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一部浙東運河宏偉史詩,一篇越地文化璀璨華章,一幅寧紹山水風物畫圖。2024年9月,紹興市社科聯主編,紹興市鑒湖研究會承編的“浙東運河文化研究”叢書10部,已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約450萬字。“叢書”是浙東運河第一部以水環境、水歷史、水文化為基礎的百科全書。現將叢書逐一介紹,以供讀者參考。
《浙東運河名人傳紀》
譚徐明、李云鵬、陳方舟等著
本課題以人物為綱展開研究,力圖通過挖掘史料,整編、研判,有所新發現。課題的成果突破了歷史名人既有的形象,當他們與浙東運河及浙東區域的歷史文化融為一體,人物和運河更為生動,歷史細節更為豐滿。
本課題提交的成果:采用百科體例,以名人活動的時間為序,將浙東運河置于大運河、區域人文時空中,傳和紀并存。傳為名人運河行跡,為史;紀系出自名人的文存,與史互鑒。
采擷古往今來行走于運河的文化名人的經歷和文字,從他們的筆下讀出他們所處時代的浙東運河抑或中國大運河。以名人行跡勾勒運河及區域歷史,客觀地揭示史前之東越歸于中國的演化軌跡,進而秦漢山陰故水道融入大運河體系的進程,乃至唐宋以降浙東運河通達江海的歷史使命,此為運河名人之傳。本書兼容了歷史名人、當代學者有關浙東運河、大運河史的代表作,與文化名人記錄的歷史細節與今人運河學問互為印證,將浙東運河史、大運河史、區域史,以及中國歷史予以多層面多視角的呈現,這是本書的內容及特點。
浙東文化昌盛之地,各類文獻所記文化名人汗牛充棟。本書選取的人物或與浙東有過不能磨滅的經歷,或不過是其人生短暫的瞬間。作者通過史料挖掘、解讀,將他們獨到的經歷或著述篩選出來,通過作者的解讀,還原出歷史細節,得以填補諸多空白。如南宋趙構只突出“紹興”更元和紹興得名的那段歷史,以此反映相應時期浙東區域、運河的歷史及其在整體中的地位,呈現出南宋初期浙東區域的歷史場景。而陸游則選取他與浙東、江南、淮揚等段運河關聯的經歷和文字,還原十二至十三世紀中國大運河的情況,以及陸游寄托于運河的大國情懷。陸游的《過丈亭》歌,則通過作者的解讀,闡述了浙東復線段運河借潮行運的技術特點。又如明代朝鮮官員崔溥由濟州島返回平壤時遭遇風暴,漂流到浙江臨海,后經由大運河北上的經歷,本書從他的記錄中,選擇出十六世紀大運河浙東段、黃河呂梁洪段的記載,以反映大運河關鍵工程及其管理狀況,還有從浙東到京畿的民風民俗。清乾隆五十五至五十八年(1790—1793年)供職紹興知府的李亨特在任只有四年,本書以其任內大舉整治紹興城河為重點,并解讀他在府城水門、水路匯流或分流點位布置水位監測體系多方面的意義所在。
總之,這部由人物鋪陳開來的,從古越到當代的人物志,為讀者提供走近浙東、認知運河、認知歷史的不同視角。課題研究對浙東運河科學與技術價值的發現,彌補了大運河研究的空白。
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程雪婷
審核:戴秀麗
總期:第803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