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注:我們會不定期挑選 Matrix 的優質文章,展示來自用戶的最真實的體驗和觀點。 文章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少數派僅對標題和排版略作修改。
MacBook 最好用的鼠標是哪款?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羅技 Master 3S 應該是最多人推薦的一款。
沒錯,超長的續航,對各種表面的適應性,良好的手感,還有那顆無比好用的電磁滾輪,對 Mac 系統的適用性,都是值得推薦的理由。我自己也是這款鼠標的老用戶,一直把它用到了包漿也沒有考慮換。
前段時間它的右鍵出了毛病,我暫時換上了備用的羅技的 G502 X,一邊用著它,一邊考慮是修一修還是買一個新的 Master 3S。
▍藍牙和滾輪問題
說是備用鼠標,可不是說 G502 X 這鼠標不好,相反,如果考慮玩游戲或者在家日常用,它完全沒問題,更多的自定義按鍵、更高的顏值,Plus 版還帶一條漂亮的燈帶,都是很棒的。
但它沒有成為我的 Mac 主力鼠標,只有在偶爾玩游戲的時候才拿出來,因為它和 Master 3S 相比,有兩個(對我來說)的缺點。
第一,它只有 2.4G 接收器連接和有線連接兩種模式,不支持藍牙連接,而它的接收器是 USB 接口,并不是 Macbook 的 Type-C 接口。這樣在家里使用的時候就只能外接一個擴展塢,帶出門就更加不方便。
第二,Master 3S 有個用久了就完全離不開的 MagSpeed 電磁滾輪技術,這個技術在羅技自家的 G502 X 和一眾游戲鼠標中都不提供。
電磁滾輪技術的原理不說了,簡單說來,它就是能實現鼠標滾輪的阻尼模式和無阻尼模式的無極切換。
所謂阻尼模式,就是滾動的時候有「咔噠咔噠」刻度感的反饋,用于精細的滾動操作;而無阻尼模式,就是滑動手指后滾輪會「刷刷刷」不停滾動很久,用于快速翻動長頁面。
那什么是無極切換呢?就是手指輕輕地動,它就是有刻度的阻尼模式,稍用力一劃,它里面就有一個「咔噠」聲,自動切換成絲滑的無阻尼模式,再輕輕把手指蓋在滾輪上,它又「咔噠」一聲切換到阻尼模式。
像是 G502 X 這樣的鼠標,是帶有阻尼模式和無阻尼模式的切換按鍵的,就在滾輪的正下方。但用久了 Master 3S 之后,就非常不習慣這樣通過按鍵的切換操作。
這可真不是矯情,多一步切換模式的操作怎么就不行呢?我舉個例子:
比如我在翻一篇長文,或者翻微信聊天記錄,并不是每一刻都明確知道此刻我是要「快速滾動」還是要「精細滾動」的,可能會突然快速滾動跳過一段文字,發現一處需要細看馬上停下來精細滾動,然后再快速滾動跳過一段,這樣經常的往復改變,如果每次切換模式都要把食指彎曲按一下按鈕,就會多出很多操作。
另外,如果你真的用過無阻尼模式來看網頁,就發現它太「絲滑」了,當你需要停下來、手指按在滾輪上,總會因為慣性多滾出去半個頁面,然后又要按下按鍵、切換回阻尼模式,再往回滾動一點才行。這一點 Master 3S 做得真是強,手指按下的那一刻,滾動就精準地停下,并自動切換回阻尼模式,真是誰用誰知道爽。
所以即便 G502 X 有切換按鈕,我在瀏覽長文的時候還是只用阻尼模式,慢吞吞地一點點往下滑。
綜上,G502 X 在我更多的辦公場景下,依然不能替代 Master 3S。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那個右鍵已經有些失靈的 Master 3S 還是保持著藍牙連接的狀態,需要瀏覽長網頁就換過來用。
就這么兩款鼠標同時用著,我突然又發現了一個新問題。
▍回報率與卡頓感
以前經常聽人說,Master 3S 在 Mac 上用著很卡,說實話我常年使用習慣了,沒有明顯的感覺。不過這兩個鼠標同時用,不到兩天時間,明顯的對比就來了。
用 2.4G 無線接收器的 G502 X 明顯非常絲滑、指哪打哪,Master 3S 對比下來就像是看視頻被抽幀了一樣,就是肉眼可見的卡。
我本以為是藍牙連接和接收器的區別,去做了功課才知道,鼠標除了 DPI 這個參數,還有個很重要的「回報率」參數。
簡單來說,DPI 指的是鼠標在桌面上每移動一英寸,鼠標指針會在屏幕上移動多少個像素點。這是游戲鼠標和辦公鼠標的重要區別參數,因為我玩 FPS 游戲不多,也不太介意。
而回報率是另一個不同的參數,它是指鼠標向計算機報其自身位置的頻率。比如一個鼠標回報率是 1000Hz,那么它每秒會向計算機報告其位置 1000 次。回報率越高,操作鼠標時的延遲就會越低,鼠標移動也就更絲滑。
目前主流游戲鼠標回報率都可以達到 1000Hz,對應的延遲是 1 毫秒,G502 X 也是支持到這個數值。
那么羅技 Master 3S 的回報率是多少呢?無論用什么模式,它的回報率都是 125Hz。
我長久以來一直使用它,這個回報率絕不是不能用,但同時使用 1000Hz 回報率的 G502 X,差異就特別明顯。那種對比怎么形容呢?大概就是你用了幾天 120 高刷的手機屏,回到 30Hz 超低刷屏幕的那種卡頓感。
是真的回不去呀!
