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用這句話形容一座中國工業城市,非西安莫屬。
公眾耳聞能詳的大國重器,如北斗、嫦娥、神舟、天問、蛟龍,以及C919、運20等,無不蘊含西安制造的基因。
而且,這份名單還在持續更新。
綜合央視軍事等媒體報道,誕生于西安的“九天”察打一體無人機近日亮相珠海航展,該飛機翼展達25米,最大起飛重量16噸,最大載荷能力6噸,既可以作為重型運輸機使用,也可以掛載導彈,搭載蜂巢,作為無人機蜂群的母機使用。
眼下,“九天”無人機不僅走紅航展,被沙特等國外參展人士格外關注,同時在海內外輿論場中引發熱議,外國網友們滿滿的艷羨之聲。
該無人機的設計、委托、承制均由西安在地企業完成,是推進軍軍融合、軍民融合的一次積極實踐。鎬京筆記(ID:Haojing_2024)長期關注西安低空經濟話題,此番珠海航展也是西安無人機企業秀肌肉的一次機會,從實力來看,多家企業有望沖刺IPO……
突破靈活配置“天花板”
重型無人機,無論軍用,還是民用,都是一片尚待開發的藍海。
相關研究報告顯示,軍用領域,中國重型無人機主要以“彩虹”“翼龍”系列為主;民用領域,主要以工業無人機為主,此類機型主要應用于農林植保、地理測繪等,也是未來民用無人機發展的重點。
但就載重量這個關鍵指標而言,目前國內商載3噸以上級別大型無人運輸機基本處于探索階段(據報道,2024年8月22日,我國首臺載重超3噸無人運輸機在陜西靖邊飛行測試成功)。
如今“九天”問世,軍民兩用的功能,可謂突破了靈活配置重型無人機的“天花板”。
央視軍事報道,“九天”無人機是下一代的大型無人空中通用平臺,配備可快速更換的重載任務艙和8個外掛點,通過換裝不同模塊化任務載荷滿足空運空投、信息支援與對抗、火力打擊與支援等任務需求。
“九天”無人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再創新高,據《環球日報》報道,此前在珠海亮相的“彩虹-6”大型噴氣動力無人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7.8噸,“翼龍-3”無人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6噸,而美國MQ-9“死神”無人機的最新增程改進型,最大起飛重量略低于6噸。
軍事專家洪源接受《大眾日報》采訪時表示,“九天”無人機身線高,載重量大意味著載彈量大,載油量也多,它減少了飛行員、航空設備和生命維持系統的重量,包括座椅和降落傘等,這些都可以轉化成載油和載彈。
“九天”無人機機身中間寫有“異構蜂巢任務艙”,意味著可更換不同任務艙。
洪源分析,無人機肚子里的貨艙,可作為貨艙使用,也可作為其他小型無人機的母機來使用,向下投放無人機。所以它實現了一機三用:投彈、釋放小型無人機、貨運。
西安研發,西安制造
“九天”無人機引發媒體熱議,對于其研發、生產單位,卻鮮有提及。
鎬京筆記注意到,西安馳達飛機零部件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西安馳達)官微轉載了上述央視報道。
官微中還提及,“九天”無人機是一款由陜西無人裝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陜西無人裝備)委托,中航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設計,西安馳達承制的重型無人機,該項目于2023年12月份在西安馳達內部正式立項,并于2024年4月14日正式開工。
位于西安的中航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下稱一飛院),大名鼎鼎,我國第一代支線客機、第一架空中預警機、第一代殲擊轟炸機均出于此。
委托單位陜西無人裝備,又是什么來頭呢?
企查查顯示,陜西無人裝備成立于2023年5月,注冊地位于國家級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閻良。
單從基本信息看,這家企業實力不俗。
注冊資本金1.125億元,四大股東均為國資背景,包括控股股東西安投資控股有限公司(68%)、西安航空產業投資有限公司(12%)、西安馳達飛機零部件制造股份有限公司(10.66675%),西安市閻良區城市發展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9.3333%)。
如此配置,在資本運作、技術支持等方面,可以說均處于行業頂端。
如大股東西安投資控股是西安國有產業投資平臺,主要支持西安重點產業鏈發展壯大,此番投資組建陜西無人裝備公司,對西安航空產業而言,無疑是一大助力。
二股東、四股東均隸屬西安閻良區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是國內首個國家級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三股東系廣東上市企業海格通信(002465.SZ)旗下子公司,主要從事飛機相關零部件產品的研發和制造,是我國軍用通信、導航及信息化領域最大的整機和系統供應商。
資源大省的“破題探索”
從陜西無人裝備的股東構成來看,軍軍融合、軍民融合特征明顯。
上述行業人士指出,陜西雖有大量的高等院校、科研軍工單位,但大多垂直于不同的系統,橫向之間少有業務合作,若無法打破這些產業鏈壁壘,會極大限制無人機產業縱深發展和規模壯大。
陜西無人裝備的誕生,則有望打破這一尷尬現狀。
以“九天”無人機為例,從陜西無人裝備成立,到此番產品亮相,短短一年半時間。知情人士透露,“九天”無人機整機制造大部分供應商均在西安本土。
這對盤活陜西整個無人機產業鏈而言,意義重大。
“九天”無人機如若達產,對陜西的航空制造產業而言,不僅可以在軍民兩用重型無人機方面站穩一席之地,對陜西的無人機產業鏈而言,也是一次質的飛躍。
另外,從資本市場角度看,雖然陜西無人機產業優勢突出,但卻鮮有上市企業。
據《西安日報》報道,西安聚集無人機產業鏈企業300余家,產值規模超300億元,且在工業領域應用較多,龍頭企業不斷出現,尤以愛生集團、因諾航空、羚控科技、星展測控等為代表。
目前來看,其中不乏有望沖刺IPO的企業。
企查查顯示,愛生集團2023年12月控股權變更,成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控股企業,據稱愛生集團計劃三年內上市;因諾航空入選陜西后備企業上市名單;羚控科技、星展測控上榜“2024龍門榜TOP20”,這也意味著兩家公司具有上市前景且有意向進入Pre-IPO階段。
參考大股東西安投資控股以往的投資案例,該公司投資的企業,大都走向資本市場,陜西無人裝備大概率亦是被當作IPO的“種子企業”培育。
(圖片來源:西安航空基地、西安馳達官微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