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朝陽
「洶涌的房間」
策展人:張營營
2024.10.20-11.24
展覽前言
基于直覺他對繪畫的可能性和繪畫的本質再次產生了新的認知。
作為一種直接標記的行為,繪畫為藝術家想法的展開,以及圖像的呈現提供了一種即時的、自發的方式。在尹朝陽的筆下,繪畫再次成為了一種揭示看不見的事物和令熟悉的事物難以辨認的工具。
“洶涌的房間”展示了藝術家尹朝陽創作中鮮為人知的一面。在此次展覽中,他首次大量使用了丙烯,這種材料具有很強的稀薄性與流淌性。在媒介的轉換中,他回到了二十年前使用的方法中——一種極具豐富與變幻莫測的繪畫方式——素描。素描有其自身的審美、直覺與自信。在尹朝陽的素描中,既有黑白也有色彩。受媒介的變化潛能的啟發,除了素描、丙烯和油畫之外,他還創作了一系列雜志拼貼繪畫作品,表達了他對大眾傳媒上所發生的微小娛樂事件的思索與關注,并予以幽默的調侃和反思。
二十多年來,尹朝陽通過對社會、人性、歷史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敏銳觀察,形成了自己對事件和時代癥候的個人態度與風格。人到中年,他仍然是一位理想主義者。他的作品脫離了圍繞著圖像展開對現實的描述,而上升為一種靠積蓄已久的情緒來調度畫面的形成。他作品中的大筆觸和表現主義的內核極具感染力,充滿了觀眾所熟悉的、容易產生共情的魅力。
尹朝陽總是將繪畫的最強表現力推到極致,卻在表達社會沖突和其荒誕的一面時,又顯得十分隱秘,這或許正是他作品中擁有晦澀之力和一些不明情緒的原因。他的繪畫就像一種無聲的戲劇,也可以說是一種高度警惕的藝術。他憑直覺將激情注入畫面,同時希望自己在媒介上也能始終保持天真和敏銳。
(張營營《洶涌的房間:尹朝陽個展》節選)
展覽現場
房間一:
恢復那個無名事物
在這個房間中,人的靈魂被重新進行了想象。
房間二:
素描的持存
尹朝陽通過將素描放入一個更大的架構結構中,讓它們變成了更加獨立自主的“撞擊系統”。
房間三:
洶涌的房間(紙本也有穿透力)
這里展示了一些偶然事件和一種特殊的相遇,其中隱含著一些即將到來的藝術語言的變化。
關于藝術家
尹朝陽,1970 年生于中國河南南陽,1996 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現工作生活于北京。
90 年代末,以尹朝陽為代表的“青春殘酷繪畫”,震撼人心地展示出一代人彷徨而“殘酷”的 青春體驗,重新使繪畫在敘事性、圖像概念以及美學趣味上,具有一種嶄新的實驗性和思想深度,并構成 90 年代前衛繪畫的重要傾向。在此后的《神話》、《烏托邦》,《正面》等系列作 品中,通過不斷深入的內心追問和與之相應的繁復而深刻的語言探索,他完成了從表現敏感的青春體驗到展示一個更復雜深沉的精神世界的轉變,成為中國“新繪畫”的重要代表。2011 年以來,尹朝陽轉向一種有著強烈的個人氣質、敏銳的當代視覺、和雄渾而深厚的傳統底蘊的“心靈風景”。以恢弘與純粹的繪畫語言,發展出一種全新的,包含著個人與社會、歷史與當下的山水畫景觀。
關于策展人
獨立策展人和寫作者,生活于北京。她曾是德國卡塞爾文獻展(documenta)研究者,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青策計劃2019”獲獎策展人,2022年卡塞爾文獻展研究所獎學金項目候選人,自媒體“行進的藝術工具”運營者。她致力于研究藝術的語言、工具和方法在互聯網時代的視覺表征與哲學內涵。
關于畫廊
偏鋒畫廊堅持對中國當代藝術進程的洞察以及對歐洲及戰后藝術大師的探索,并在兩者的對話與碰撞中尋找各種可能的藝術力量。偏鋒既是中國最早推動抽象藝術研究與發展的重要畫廊,也是持續探討具象繪畫在當下多種可能性的主要機構。我們深信,藝術的體驗產生于一個又一個的變革中創造的新世界;藝術家的作品正是探索世界的第三只眼睛。對于收藏家,偏鋒為其提供專業知識,鼓勵他們發掘個人獨特的視角,只因兩者的充分結合才能構建卓越的收藏。我們希望更多的藏家可以秉持鑒賞家的心態,更深入地理解當代藝術以及欣賞畫廊發掘、重塑并堅信的藝術家。
- END -
收藏|展覽|投稿
微信:artgeya
郵箱:artgeya@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