有朋友告訴我,羅技是為了滿足 Mac 系統的藍牙連接需求(最高 125Hz),同時犧牲了更高的回報率,換來了更長的續航。我仔細考慮了一下,隔些日子關機睡覺、把鼠標充上電,和每時每刻的絲滑感受相比,哪個更重要?我更愿意犧牲續航,保留指哪打哪的絲滑感受。
這么一想,自己也有兩三年不關注鼠標了,科技的更新日新月異,總會有新的鼠標把這些痛點都解決吧?于是,我開始一輪查找和搜索,目標要同時滿足以下要求:
支持 2.4G 接收器和藍牙模式,前者要支持到 1000Hz 回報率,后者用于出門少帶一個擴展塢。
支持類似 Master 3S 的 MagSpeed 技術,實現阻尼模式和無阻尼模式的無極切換。
支持 Mac 系統的鼠標設置。
你猜,同時滿足這個要求的鼠標,有幾款?據我目前所知,答案是:沒有一款可以同時滿足。還好,我最終找到了相對完美的解決方案。
▍Keychron M6
首先被我找到的是 Keychron 的 M6,它同時滿足了上述要求的第一點和第三點。藍牙模式支持到 125Hz 回報率,接收器模式支持到 1000Hz 回報率,在 Mac 系統也有完整的官方設置軟件。
從造型也能看出來,這款鼠標在設計上「致敬」了 Master 3S。
更好的是,它提供了 Type-C 接口的 2.4G 無線接收器,這也就意味著可以不用擴展塢就能實現高回報率的連接模式。
M6 的滾輪支持阻尼模式和無阻尼模式,不過依然是需要手動按鍵切換的,并且也存在無阻尼模式過于光滑的問題。
如果你不介意這一點,那么這款 M6 還挺值得一試的,更高回報率的絲滑感受,和 Type-C 接口的接收器方案,都讓它很適合 Mac 用戶使用,如果再考慮到價格就更香了,很多人都把它稱為 Master 3S 的最佳平替。
但滾輪的問題我偏偏很介意,于是繼續尋找,又找到了下一款替代者。
▍雷蛇 Basilisk V3 Pro
查找的過程中,我發現光是無極切換滾輪模式這一項,就可以篩掉市面上絕大多數鼠標了,連羅技家自己在絕大多數鼠標中也沒有提供這個功能,原因不詳。
雷蛇的巴塞利斯蛇(Basilisk)系列從 2017 年就推出了,中間迭代了很多版本,到了 V3 Pro 版本,終于用上了我需要的滾輪功能。
它本身支持阻尼模式(觸覺滾動模式)和無阻尼模式(自由滾動模式),也有用于切換的按鍵。
更好的是,它也支持根據滾動力度,自動在這兩種模式之間切換,而不需要按鍵;還有個「虛擬加速」功能,可以進一步增加手指發力之后的滾動速度,適合翻閱超長的文檔。和羅技的 MagSpeed 不同,雷蛇把這個功能叫做 HyperScroll 智能滾輪技術。
再一查,支持藍牙和 2.4G 無線接收器(不過不是 Type-C 接口,稍有遺憾)回報率最高支持 1000Hz。
于是,毫不猶豫,下單,收貨。
到手之后發現這個鼠標真是漂亮,側面有三個自定義按鍵,手感很適合大手趴握,雖然手感和 Master 3S 不同,但可以很快適應。
雷蛇不愧是燈廠,滾輪、Logo 和鼠標底部都有可調節顏色的 RGB 燈,我這種對燈不感興趣的人都舍不得關閉燈光,保留了默認的色彩循環變化模式。尤其是底部的燈,它不是傻傻亮瞎眼睛那種,而是會把桌面照出一塊很柔和的光線區域,看著還挺高級的。
這里可以看到底部的燈帶,左邊是切換藍牙和接收器連接的按鈕,右邊的按鈕用來選擇板載內存記錄的各種預設。
接下來說它的滾輪,滾動的時候和 Master 3S 的手感不太一樣,阻尼模式的顆粒感更硬一些,聲音也更大一些,稍微一用力,里面也是會「咔噠一聲」切換到無阻尼模式,正是我需要的。
