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燕(895年—913年)
是唐末及五代十國時期的半獨立政權,由盧龍節度使劉仁恭建立,位于今天京津冀至遼西一帶。
傳劉仁恭、劉守光兩代,911年劉守光稱帝改國號為大燕,部分史家稱其為桀燕。
913年十一月,晉王李存勖以征討叛軍的名義入侵幽州,劉守光出逃,后被擒,至此桀燕滅亡。
晉(907年-923年)是五代十國時以太原為中心的割據政權,由沙陀人李克用建立,部分史學家稱其為河東或前晉。
896年,李克用被唐朝封為晉王。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后梁,李克用繼續使用唐朝年號以示對抗。
908年李克用去世,李存勗繼位。923年,李存勗稱帝,改國號為唐,晉國也就變成了后唐。同年后唐滅后梁,成為中原正統政權。
原文賞析:
北有燕,
史略:劉仁恭初為幽州將,奔河東。 乾寧二年,克用入幽州,略定幽、涿、瀛、莫、媯、檀、薊、順、營、平、新、武諸巡屬,表仁恭為留后而還。 乾寧四年,仁恭貳于克用,克用討之,至安塞軍,五年,遣其子守文襲滄州,取之,遂兼有滄、景、德三州地,以守文為義昌留后。
【譯文】唐末各地擅自割據的政權中,在北方有燕國。
《史略》記載:劉仁恭最初是幽州的將領,后來投奔河東(前晉)。
乾寧二年(895年),李克用進入幽州,并且平定了周邊地區,在河東鎮晉王李克用幫助下,895年劉仁恭成為幽州盧龍軍節度使。。
乾寧四年(897年),劉仁恭背叛了李克用,李克用出兵討伐他,到達了安塞軍(河北蔚縣)。
乾寧五年(898年),劉仁恭派遣他的兒子劉守文襲擊并占領了滄州,于是劉仁恭兼有了滄、景、德三州的地盤,任命劉守文為義昌留后。
光化二年仁恭發幽滄十二州兵,欲兼河朔,拔貝州,攻魏州。 魏帥羅紹威求救于朱全忠,戰于內黃,大敗而還。 三年全忠拔德州,圍滄州,既又攻拔瀛、景、莫三州。 天佑四年,仁恭子守光作亂,自稱節度使。
【譯文】光化二年(899年),劉仁恭調集幽州、滄州等十二州的兵力,打算兼并河朔地區,攻占貝州,進攻魏州。
魏州節度使羅紹威向朱溫求援,兩軍在內黃交戰,劉仁恭大敗而歸。
光化三年(900年),朱溫攻占德州,包圍滄州,接著又攻占瀛、景、莫三州。
天佑四年(907年),劉仁恭的兒子劉守光發動叛亂,自稱節度使,劉仁恭兵敗被囚禁。
朱梁開平三年又敗其兄義昌節度使守文于薊州西,擒之。 遣使請命于全忠,全忠以為燕王。 守光復陷滄州。 乾化初稱帝。 二年,晉遣周德威伐之,東出飛狐,燕境諸州次第降下時,三年,為晉所滅。
【譯文】后梁開平三年(909年),劉守光又在薊州西打敗了他的哥哥義昌節度使劉守文,并俘虜了他。
劉守光派使者向朱溫請降,朱溫封他為燕王,后來劉守光又攻占了滄州。
乾化初年(911年)劉守光稱帝。912年前晉派遣周德威討伐,軍隊從飛狐東面出發,燕國境內各州紛紛投降。次年燕國被前晉所滅。
晉。
史略:中和二年,以李克用為雁門節度使,合諸道討黃巢,收復西京。 尋還鎮,詔授河東節度使, 既又取潞州。 四年,復合諸道兵敗黃巢于河南。 光啟初,與河中帥王重榮合兵逼京城,天子西幸,三年取澤州。 龍紀初又拔磁、洺二州,明年取邢州。 大順初,詔張浚等會諸道兵于晉州,進討克用,不克。 二年,克云州。
【譯文】唐末各地擅自割據的政權中,有前晉國。
《史略》記載:中和二年(882年),朝廷任命李克用為雁門節度使,聯合各路軍隊討伐黃巢,收復了西京(長安)。
由于李克用在長安收復戰中功勞最大,因此被命為同平章事、兼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河東也成為他后來的根據地。
中和四年(884年),李克用再次聯合各路軍隊在河南地區擊敗黃巢。最終使黃巢在狼虎谷(山東濟南)自殺。
光啟初年(885年),他與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合兵逼近京城,(李克用根據王重榮的假情報,指責盤踞關中的靜難軍節度使朱玫、鳳翔節度使李昌符結交朱溫欲滅己,因此進軍關中擊敗二人。)唐僖宗向西逃亡到鳳翔。
光啟三年(887年),李克用攻取了澤州。龍紀初年(889年),他又攻下磁州和洺州,第二年又攻取邢州。
