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宇宙在孕育智慧生命方面并不是最佳的。
同一個宇宙區域在不同暗能量密度值的情況下可能會呈現出來的不同樣子。左上:沒有暗能量;右上:暗能量密度與我們的宇宙相同;左下:暗能量密度10倍于我們的宇宙;右下:暗能量密度30倍于我們的宇宙。Oscar Veenema /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
英國杜倫大學的一批天體物理學家近日參考德拉克方程開發了一個新模型,基于宇宙中暗能量的密度、宇宙的膨脹速度和宇宙中恒星的總量,對宇宙中可能會出現的智慧生命數量進行了預測。結果顯示,我們這個宇宙的條件在孕育智慧生命方面并不是最佳的。
這個模型以恒星作為生命出現的先決條件,能夠預測智慧生命在我們這個宇宙中出現的概率,并對多元宇宙假說中不同宇宙內部智慧生命出現的概率進行預言。
研究人員并沒有試圖計算宇宙中智慧生命的絕對數量,而是將考慮重點放在擁有特定參數的宇宙內智慧生命隨機出現的相對可能性。
研究人員計算了在不同的暗能量密度情況下,宇宙在其整個演化史上,將常規物質轉化成恒星的比例。結果表明,在一個轉化比例大約為27%的宇宙中,恒星的形成效率是最高的。而我們所在宇宙的轉化比例只有大約23%。
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并沒有生活在智慧生命誕生概率最高的宇宙中。我們的存在,使我們這個宇宙成了多元宇宙中的異常個例。
研究人員之所以將暗能量作為研究基點,是因為暗能量是宇宙膨脹的驅動力,它能平衡或部分平衡引力,使宇宙結構的出現成為可能。
生命若要產生,宇宙中的物質必須能夠長期凝聚在一起,形成宇宙的結構。這樣恒星和行星才有機會出現。
而綜合考慮恒星的形成和宇宙大尺度結構的演化,可以用一種微妙的方式,了解智慧生命產生所需暗能量密度的最佳值。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一個位于金牛座的三體星系。英國皇家天文學會 / ESA / G. Duchene / Gladys Kober
參考
A formula for life? New model calculates chances of intelligent beings in our Universe and beyond
https://ras.ac.uk/news-and-press/research-highlights/formula-life-new-model-calculates-chances-intelligent-beings-ou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