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為了應付多線作戰,日本從國內大量地征兵。然而,日本畢竟人口有限,除了外出作戰,還需要維持一定的人口從事國內生產。為了彌補國內勞動力的嚴重不足,日本將目光轉而投向占領區的勞動力。
1944年,日本政府通過了引進華人勞工的決議,這一紙決定,開啟了數萬中國人的悲慘命運。日本國內有個重要的產銅區花岡,在美國禁售銅后,花岡銅礦對于日本軍備生產的價值不言而喻。
1944年,日本打算在花岡新修建一個選礦廠,從8月開始,他們以勞工的名義分三批運送了986名中國勞工來此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
勞工只是日本人掩人耳目的說辭,因為國際法對于戰時的俘虜有相關保護政策。為了避開法律,日本人把從中國淪陷區抓來的俘虜都按上了勞工的身份。
這些勞工被塞到擁擠的船艙中,像奴隸一樣地運到了花岡。他們有的是無辜平民、有的是被俘的士兵,幾乎都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強擄去日本。
勞工集中生活的地方在秋田縣的山里,日本人用簡易木板房給勞工當宿舍,給他們吃的是最沒有營養的橡子面窩頭,生活條件極其惡劣。據幸存者回憶,他們在寒冷的冬天,毫無避寒的衣物,每天都要在戶外工作十五個小時以上,身上長滿了凍瘡。
如果一旦工作時體力不支,就會立刻遭到毒打。1944年的冬天,日本花岡積雪數尺,中國勞工僅僅穿著背心與單衣去挖排水溝,他們滿臉污垢、面黃肌瘦,比之奴隸還不如。
這樣的環境里,勞工的死亡率極高,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有三百個人因為饑餓或疾病死去。繁重的工作、惡劣的生活條件、毒打辱罵、饑寒交迫,中國勞工的承受著極大的壓力,在一次又一次面對同伴的無辜慘死之后,他們終于忍不下去了。
1945年6月30日的晚上,忍無可忍的600多名中國勞工團結起來打死了4名日本監工,集體逃亡。他們原本計劃逃去北海道,奪船逃回國內。
結果因為是晚上,方向難辨,跑錯方向,進了獅子森山。沒想到這是一座光禿禿的孤山,根本無處藏身。等他們發現這一點時,開始天亮了,日本警察包圍了獅子森山。
被抓的中國勞工受到了日方的折磨,他們將幾百名中國勞工反綁雙手,跪在露天廣場上。整整三天,不給食水、暴曬、雨林、毒打,一百多名中國勞工被活活折磨到死。
在折騰了十多天后,還活著的勞工重新被押回了銅礦繼續工作。日軍加大的工作量,使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每月都有數十人活活累死,比暴動前死的人更多。
更可惡的是,即使是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花岡勞工的待遇也絲毫沒有改善。八、九兩個月同樣每月有五十多人死亡。
據統計,花岡的986名中國勞工中,有419名死于非命。他們在異鄉被潦草安葬,國內的親人都不知道他們到底經歷了怎樣絕望的處境。
據第二批勞工宋金德的兒子宋明遠回憶,父親是因為來不及逃走,被日軍抓了壯丁。一開始家里以為是被抓到北面去修鐵路,沒想到這一別就是永久。
母親不肯改嫁,靠著乞討硬是把兩個孩子拉扯長大。直到抗戰勝利后,同去日本當勞工的來秀芝從日本回來,才告訴他們,父親已經死在花岡。噩耗無異于晴天霹靂,悲痛之余,家里只能埋了一口空棺材,作為對父親的紀念。
抗戰勝利后,國際法庭審理了花岡慘案。日本方面的直接責任人有三人被判絞刑、兩人被判二十年有期徒刑,一人被判無期徒刑,這就是日本人為無辜慘死異國的中國人,所付出的全部代價了。
1953年7月,560具遺骨從日本運回中國,他們都是從日本不同地方發現的中國勞工的遺骸,在與祖國分別了近10年之后,他們終于回來了,可以在祖國的懷抱中安息了。
歷史的教訓是慘痛的,如今的我們只能通過幸存者的回憶和一些物證去了解當年花岡的血案,那時中國的勞工是怎樣挨過一個又一個漫漫長夜,又是怎樣在冰天雪地中咬牙堅持的,我們也 只能去想象。歷史不容遺忘,珍愛和平,以史為鑒,方才對得起我們的先輩。
參考文獻:《中國勞工在日本的花岡暴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