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沉吉野!相信每個看過老電影《甲午風云》的人,都會為鄧世昌沒能撞沉“吉野”艦而感到遺憾。從那以后,“撞沉吉野”升華為鄧世昌及北洋水師全體愛國官兵浴血奮戰的一種象征。
真實歷史上,鄧世昌的“致遠艦”確實沒能撞沉“吉野”,反被日艦發射的魚雷擊中而壯烈殉國,但鄧世昌的這一聲軍令,仿佛給“吉野”預定了下場,這艘欠下中國人民血債的軍艦就是被撞沉的!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吉野”艦并不是當時日軍艦隊的旗艦,只是第一游擊隊的領隊,相當于分艦隊的指揮,真正的日軍旗艦是“松島”號,一直在本陣內與北洋的“定遠”、“鎮遠”等艦對決。
“吉野”艦是一艘技術水平高于北洋艦隊的快速巡洋艦,標準排水量4200噸,最大航速23節,裝4門152毫米速射炮。與之相比,“致遠”艦排水量只有2300噸,最大航速18節,唯一優勢是主炮為203毫米,但射速只有1發/分,“吉野”的152主炮射速則是7發/分。
“吉野”艦1893年才建成,被譽為世界第一快艦,因此擔任第一游擊隊的領隊。而北洋艦隊于1888年成軍后,再未添置一艦一炮,自然不可能引進像“吉野”這樣的先進軍艦。
在甲午海戰中,“吉野”艦領著第一游擊隊,靠船快、炮快繞著北洋艦隊轉圈,專找落單的北洋軍艦下手,接連擊沉超勇、經遠兩艦。正因為如此,鄧世昌才下令全力攻擊“吉野”艦,炮彈用光了,撞也要撞沉它。遺憾的是,鄧世昌沒有成功,北洋艦隊也失敗了。
甲午戰爭之后,日本又把俄國列為最主要敵人,在1904年挑起了日俄戰爭。 “吉野”艦作為昔日的功勛艦,當然不會錯過這場更大規模的海上決戰。
賭徒心理嚴重的日本人,再次選擇不宣而戰,打算將俄國太平洋艦隊堵在旅順港內,從而獲得制海權。一轉眼十年過去了,世界海軍技術水平發展迅猛,“吉野”艦已經從新銳變成老兵,只能給更先進、更強大的軍艦做個陪襯。
5月16日,“吉野”艦與“春日”艦一起來到旅順港外執行封堵任務。沒想到海面上突然起霧,“春日”艦害怕碰上水雷,急于轉向離開這片危險海域。
濃霧導致能見度急劇降低,等“吉野”艦上的瞭望哨發現異常時已經來不及了,“春日”的艦首狠狠撞在了“吉野”艦的中部,頓時撕開一個巨大的口子。
“春日”艦是1903年才服役的7000噸級鐵甲艦,各方面都超出“吉野”艦許多。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比“吉野”艦更小的軍艦,也足以撞出致命傷。
“吉野”艦的龍骨受損,失去航行能力,數以千噸的海水涌進艦體,沒花太多時間便使“吉野”艦葬身魚腹。雖然這是一起日軍內部的事故,但總算為北洋艦隊的死難官兵出了口惡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