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從來沒關注過李子柒,最近刷了下她新出的視頻,也看了很多相關文章,其中不乏官方媒體的關注與報道。
短視頻博主千千萬,她販賣的是什么?答:是歲月靜好的“田園牧歌式”生活方式。
所以,大家也不關心到底她是擺拍還是實拍了。
反正“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你想看是粗糲還是矯飾的,短視頻里不啥都有嗎?
經過觀察,我發現李子柒的受眾畫像,和網綜《向往的生活》或《我的阿勒泰》的受眾差不多。約等于困于城市森林的廣大中產或追星族,有受眾就代表有市場,誰還管她是不是擺拍。
如今復出又加深了一種印象,那就是官媒的重視。由此傳遞出一個信號:李子柒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網紅,而是背負了“中國文化輸出”的宏大使命。
這可能是一種偶然,但也是時代召喚的必然。我想這也是她甩開很多田園生活博主的重要原因。
時勢造英雄。田園博主多的是,但總要有一個成為行業的杰出代表。
李子柒的成功秘訣,就是占據了那個用戶心智中“品類第一”的有利位置。
作為觀眾,我們并不關心她跟微念是怎么鬧掰的,但都好奇她的下一步發展。比如,是不是被“國家隊”收編了,或者干脆轉型做文化紀實型節目?
以她目前的鏡頭水平、審美素質,完全可以匹敵《舌尖上的中國》這類官媒節目,區別僅僅在于她的視頻里沒有“央式”旁白配音。
為了適應短視頻平臺,篇幅也更短,而且從內容來看,拍攝難度和耗時可一點也不小。
這種“橫屏視頻”,其實更像電視時代的產物。如果有一天,能在央視看到李子柒,我一點都不會覺得奇怪。
畢竟現在電視臺太需要好內容了,巴不得都借一點互聯網的光呢。
如果說《舌尖》是群像紀錄片,考驗的是團隊選題策劃和實地拍攝能力,那么李子柒的視頻則更考驗鏡頭的唯美度,以及李的個人綜合素質——從手藝到體力各個方面。
你想想,干農活可不是什么拿得出手的傳統文化, 但 一個人學一門非遺傳統手藝要多久?
如果要一直拍攝不同的非遺手藝,幾乎要求這個人是“全能的神”,恐怕這對李子柒的要求太高了,而且遠遠超過田園生活賽道的內容標準了。
比較穩妥的路徑,就是安心做一個漆藝匠人,偶爾靠帶貨變現;
更高階的玩法是“不做深度做廣度”,比如成為一個非遺文化訪談博主,起碼不用什么都自己學一遍。那就不只是流量收益了,未來可以接各種廣告了。
以她的人氣和背景,覆蓋的受眾也會更廣泛,甚至不受國家、階級和人種的限制。
社會輿論對她的評判標準,也不再是一個網紅的標準。無論是視頻長度還是名氣持久度,都可以繼續延長。
如果你也是一個多才多藝的有趣“素人”,歡迎咨詢我,免費幫你評估潛力,陪跑個人IP,走向成名之路。
作者丨金鑫YOYO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一個符號工作室
官網丨www.one-symbol.cn
我是一個符號工作室創始人金鑫YOYO, 10年互聯網營銷+品牌公關人, AIGC跨界藝術家, 近300萬影響力垂媒/自媒體原創作者,前網易高級運營專家, 南京大學2010級校友。
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歡迎關注并點擊星標“★”收藏公眾號。 轉載本文請備注作者與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