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民豐縣積極探索推行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在加強技術服務,提高紅棗品質和產量的同時,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拓寬紅棗銷售渠道,讓農民增收有保障。
眼下,民豐縣的紅棗進入采摘期,各鄉鎮棗地里紅彤彤的棗子猶如一片紅色的海洋。11月12日下午,記者在尼雅鄉托皮村的紅棗種植園里看到,一顆顆紅棗個大、顆粒飽滿,在竹竿的不斷敲擊下,一串串紅棗如雨點般落下,工人們緊張有序地撿拾、篩棗、裝筐、搬運……現場一派豐收的景象。
據了解,民豐縣紅棗種植主要分布在尼雅鎮、尼雅鄉、安迪爾鄉及薩勒吾則克鄉,主栽駿棗、灰棗、冬棗、南疆紅等品種。如今民豐紅棗種植面積5.3萬畝,產量1.33萬噸,產值達11820.54萬元,出產的紅棗銷往全國各地,極大地增加了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近期,前來收購紅棗的客商也是源源不斷,銷售渠道也在不斷拓寬。
民豐縣林業和草原局干部艾麥爾江·麥提努日說:“接下來,我們民豐縣林業和草原局將繼續加大對紅棗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斷提升紅棗品質和產量,推動紅棗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確保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薩勒吾則克鄉巴格其村村民艾克拜爾·艾合麥提說:“我種植紅棗10多年了,現在有30畝紅棗,畝產300多公斤,年收入10萬元左右,今年紅棗長勢較好,我有信心增加更多的收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