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不了解的小伙伴會有點懵,為啥看電影時候幕布上下會有黑邊?之前我們在聊弧形幕時候說過畫面比例的問題,今天再分享一個帖子詳細說說。
什么是長寬比?
簡單來說,長寬比就是屏幕的高度和寬度之間的比例。我們用2種方式來表示長寬比——要么是屏幕的比例(比如16:9),要么是使用x:1格式。
有許多不同的長寬比,但最常見的是4:3、16:9和2.35:1。
4:3
第一種(4:3),也被稱為標準清晰度,現在幾乎不用了。這是用于老式電視機的制作比例。這個比例不再用于任何新的電影或電視節目,但要是視頻看起來很老時,你可以用它。給其一種復古感。
16:9
最流行的長寬比,用于所有高清格式,如HD720、HD1080和4K。這是大多數電視節目、在線視頻和一些電影中使用的長寬比。
2.35:1
這種長寬比提供了更多的電影感,主要用于電影。
2.35的寬高比其實拍攝時底片畫幅是2.39,
放映時轉換成2.40,但這種錯誤的說法實在流行太久了,也就保留下來了。
·《拯救大兵瑞恩》寬高比1.85
·《星球大戰》寬高比2.35
最初標準1.33
1884年
柯達公司創始人喬治·伊士曼(下左)發明出柔韌性膠片
照相業進入新紀元(此前,照相都是以玻璃為成像材質),大發明家愛迪生開始動腦筋了,設想將這種新式膠片運用到一種叫“活動電影放映機”的機器中
1892年
愛迪生實驗室的受雇攝影師威廉·迪金森
終于運用35mm膠片設定出4尺孔高的圖像
圖像寬高比4:3,也即1.33。
1895年
盧米埃爾兄弟改進愛迪生的發明
電影正式誕生
1909年
愛迪生旗下的美國主要電影公司聯盟
宣布35mm膠片和4:3寬高比
為美國所有電影拍攝和放映的標準
1953年4月
派拉蒙拍攝了第一部投映在“平直”幕布上的寬銀幕電影《原野奇俠》
畫面寬高比1.66。
其實
這部片是用1.37的畫幅拍攝
派拉蒙在放映時遮蔽了頂端和底部的部分畫面
從而制造出1.66的寬高比
因而又稱遮幅寬銀幕。
這種十分雞賊的方法很快流行起來
各種亂七八糟的寬高比都出來了
整體來說
歐洲人青睞1.66,美國人偏愛1.85。
16:9又是什么?
1980年代后期
高清電視(HDTV)標準開始制定
各大影視公司都是利益集團啊
都想讓自家常用的寬高比成為HDTV標準。
最后
美國政府出面了
折中一下吧
16:9作為HDTV標準寬高比。
16:9也就是1.77
是1.33和2.35的幾何平均數
而且十分接近1.85
這意味著基本所有的電影畫幅都可以被“裝進來”
而不會損失畫面。
寬高比1.41的《聶隱娘》裝進來,左右留黑邊。
寬高比2.35的《星球大戰》裝進來,上下留黑邊。
因此
16:9迅速成為所有影視作品發行DVD時的默認寬高比。
雖然1.85和2.35是當今電影畫幅的主流
但這個世界上還是每天都在產生不同寬高比的電影
更有一些導演會在同一部片中采用不同的畫幅比例
比如諾蘭《星際穿越》、李安《少年派》都出現了三種畫幅。
似乎寬銀幕更有電影感、大片感
而窄畫面則顯得文藝、高冷范兒十足
總策劃:朱迪 編輯:貓澤
轉自向上影業
免責聲明:本文不代表家庭影院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我們,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