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隨著娛樂方式的多樣化,現在的年輕人中不再有幾十年前,那種對武俠電影和書籍狂熱的盛景。但是,早在武俠文化興起之前,關于“俠”“義”的浪漫情懷早已根植在國人心里。
早在西漢時,司馬遷的《史記·游俠列傳》里就描繪了不少身處社會底層的大英雄。他們身處亂世,卻古道熱腸、除暴安良。回看我們熟悉的武俠,不難發現,不同時代對英雄的定義盡管有區別,但“俠義”的輪廓卻從未更改。
而武俠風靡的年代中,武俠小說和影視作品里,行云流水、變幻莫測的招式曾吸引一代代人駐足;那些無比生動飽滿的大俠形象,則成了無數人關于英雄的啟蒙。縱橫山水間、心中是家國天下,不舍棄自由,也無愧于責任,武俠為我們寫就的,就是這樣一個無盡浪漫的世界。
提到中國的武俠,有一個人一定會被大家稱道,這就是金庸先生。
如今金庸先生已離世,他不僅留下了眾多優秀的作品,更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為注解,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如果回望金庸的早期人生經歷,就不難發現,他和自己筆下人物成長歷程的某種重疊。
青年時經歷戰爭時期的顛沛流離,讓民族大義和家國情懷,成為了金庸作品里難以割舍的基調。從早期的袁承志,到我們更熟悉的郭靖、楊過、蕭峰,哪怕是看起來最吊兒郎當的韋小寶,都難舍那份俠義和愛國。
如今,武俠看似衰落,但是國人心中對于家國的情愫卻從未消失,所以,電影版《射雕英雄傳》的到來,才能不僅讓武俠迷驚喜,也讓更多普通觀眾也無比期待。更驚喜的是,電影版《射雕英雄傳》將要在2025年大年初一上映,作為春節檔唯一一部武俠片,它無疑會成為國人江湖俠夢的棲息地。在熱鬧的年味下,陪伴我們再度感受戰馬嘶鳴、英雄喋血,一步江湖江湖、一“武”跨年!
話說回來,為什么導演徐克會從金庸先生眾多的作品里,選中了《射雕英雄傳》呢?
也許,當你真的了解郭靖這個人物后,就會找到答案。郭靖天資不高、為人更是善良耿直, 仿佛和其他金庸筆下風流倜儻的大俠形象相去甚遠,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亂世中的小人物,當他讀到別人題下的詩句“我來囑龍語,為雨濟民憂”時,卻為題詞人感嘆,認為他不忘百姓疾苦,是大英雄、真豪杰。
金庸筆下的郭靖,像是一塊璞玉,郭靖成長為大俠的歷程,就是金庸先生細細打磨、讓玉無比驚艷的過程。
郭靖重視家人,對自己的孩子耐心又有愛心,對寄養在自家的楊過,也是盡量公平對待。要知道楊過的父親可是楊康啊!早年郭靖用一片赤誠對待他,換來的卻是楊康徹底的背叛。
對于友情,郭靖同樣保持著赤子之心。少年時在蒙古長大的郭靖,盡管堅定自己的漢人身份,卻也沒有因此背棄曾經一起長大的朋友。立場的不同,讓他在國家大事上分毫不讓,卻沒有因此仇視、遺忘珍貴的友情。正是這種矛盾中的人情味,讓郭靖的形象變得更加飽滿和豐富。
到了紛爭四起的年代時,為了避免傷害到無辜難民,他跳下城池浴血殺敵,只因為“好人怎可亂殺”。而《射雕英雄傳》就是為我們講述了,一個老實忠勇的少年,在成為這樣令人欽佩的大俠前,經歷了怎樣的坎坷、又怎樣保持著一顆初心。
當然,除了英雄熱血的故事,《射雕英雄傳》中還埋藏著更多中國傳統文化的彩蛋。比如九陰真經,招式中講究的陰陽平衡、剛柔并濟,就和中國古代哲學中的陰陽學無比契合。而無數武俠迷小時候最愛的降龍十八掌,不僅看起來氣勢了得,不少招式名稱都大有來頭,比如“潛龍勿用、或躍在淵、見龍在田等等”都來自《易經》,其中更是蘊藏著《易經》中的君子的浩然之氣,不僅招式如此,就連金庸筆下精通降龍十八掌的人,也都是真正的堂堂君子。這些隱藏的驚喜,是《射雕英雄傳》總能常看常新的又一法寶。
如今,武俠不僅是國人獨特的情懷,也用它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國的粉絲,還讓不少外國人遠渡山水,來中國學習武術和傳統文化。當武俠從華人的情懷,演變為世界化的流行,在更廣的范圍內煥發光芒,誰能說不是武俠的另一種新生呢?也許埋藏在我們心中的武俠從未淡去,而是從繁盛的娛樂形式,變成了結合家國羈絆,更深、更遠的情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