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度游荊楚·偶上木蘭山
江南達者 童山雷
https://weixin.qq.com/sph/AHJMHXyUO
吾中青年時代,曾幾度游覽荊楚之地。有的也只算是路過而已,但有兩次,或與謀食單位同事,或與家人,卻是專程游歷。
記得四十年前那次,與妻初游于岳陽及洞庭君山一線。回想乘船越湖之際,忽逢飚風拂日,雷雨大作。其時既遠岳樓而漸可眺望君山,彌天黑云中時見電光驟閃,云縫間的殘日,卻是顯得微弱且又詭異。湖水則宛若大海般的激蕩翻騰;浩茫之間,似聞湘靈隱約悲鳴不已。整體意境,實是深刻印記于此心。帖中《君山雷雨》一畫即寫茲境。
又,辛卯夏月,所在工作單位組織去湖南作“紅色之旅”。不管其外加名目如何了,河山本身,這季節(jié)終是一派青翠,實乃“綠色”的。再則前所涉及的洞庭君山景點,如“柳毅井”與“二妃墓”,當日卻并未開發(fā)出來,至少未作刻意宣傳打造,故爾吾輩竟至于當時身處其地而全然不知其存在,乃至事后悵憾不已。此次終于實臻其境以了卻夙愿。然畢竟其地之形貌相對簡單,作為山水畫,也確難得大幅整幛,唯成寫意小品而已……
其余若黃鶴樓、東湖、南岳衡山及湘、沅二水等等名勝,都各有畫作記載,不消贅述。唯在湖北境內(nèi)還去得一處,倒是從前未曾聞說過的木蘭山及木蘭天池。此山不甚高而雅秀,延綿橫亙于柔麗之云天下,配著些新舊不一的樓閣亭臺,還真?zhèn)€顯得十分清美宜人。尤其遙遙望見那煙云縹緲的半山腰上,雪白的戎裝花木蘭雕像亭亭玉立,頓使這自然山景充滿靈意與人文氣息。待走近那雕像跟前,此種感覺,似乎格外明顯。憑藉著繚繞于近旁的輕盈云氣,竟頗象是木蘭從天而降一般。歸后即將此初始印象整理作《千古英雌何處尋》,茲示之讀者。而那所謂“木蘭天池”,乃好一派闊大清澈的水域。雖說周遭仍不乏更高之山嶺,但總體觀之,這一泓凈澄之水,相較四下低凹林地,確已象是頂之山頭,呈于昊天。而整個水域又非一覽無余者。繞岸觀去,只見灘崖盈縮參差,港汊回環(huán)曲折,蒼黑蓊郁之山體與空明透碧之水面相得益彰,足令人賞心悅目。
其余游事另得之畫,亦皆在帖內(nèi),不必一一提及。僅以一詞作結(jié)——
念奴嬌·南岳舊游
祝融峰頂,
曉星稀、
野望寂天無物。
定眼卻看森黑地,
殘殿廢甍如棘。
曙色終開,
朝陽驟現(xiàn),
寰宇渾如血。
險山高下,
歡呼士子巾幗。
青歲尋夢南來,
沅湘一路,
蘅杜多無跡。
名岳荒涼香火敗,
仙嶷猶驚余劫。
旱石云生,
悶林風起,
天外雷輕發(fā)。
乃瞻高遠,
萬松清舞如律。
·精研藝術,細品人生·
·讀千卷書,行萬里路。體驗萬千風俗人情,乃得萬千詩詞文句、萬千翰墨畫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