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軍國主義的瘋狂程度比之納粹,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眼看反法西斯盟軍馬上要向日本本土發起進攻,日本高層不是想著如何投降,而是準備一億總玉碎。
一億總玉碎的意思是讓一億日本國民一起上戰場,寧可全部犧牲,也要與美軍拼到底。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也被軍國主義分子付諸于實際,所有男性都被動員起來,連婦女和小學生也用竹槍給武裝了起來。
這是世界戰爭史上少有的瘋狂的戰術,也只有日軍才能實施出來的變態戰略。在當時日本政府大肆鼓吹的武士道精神刺激下,日本軍人已經到了一種近乎變態的地步。
玉碎計劃不光是在其本土實施,在日本占領區上,日軍在抵抗失敗的同時,同樣會屠殺當地百姓,為自己陪葬。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馬尼拉大屠殺,有15萬菲律賓人死亡。
更令人憤怒的是,日軍準備在上海遭到盟軍進攻時,也要進行玉碎戰,把上海化成一片焦土。幸運的是,這個計劃最終沒有實施,上海這座中國最繁華的城市被保全了下來。
在抗戰結束前夕,也就是1945年春節前后,駐扎在長江沿岸的日軍,開始向上海市集結。日軍指揮部認為美軍將會向上海發動登陸作戰,便準備在這里掀起最后一場腥風血雨。
當時日本本土已經被美國潛艇和水雷封鎖,沖繩也被美軍重兵攻占,十萬軍人戰死,還有超過十萬以上的日本平民喪生。明眼人都可以看出,美軍下一步即將劍指日本本土。
據戰后解密的資料,日本有計劃在迫不得已時,放棄本土,把政府搬到我國東北,繼續頑抗下去。而關內的侵華日軍則把上海視作他們防守的重中之重。
上海被日軍侵占多年,是打開中國的一把鑰匙。作為當時國內最大的都市和港口,上海在日軍的戰略部署上也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破壞上海就能延緩盟軍解放中國的步伐,為侵華日軍提供更多的備戰時間。
于是東京大本營向侵華日軍下達了指令,把加強戰備重點放到中國南部,尤其是長江下游,特別要重視上海以及周邊地區。與此同時,日本本土的全民總玉碎計劃也正在加緊實施。
日軍原本部署在上海的部隊是第13軍,玉碎計劃出籠后,又調來關東軍第6軍、原駐福州的第61師團,以及華北的第69師團。這樣一來,上海的日軍總兵力達到了30萬,占到關內侵華日軍總數的四分之一。
由于上海是一座港口城市,沒有天險可以阻擊敵人,因此日軍計劃要建立許多堅固的要塞。在金山衛修筑碉堡時,由于缺少鋼材,日軍拆掉了中國軍隊留下來的老式火炮。
在上海北郊,日軍強征十余萬民夫,砍掉上百萬根樹木,用來修筑工事。民工稍有不從,便肆意殺表兄弟。北郊的防御工事一共花了四個月多才建成,把當地的財力物力統統耗盡。
日軍還特意加寬加固了上海地區的五條重要公路,為戰車部隊的行動提供方便。戰車是日本陸軍的寶貝疙瘩,不到決戰時刻不會輕易出動。由此可見,日軍是準備在上海打到底的。
更瘋狂的是,日軍打算在上海城內打巷戰,利用上海高樓大廈殺傷盟軍。日軍計劃中的堡壘區域,從外灘南到徐家匯、西到真如鎮、東到提籃橋等地域,也就是如今上海的地鐵四號線所圈起來的范圍。
這些地方是上海最具有文化和歷史意義的地區。如果真的讓日軍的玉碎計劃實施下去,上海這座積聚了上百年精華的都市,恐怕就要灰飛煙滅。
如果美軍真的在上海地區發動登陸,面對日軍的層層堅固堡壘,必將會是一場極其艱難的戰斗,作戰過程有可能與解放馬尼拉的戰斗非常相像。在那次戰斗中,日軍對馬尼拉市民進行了大規模屠殺,據統計有15萬市民被殺害,占到馬尼拉總人口的百分之十。
上海當時的人口有三百萬左右,如果像馬尼拉一樣陷入戰火,后果不堪設想,上海市民將付出巨大的代價。幸運的是,上海躲過了這個劫難,戰火沒有再次蔓延到這里。
1945年8月,在兩枚原子彈的轟鳴聲中,東京大本營最終放棄抵抗,選擇了投降。上海也因此逃過一場浩劫,為中國保留下一座繁華的大都市,為世界保留下一段文明。
【參考文獻:《文史精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