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10月30日,沉寂多時的飛豬創始人、前“一號位”李少華又出現在旅游人的視野中,這次,他的新身份是:視旅科技——一家定位于“AI驅動的新一代旅游平臺”的科技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CEO。這次的“回歸”,源于視旅科技億元的A輪融資,以及一向低調的李少華的罕見發聲。
從內部信中我們得知,視旅科技自2021年11月創立以來,在AIGC內容生產及宣發、 AI應用與直播的結合、AI目的地行程設計及智能履約等核心環節獲得極具前瞻性的技術突破,并于2023年5月發布了國內首個旅游領域大模型VtripGPT,先后在香港、甘孜、新加坡等多個目的地落地;2024年3月,VtripGPT大模型成為旅游行業首個通過國家網信辦等主管部門審核備案的大模型;2023年暑期開始,視旅科技也在多個國家級AI技術應用或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非常優異的成績,以及數百萬元的獎金包和算力支持。
過去OTA平臺雖然實現了旅行服務的線上化,但從目的地到C端銷售,中間依然有很多“中間商”。今天基于AI模型,不僅內容可以實時生成,同時可以對目的地的商品先進行數字化定義,然后平臺再根據消費者的訴求去推斷并做出商品的組合,這個SKU不是固定的,而是實時生成的?!皩τ谖覀冏鲭娚痰娜藖碇v,這是一個巨大的顛覆?!崩钌偃A說。
視旅科技李少華
據悉,融資后的視旅將圍繞 VtripGPT在旅游產業核心場景覆蓋、服務更多用戶和支撐更大規模履約交易三個關聯且遞進的目標,推進AI應用在旅游產業的快速使用與拓展,同時也要積極探索和創新持續盈利的業務模式。
圍繞著AI的三大核心支撐:“大模型、大數據和算力算法”,我們請教了李少華總:視旅科技有何不同?
堅信的力量
“在飛豬時,我就提出要干這個事,通過大數據模型生成內容、組合商品,基本上在2017年就規模試驗了。后來出來創業還是基于同樣的思考。我們堅信,AI原生會給旅游行業帶來顛覆性的改變,一定會有人沿著這條路走向成功。”李少華說。
目前來看,AI在提高客戶服務效率、智能化行程規劃和精準推薦等方面成效顯著,未來還可以在目的地管理、旅游企業管理、質量監督等場景有所作為。
而視旅科技的產品不再是搜索、推薦、廣告去進行流量分發和精準匹配的互聯網生態模式,視旅VtripGPT大模型通過AI算法能更本真地去抽取和理解消費者需求。
李少華表示,對用戶來說,AI可以把目的地的各項產品直接對接給他們,真正實現“端到端”體驗。用戶出行前無需做攻略,無需一項項搜索預訂,無需從平臺商家提前打包好的固定SKU中做選擇,很方便就能自主規劃、定制旅游行程。
對于旅游企業而言,視旅科技的AI幫助他們整合資源,觸達更多有個性化需求的Z世代年輕人。
他說:“旅游行業的數字化供給太難,OTA二十多年未能完全解決,如今AI在幫助行業解決目的地的痛點,以數字化旅游供給承接內容化流量背后的用戶需求?!?/p>
目前,視旅科技平臺上的核心POI供給達千余個,然而基于用戶需求和實時AI大模型技術所形成的SKU卻可以達到數十萬種,合作伙伴也遍布了國內外十余個目的地,形成了百余個核心供應商為基礎的微型生態。
視旅科技VtripGPT旅游大模型應用亮點展示
“核心機密”
自從以 ChatGPT 為代表的閉源大模型和以 Meta Llama 為代表的開源大模型橫空出世,建造“大模型”就成為了各國、各大科技企業的終極目標。
如今的大模型應用主要分三類,一類是插件式,基于特定大生態,以插件方式接入,比如大量品牌商到OpenAI去;二是內置式,把大模型的一些功能內置到成熟的業務或產品體系里,如做榜單、智能客服,優化既有流程;三是AI原生的模式,從底層的技術架構、商品模型到目的地策略、整體運營方案,全部基于AI化的方式去構建。
視旅科技是第三種,“這也是我們和其他旅游行業的AI應用以及大模型最大的不同”。