大順初年(890年),朝廷下詔張浚等人在晉州會合各路軍隊,進兵討伐李克用,但沒有成功。(反為河東軍所敗,副都統孫揆被擒殺,朝廷禁軍大損,只好恢復李克用的官爵。)
大順二年(891年),李克用攻取云州。
景福初邢、洺、磁三州叛,乾寧初復收三州,又克盧龍,盡平其地。 三年邠、岐、華三帥犯闕,克用奉詔西討,邠帥走死,進爵晉王。 四年,劉仁恭以幽州叛。 光化初邢、洺、磁三州,復為朱全忠所陷。 又潞州復叛,尋復潞州,又拔澤州。
【譯文】景福初年(892年),邢州、洺州、磁州三州反叛,乾寧初年(894年)李克用收復這三州,并攻取盧龍,平定了這些地區。
乾寧三年(896年),邠州、岐州、華州三州節度使進犯京城,李克用奉詔討伐,李克用進爵為晉王。(昭宗怕其日后難制,沒有同意他繼續消滅李茂貞、韓建。)
乾寧四年(897年),劉仁恭在幽州反叛。(被信任的人背后捅刀子,使李克用元氣大傷。)
光化初年(898年),邢州、洺州、磁州三州被朱溫攻陷。(朱溫兵勢日盛,李克用漸居下風。)
接著潞州也反叛,但不久李克用收復了,并攻取澤州。
天復初全忠合諸道兵來攻,于是沁、澤、潞、遼、汾諸州望風降潰,進攻晉陽,不克而去。 克用乃復取汾、沁、遼三州。 天佑三年,潞州來降。 四年全忠篡位,遣軍圍潞州。 明年克用卒,子存勖嗣。 蓋東守潞州,西限豐、勝,北至云、朔,內保汾、沁。 唐室既亡,晉所恃以與梁爭者,僅十有余州而已。
【譯文】天復初年(901年),朱溫聯合各路軍隊前來進攻,沁州、澤州、潞州、遼州、汾州等州都望風而降,朱溫進攻晉陽,李克用頑強抵抗,迫使朱溫撤退。
李克用又收復了汾州、沁州、遼州三州。天佑三年(906年),潞州投降了前晉。
天佑四年(907年),朱溫篡位稱帝,派遣軍隊圍攻潞州。
第二年(908年),李克用去世,他的兒子李存勖繼位。
前晉的疆域東守潞州,西到豐州、勝州,北至云州、朔州,內保汾州、沁州。
唐朝滅亡后,前晉所依仗的與后梁爭奪天下的地盤,僅有十多個州而已。
端倪解析:
唐僖宗光啟元年(885年)劉仁恭的父親劉晟在范陽節度使李可舉旗下擔任將領,劉仁恭也跟在父親身邊。
同年在范陽攻易州的一場戰役中,劉仁恭用挖地道進城的方法攻陷城池,被軍中稱“劉窟頭”。
八年后,范陽節度使兵變,劉仁恭被推舉為領袖,但回師攻范陽失敗,逃亡河東依附了李克用,李克用特別賞識他。
劉仁恭靠著李克用幫助攻陷范陽,李克用還上表讓他當了范陽留后,后面升任范陽節度使。
等到了897年李克用要去勤王,向劉仁恭征兵,被他搪塞,李克用大怒親征幽州,沒打贏讓劉仁恭脫離了河東控制。
906年朱溫大舉進攻范陽,劉仁恭危在旦夕,李克用深知唇亡齒寒之理,仍不計前嫌去營救。
劉仁恭的統治基本不被百姓所接受。他在幽州大安山上興筑宮殿,遴選美女,驕奢淫逸;又煉金丹,求長生不死;還令百姓將銅錢交出,藏于山上,而人民只好用土做錢。
劉仁恭的兒子劉守光因與劉仁恭的愛妾羅氏通奸,被劉仁恭鞭打后,斷絕父子關系。后來劉守光自稱節度使,并派兵進攻大安山,劉仁恭被擒后遭禁錮,最后被殺。
913年李存勖以征討叛軍的名義入侵幽州,劉守光出逃后被擒,至此,大燕滅亡。
劉守光被殺后,劉氏家族的后人直到元末仍然是燕地大族。由于燕政權不被中原王朝認可,因此劉氏燕國被一些后人蔑稱為「桀燕」。
這也是中國歷史迄今為止最后一個獨立存在的燕國政權。
李克用是中國唐朝末年與五代前期沙陀部首領,他在883年至923年間建立了前晉政權。
他的政權,也被一些歷史學家稱為“前晉”,是后唐王朝的前身,前晉主要位于今天的山西中北部和河北一帶。
李克用在唐朝末年是最強大的藩鎮節度使之一。他在平定黃巢之亂有功,被任為河東節度使,從此割據一方。
李克用的性格直率,往往得罪人而不察,又對一些險詐之徒缺乏防范,多次遭到背叛,比如上面提到的劉仁恭。
他的前晉雖然存在的時間相對較短,但他的軍事才能和對抗朱溫(后來的后梁皇帝)的決心,使他在五代十國的歷史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他與朱溫進行了長期的爭霸戰,史稱“梁晉爭霸”。盡管他在與后梁的戰爭中因積勞成疾去世,但他的兒子李存勗繼續他的事業,最終滅掉后梁,建立了后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