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在征討江南方臘的最后一戰中成功生擒活捉方臘,立下首功,如果魯智深此時還俗,跟隨宋江回到京城,必定會被封為大官,封妻蔭子,光宗耀祖,然而魯智深卻拒絕了,說道:“灑家心已成灰,不愿為官,只圖尋個凈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宋江又勸說魯智深當一個名山大剎的主持也很風光,魯智深聽后,依舊搖頭,說道:“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只得個囫圇尸首,便是強了。”
魯智深不但拒絕了宋江回京的勸說,他還說這句話暗示其他好漢也離開宋江,跟隨宋江回到京城沒好果子吃,一共有20人聽懂了,他們都陸續離開宋江,得到善終。
回京前聽懂離開的6人:武松、林沖、燕青、李俊、童威、童猛
武松,是魯智深最要好的兄弟,二人原本都是二龍山頭領,后一起加盟梁山。無論魯智深做什么決定,武松都和魯智深共進退,因此武松聽懂魯智深的話了,他找了一個借口,照顧生病的林沖,后在杭州六和寺出家,被封為清忠祖師,賜錢十萬貫,最后活了八十歲善終。
林沖在班師回朝時,突然得了風癱,留在六和寺中養病,在武松的細心照顧下,半年后去世,雖然去世得比較早,但和回到京城被毒死的宋江、盧俊義等人比起來,也算善終了。
燕青,在回京時,多次勸說他的主人盧俊義離開梁山,但是卻被拒絕了,他留下一封書信后,于是挑了一擔珠寶離開了,歸隱山林,傳言是和李師師一起走了,但原著中并未明確交代。
李俊、在回京途中裝病,他還指名道姓讓童威、童猛兄弟二人留下照顧,三人玩了一個金蟬脫殼,從太倉港出海,都脫離了宋江的掌控。后來李俊成為暹羅國之主,過了一把皇帝的癮,童威和童猛兄弟二人為官,逍遙自在。
回到京城后聽懂醒悟離開的14人:戴宗、阮小七、柴進、李應、杜興、鄒潤、蔡慶、裴宣、楊林、蔣敬、朱武、樊瑞、穆春、宋清
戴宗,辭去官職,來到泰安州岳廟里出家,每天燒香拜佛,后大笑而終。他費力勸說宋江也辭去官職,但是宋江執迷不悟。
阮小七被大將王稟、趙譚懷兩人挾私報復,被免了官職,他也沒有向朝廷辯解,而是心中偷高興,帶著老母親回到梁山泊石碣村,侍奉老母,后六十而終。
柴進曾臥底方臘軍中為駙馬,害怕朝廷哪一天追究,于是辭官,還是回到滄州橫海郡,當了一個富家翁,無疾而終。
李應,聽說柴進辭官,他也跟著辭官,回到獨龍岡村。后來杜興也來了,兩人一起經商,成為不大不小的富豪,得到善終。
鄒潤、蔡慶、裴宣、楊林、蔣敬、穆春、宋清七人都辭官各回各家,其中鄒潤回登云山,蔡慶回北京,裴宣和楊林回飲馬川,蔣敬回潭州,穆春回揭陽鎮,宋清回到老家,干起了老本行務農,也就是種地。在宋江被毒死后,宋清走了狗屎運,承襲宋江爵位,還得到十萬貫和三千畝土地的撫恤。宋清還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宋安平,中了科舉,官至秘書學士。如果宋清仗著兄長是宋江,飛揚跋扈,耀武揚威,很可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朱武拜樊瑞為師,學習道法,兩人云游江湖,后投奔公孫勝,學習更高深的道法,頤養天年。
結語
魯智深不愧為擁有大智慧的“高僧”,他辭別宋江的那幾句話說出了他的擔憂,害怕跟隨宋江回到京城后沒有好果子吃。沒想到魯智深隨口說的話挽救了20位梁山好漢,這些好漢之中,武松、林沖、燕青、李俊、童威、童猛六人在班師回京路上便懂了,早早脫離宋江,得到善終。其他14人接受朝廷封賞后,通過真實體驗,或許想起魯智深當時說過的話,明白其真諦,“幡然悔悟”,紛紛辭官,種地的種地,經商的經商,學道法的學道法,都得到善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