李少華透露,視旅科技的優勢體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交互層面,區別于傳統基于搜索、推薦、廣告等流量分發模式的單向互動,基于自然語言理解和用戶進行交互,降低門檻的同時更精準理解用戶需求。
其次,供給和需求匹配上,基于AI技術架構,能根據用戶需求實時生成內容和商品組合。
第三,履約環節,推動商家以更加標準化、產品化的方式實現智能履約,最終提供良好的目的地體驗。
第四,起步早,在旅游大模型的實際落地應用上,“我們是先出發的人”。
其實,旅游產業雖然整體數字化水平不高,但是也有某些定制旅游企業如火花一般,早早看到了大數據的價值,并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先行探索了AI技術,但多家曾經的明星企業都折戟沉沙。
對此,李少華表示,視旅科技的數據分為旅游信息數據、行業專家數據以及產業商品/供給數據三部分。當前通用模型主要解決第一部分信息數據的生成和處理問題,依賴于外部開放數據進行整合及訓練;歷史上一些旅游數字化微創企業,尤其是定制游類型服務企業,主要以 1+2為主,并基于上一代大數據+早期機器學習技術進行產品化嘗試;視旅通過1+2+3的AI能力構建,核心解決用戶需求到目的地資源的端到端 AI直連打通的問題。因此,第三部分數據是公司在深耕產業鏈基礎上所逐步構建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核心做了三件事,一是構建消費者到目的地之間的端到端的協同打通,把文旅產業的豐富的供給,結合AI的技術推給消費者、推給用戶;二是圍繞著我們的VtripGPT的旅游領域大模型來去做構建;三、明確定位,不做通用大模型,而是一個垂直文旅行業的垂直領域模型?!崩钌偃A說。
視旅大模型主創團隊(左到右依次是技術產品副總裁劉潤塵、CTO惠芃瑞、CEO李少華、AI大模型研發負責人陳霞)
虛實交織的未來
近年來,國內旅游業一直在“虛實”之間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步伐不斷回快。
但李少華明確表示:虛擬旅游和沉浸式體驗不能替代線下旅游。
他說:“旅游需要有空間、距離的移動,離開熟悉的環境,親臨線下去感覺,是完全綜合性的體驗。美麗多姿的自然風光,豐富的人文底蘊,甚至舟車勞頓的酸爽,得親自去感受。
“當然,?虛擬旅游和沉浸式體驗可以作為線下旅游的補充,這是毫無疑問的。在特定情況下,虛擬和沉浸式旅游為無法旅行的人提供了經濟又方便的選擇。當下消費者越來越多地尋求創新的方式探索目的地,虛擬和沉浸式旅游的市場空間巨大。”
同樣的,AI應用的一些體驗,也是線下旅游的補充。以視旅為例,AI技術與旅游結合,應用到了十余個小程序、App,有著AI攻略助手、行程設計、智能履約、AIGC內容生成等功能,基于景點的照片和視頻能自動生成旅拍、VLOG視頻,帶給消費者沉浸式旅游體驗。
?2023年,李少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AI的技術未來可以支撐一個新的目的地生態系統,“旅游”這個詞會被改變,可能會被“目的地體驗”替代。
李少華舉例說,旅游中大量的消費其實是在目的地的,如在目的地的體驗、餐飲、玩樂、購物等等一系列活動。在行中,游客可通過智能履約和在地推薦,形成在目的地的新體驗。
“現在其實很多大量的文旅局希望擁抱AI,像我們合作的新加坡旅游局,我們就通過AIGC的方式給他去做大批量的推廣跟宣傳,我們通過大模型批量化地去構建核心的 POI(興趣點)的宣傳片。除了文案、背景音樂和配音都是AI來做。”李少華表示,一端是消費者,另一端是目的地,通過AI的技術,形成商業模式上面的飛輪效應。
據悉,接下來視旅科技將接著做多模態的AI旅游的智能體,支持視頻圖片語音文本多種交互方式,補充底層數字化供給資源,給消費者旅游提供更好的補充,給目的地帶來更多流量。
《孫子兵法》有云:順勢而為、借勢而進、造勢而起、乘勢而上,道出了做人和做事的頂級智慧。在AI大勢之下,視旅科技正通過科技殺出一條新路,但是否可以走到最終的目標,我們拭目以待。(品橙旅游Lis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