,超過了當時狙擊隊里面的老槍手。
截止到1953年2月底,在22天的時間里面,張桃芳打出247發子彈,直接擊斃71名敵軍,這在狙擊隊里面已經遙遙領先,此時他的狙擊技術已經爐火純青,達到了人槍合一的境界。
而他的殺敵數量,也引起了當時軍長皮定均的注意,軍長還以為張桃芳家里以前是不是打獵的,他有打獵的經驗,但經過了解他只是一個新兵蛋子之后,軍長還是有點將信將疑。
所以他命令參謀長拿著一雙新的皮靴,到前線一探究竟,如果張桃芳真的是槍法出神入化,那就把這雙新皮靴送給他,如果是假的,那就把靴子拿回來。
然后參謀長來到前線之后,親眼看到了張桃芳的槍法,張桃芳可以說彈無虛發,槍響必須拿下一血,然后參謀長就把皮靴送給張桃芳作為表揚。更要命的是,在張桃芳的帶動下,他所在的團掀起了學習狙擊熱潮,他們團涌現出多位狙擊擊殺100名敵軍的狙擊手,這批狙擊手神出鬼沒,讓前線的敵軍吃盡了苦頭。
打又找不到目標,槍法又沒有對面那么準,造成敵軍前線一度士氣低落,四處蔓延著恐慌的情緒,隨時有可能被一槍干掉,美軍甚至把上甘嶺這一塊稱為狙擊兵嶺,可以看到我們志愿軍的神槍手,給敵人造成了多大的震懾。
特別是張桃芳更是令美軍聞風喪膽,盡管他們不知道這名神槍手叫張桃芳,但是都知道對面有位狙神,后來一位被俘的美軍說,你們的狙擊手太厲害了,他要打天靈蓋,就絕對不會打到脖子,美軍對此甚是無奈。
為了干掉張桃芳,美軍從后方調來他們的王牌狙擊手,還專門配備了觀察手以及3架重機槍,希望可以一舉把張桃芳給滅了,張桃芳現在面臨的可是武器和火力雙代差,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敵人打到。
一個早上,張桃芳走進了壕溝準備往狙擊點位走去,沒想到自己頭頂立馬就被重機槍掃過,把戰壕的泥土都打飛,張桃芳眉頭一緊,大事不妙,自己已經被對方重點關照了,他趕緊縮回掩體,然后換個位置慢慢把腦袋露出來,想看看敵人到底在哪個位置開槍,頭還沒來得及露,又是一串子彈在頭頂掃過去,這一把來者不善,搞不好張桃芳今天要交代在這里了。
現在張桃芳還不清楚對方位置,如果不能發現對方位置,就無法打到敵人,這時候張桃芳看到戰壕上有個鋼盔,然后他想了一下,決定用槍托把鋼盔舉起來,以假亂真引誘敵人開槍,然后自己在觀察敵人的位置,但是對面的狙擊手也是經驗豐富,對這個露頭的鋼盔不開槍,選擇守株待兔。
很明顯他識破了張桃芳的伎倆,張桃芳知道對方不吃這個假動作,自己也已經暴露了大概的位置,處境十分危險,然后他慢慢放低身段,往狙擊臺摸索過去,壕溝和狙擊臺之間有一段空隙,這段空隙敵人是可以觀察到的,也是敵人射擊的機會。
但是要發現對方,必須穿過這里引誘敵人開槍,張桃芳在靠近空隙的時候,飛速跑過去,然后一大串子彈就在自己身后打了過來,把空隙打得泥土飛揚,張桃芳差點被打中,這時候他急中生智,攤開雙手順勢倒了下去,裝作被打中的樣子,他的這次假摔成功騙過了敵人,敵人的槍聲停下來了,以為自己打中了張桃芳,張桃芳休息了幾分鐘,在敵人放松警惕的時候,張桃芳在射擊臺探出頭瞄了一眼,又縮了回去。
他發現對面敵軍陣地上有2塊巖石,所以他斷定敵人的狙擊手,一定在兩塊巖石之間躲藏射擊,張桃芳蹭著泥土把身體抬高,準備好起身射擊,這一發不成功便成仁,他深呼吸了一口氣,然后起身抬槍瞄準巖石之間的敵人,眼到手到扳機一扣,當他槍響的時候,敵人同時也發現了他,機槍猛的往他的位置掃射過來。
張桃芳趕緊縮回去,子彈不斷打到狙擊臺上面,不給任何他露頭的機會,又或者說想用范圍盲掃的方式,穿透殺傷張桃芳,這時候張桃芳順著戰壕,已經來到另外的一個狙擊臺,對方的機槍不斷地往他剛才的位置掃,十幾分鐘之內子彈就沒停過。
張桃芳從敵人的槍聲中判斷,自己的這次轉移敵人并沒有發現,然后過了幾分鐘之后,敵人的槍聲再次響起,他知道敵人有可能懷疑自己已經轉移,現在正試圖尋找目標,敵人射擊的時候正好是自己的機會。
張桃芳迅速起身抬槍壓肩,眼到手到三點成一線,瞄準對方露出的半個腦袋,迅速打出一發子彈,這時候對方的子彈也往張桃芳的頭頂打來,雙方的子彈就在空中擦肩而過,因為張桃芳開槍早那么0.01秒,張桃芳看到對面機槍那里已經有一個敵軍倒下,而對方因為中彈導致射擊不穩,子彈擦著張桃芳頭上而過。
這可是兩個頂尖狙擊手的較量,這一把張桃芳拿了個s級表現,要知道張桃芳的槍是沒有倍鏡的,純靠眼睛機瞄判斷,而對方除了槍比張桃芳先進之外,還配備了觀察手,這一把張桃芳可以說是完勝對手。
在32天內,張桃芳以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平均2發子彈就干掉一名敵人,可謂是一代狙神,后來還被國外評為世界十大狙擊手第一名,可謂是實至名歸。
抗美援朝勝利之后,張桃芳選擇了退役,但他的傳奇并沒有結束,1954年,他報名參加了飛行員培訓,成為了新中國第一代殲擊戰斗機飛行員,在他的飛行生涯中,曾駕駛過多種型號的戰斗機,繼續為國家的國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張桃芳的一生,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他用他的槍法和智慧,在戰場上書寫了一段段傳奇,他的故事,不僅是對個人英雄主義的頌揚,更是對那個時代所有志愿軍戰士的致敬,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和人民的安寧。
2007年10月29日,這位傳奇的狙擊英雄因病在濰坊逝世,享年77歲,但他的故事,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后人,成為我們心中不滅的燈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