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清朝,相信大多數人首先想到是半世紀的屈辱史。晚清的官場確實無比黑暗,但總有少數異類仍在苦苦支撐著這個沒落的王朝,希望可以拯救國家和百姓。
今天我們介紹的這位就是晚清時期出名的硬漢,他為了抵抗沙俄入侵的步伐,不惜以身犯險,用血肉之軀擋住洋人的炮口,以保護城內百姓的安全,他就是程德全。
程德全生于1860年,四川云陽縣人氏,自幼家境貧寒,父親是個秀才,靠著在私塾教學,勉強維持著家里的生計。陳德全成年后,為了改善家中生活,選擇離開故土,前往京城求學。
程德全起先的仕途并不順暢,眼見靠科舉晉身無望,他便把研究東北局勢和沙俄,作為自己的突破口。也就是說,他打算成為沙俄問題專家,以此來謀得一份良差。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友人介紹,程德全在京城遇到黑龍江將軍壽山,一番交談后,壽山對他的學問非常賞識,聘請他進入幕府。程德全由此才躋身官場,雖然只是個不入流的幕賓。
沙俄趁著八國聯軍侵華,撕毀原來的條約,向齊齊哈爾進軍。清軍一路敗退,根本無力抵抗。壽山命令程德全趕赴前線監軍,阻擋俄軍的進攻。這個是自殺性的任務,同時也是個巨大的機會。
程德全眼見清軍無論是兵力,還是裝備士氣,都遠不及俄軍,只得向朝廷請求議和,朝廷便任命他作為代表,主持與俄軍的談判。8月22日,程德全三次前往俄軍營地,要求俄軍停止前進,但都被拒絕。
此時俄軍已經逼近齊齊哈爾,準備攻城。程德全情急之中,拔刀準備自刎。俄方代表不愿擔上逼死清朝使者的罪名,只好答應不用武力攻城,不殺害中國百姓。
程德全趕緊回到城里,安排百姓撤離。可是沒想到,俄軍翻譯姜某竟然謊稱城內有埋伏,說程德全的的議和,其實是欺騙俄軍的手段。俄軍當即架起大炮,準備炮轟城池。
程德全見勢不妙,立即來到俄軍陣前,要求俄軍遵守諾言。但沙俄將領根本不愿多聽程德全的解釋,下令向城里開炮。眼看城里百姓就要遭殃,程德全不顧一切地沖過去,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炮口。他向俄軍喊道,要開炮就先打死我。
俄軍被程德全的瘋狂舉動給震懾住了,這么不怕死的清朝官員,他們還真沒見過。俄軍同意了他的要求,沒有向城里炮擊。為了讓俄軍安心,程德全主動留在俄軍營中做人質,使百姓得以安全撤離。
程德全的大膽舉動,反而贏得了俄國人的欽佩,想讓他當黑龍江將軍。東北民眾對程德全感恩戴德,也希望他能出任此職務,連俄國大使都在慈禧面前說他好話。朝廷見狀便任命他為直隸知州,四年后又越級提拔為黑龍江將軍。
從一個窮得吃不上飯的書生,到封疆大吏,僅用了五年,程德全不是舉人,又沒有戰功,全憑著一腔舍身為民的熱血,實屬滿清官場的異類。更主要的原因是,清朝官場都害怕與俄國人打交道,只有程德全能夠不顧自身安危,與貪婪的俄國人周旋。
辛亥革命時,程德全已經是江蘇巡撫,他又是第一個表示贊同革命,與滿清決裂的封疆大吏。有趣的是,程德全聽說革命總是要搞點破壞的,于是他親自拿了根竹桿,把江蘇巡撫衙門上的幾片瓦給捅了下來。以此來表示自己革命了。
從各個方面來講,程德全與腐朽的滿清官場都有很大不同。他是因為保護百姓,才有機會投身官場。這么多年來,他親眼見證了滿清的黑暗,對這個王朝的毀滅絲毫不感到意外。
革命一起,程德全率先投奔革命陣營,這樣的選擇完全符合他的處事風格和為官初衷。江蘇各界對程德全的義舉,紛紛表示贊同,推舉他為督軍,掌管全省的軍政力量,與其他各省共襄革命大業。
清廷退位后,程德全由于其特殊身份,一直在為南北兩方進行調停。但是各方的勾心斗角和政局的混亂,讓程德全感到心力交瘁,逐漸萌生了退隱的念頭。
二次革命時,南北方的沖突終于演變成武裝斗爭,程德全辭去全部職務,閉門念佛,遠離了政壇。1930年,程德全病逝,享年70歲,安葬在曾經的江蘇巡撫所在地蘇州。
【參考文獻:《清史稿》、《程德全全紀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