這個鼠標比 Master 3S 少了一個側面的拇指滾輪(用于橫向滾動),這一點有些遺憾,不過四向滾輪提供了左右撥動的功能,也可以實現寬網頁和 Excel 表之類的橫向滾動,算是個彌補吧。
硬件部分完全滿足需求,接下來只要下載安裝軟件,設置快捷鍵和燈光,就萬事大吉了。事先已經查了,這款鼠標的設置需要下載雷云 3 軟件,可萬萬沒想到,大廠雷蛇居然沒有開發支持 Mac 系統的雷云 3 軟件。
截止到我寫這篇文字的 2024 年 11 月,官網只提供雷云 2 的 Mac 版,但這個版本是不支持巴塞利斯蛇 V3 Pro 的。
這可真是離了大譜。
▍折中的妥協
無奈我實在太喜歡它了,而且也確實再也找不到同時滿足 1000Hz 回報率和智能滾輪的鼠標了,沒辦法,四處查找,折騰出如下的方案。
首先,鼠標默認是關閉智能滾輪功能的,也就是智能按鍵來切換阻尼模式和無阻尼模式,要打開這個選項,必須用雷云 3。
這時候需要一臺 Windows 電腦,下載安裝雷云 3,連接鼠標,打開設置里面的「智能滾輪」選項,也可以設置好鼠標的 DPI 和回報率(鼠標上有 DPI 切換按鈕,可以多設置幾個檔位),這些選項會被記錄在鼠標里,即便切換回 Mac 系統也保留。
至于其他選項,如果你是用 Windows 系統就直接在這里設置,如果要用 Mac 系統,就不用嘗試了,無論是鼠標的燈光,還是快捷鍵,都不會被記錄在鼠標里,而且 Windows 和 Mac 的快捷鍵本來也不一樣。
接著回到 Mac 系統,首先在 App Store 里面下載一款叫 ChromaX 的工具,它可以識別這款鼠標,并且可以設置燈光的顏色和各種燈效,比如波浪變化、呼吸變化、靜態顏色、關閉燈光等。
接下來是快捷鍵設置,需要下載另一款軟件叫 Mac Mouse Fix,它可以識別這款鼠標側面的兩個按鍵,并設置對應的快捷功能。
比較驚喜的是,它除了可以設置點按的功能,還可以設置按住側鍵同時滾輪、按住側鍵滑動鼠標兩種額外的功能,這樣兩個按鍵就可以設置出 6 個功能,比如我就設置了按住側鍵并滾動滾輪可以實現水平滾動,在剪輯的時候可以很方便地平移時間軸。
另外,它也可以設置 Mac 系統用鼠標常見的滾輪反轉方向、平滑滾動、精準滾動燈功能。
唯一的遺憾是,這個鼠標側面有一個狙擊鍵,作用是按住它的時候鼠標 DPI 會臨時性明顯降低(也就是在游戲里用來開鏡瞄準后臨時地精確移動鼠標,所以叫狙擊鍵),這個按鍵是不能被 Mac Mouse Fix 識別并設置功能的,它在 Mac 系統被強制保留為原本的狙擊功能。我使用 Master 3S 的時候,把對應位置的按鍵設置成了啟動臺,現在只好設置到鍵盤上了,對我來說算是個遺憾吧。
至此,總算在 Mac 上調教了這款鼠標,平時在家可以外接擴展塢,以 1000Hz 的回報率享受絲滑的操作和智能切換的滾輪,出門也可以只用藍牙連接,顏值和手感都沒得說。對我自己來說,已經是全面替代 Master 3S 的鼠標了。
最近朋友正好送了我一臺 ROG 魔導士 RX Low Profile 矮軸鍵盤,跟這款鼠標放在一起,配色和燈光還真挺搭,桌面顏值上了個檔次。
以上就是我近期折騰鼠標的一點心得,無相關利益,純個人購買,希望能對你有些幫助。
https://sspai.com/post/93841?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孫彬
責編:Lott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