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者 杜一用
二級市場的交易價只有3.3元,公開拍賣的成交價卻被抬到了4.64元,比直接從二級市場去買還貴了40%。聽起來很瘋狂的事情,在福建平潭國資控制的上市公司海峽創新里就這么莫名其妙地發生了。海峽創新還是一家被實施了風險警示的公司。
被拍賣的股權原本是海峽創新第二大股東吳艷的,由于吳艷向平潭國資局轉讓控制權時存在股權轉讓糾紛,有2800多萬股股票走到了被公開拍賣的地步。海峽創新的前身是漢鼎宇佑,吳艷和老公王麒誠是創始人。2019年吳艷以10.5億元的交易價向平潭國資局轉讓了部分股份和控制權,交易后,吳艷變成海峽創新的第二大股東。
交易時,雙方簽訂了對賭協議,對賭協議看起來有股形式大于內容的味道。吳艷承諾從交易當年算起三年內累計實現營收大約30億元,凈利潤4.5億元。如果承諾的業績沒有兌現,吳艷每年要支付1750萬元的業績補償,三年總共要補償5250萬元。作為吳艷違約的代價,5%交易尾款作為保證金,保證金的數目正好夠補償。
哪曾想,完成交易的當年海峽創新就虧了8個億,三年巨虧了17個億,而三年總營收還不到13個億,與吳艷承諾的業績差距懸殊。
平潭國資局花了大價錢控制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從收購的第一年起不僅分文未賺,反而倒貼了一大筆錢。從賬面上算,平潭國資局受讓時海峽創新的股價是15元,現在的股價不到4元,市值23億。平潭國資持有的市值不到4億元。到今年三季報,海峽創新還背著將近10個億的債務。
反觀吳艷,出讓海峽創新的控制權卻賺得盆盈缽滿。她拿到10億元現金外,到今年三季報,吳艷手中還持有將近10%海峽創新股份。不過,吳艷的股份都處在質押狀態。
從法院委托拍賣的公開信息來看,平潭國資顯然并不甘于就此認虧,2021年便通過福州中院起訴吳艷主張權益,并申請財產保全凍結了吳艷名下股份。案件在2023年作出終審判決,在今年1月進入執行階段。
11月12日被公開拍賣的股權便是吳艷被執行的資產,起拍價只有3700多萬元,折合每股1.33元,比當天二級市場的價格便宜了大概6成。或許對比一下覺得價格太便宜,報名參與競拍的有9個人。競價的激烈程度應該是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競價共進行了202輪,最后成交價1.31億元,比起拍價溢價了兩倍多,也比二級市場當天的交易價貴了40%。
這讓外界覺得挺不可思議。算起來,買家如果在那天選擇從二級市場去買股票,成本比競買要便宜不少。并且,海蛺創新現在還處于風險警示中。
吳艷控制時的海峽創新曾經在2018年4月花5400萬元收購了一家叫做好醫友公司的30%股份。這家公司才成立五個月時間,到2018年3月還沒開始實質性的經營活動。但就是這么一家空殼公司,吳艷給出了超過1.5億元估值。
今年5月,好醫友被曝出財務造假,在2018和2019兩年虛增了超過1.2億元營收,被實施了風險警示。到現在,風險警示的帽子還沒有摘掉。而最近幾年,海峽創新還是爛泥扶不上墻,2022年虧了1.7億,2023年虧了3億,今年前三季度又虧了5200多萬。從平潭國資局入主算起,海峽創新已經連虧5年多。
然而,這些不利因素并不影響買家追逐海峽創新的熱情。現在去看,買家堅定參與拍賣股份的舉牌競價,只能是這么解釋,對海峽創新的未來堅定看好。畢竟海峽創新是是平潭國資局花了大價錢買來的唯一上市平臺,平潭國資局應該是不可能讓他退市的。就股價而言,現在正是價值洼地,因此也就具備了投資的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