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女性視角做有溫度的汽車新聞
暢想一下,若干年后,中國汽車市場會是怎樣的格局?到那個時候,當我們再回望2024年,這個波譎云詭、大開大合的年份,究竟有哪些是真正影響中國汽車行業(yè)走勢的事件?又有哪些,是汽車行業(yè)形成未來格局的真正原因?
或許,新能源滲透率突破50%是一個關鍵指標。在這個大的指揮棒下,自主品牌發(fā)起全面反攻,合資品牌集體出現下滑,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甚至連豐田、大眾這兩個最強勢的品牌也不例外。
而有意思的是,今年恰逢合資40周年。從1984年10月上汽大眾在上海安亭奠基成立至今,在過去這40年里,我認為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從1984年到2002年,是中國汽車的起步階段;從2002年中國加入WTO開始,中國汽車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是合資企業(yè)的“黃金20年”;從2021年開始,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爆發(fā)式增長,自主品牌也開始“攻城略地”,合資與自主的地位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什么時候會進入第四階段,我們還不得而知,但在2024年,我們開始發(fā)覺越來越多的蛛絲馬跡——
比如,很多合資車企在推出新能源產品時,不再是“拿來主義”,而是根據中國用戶的需求,進行更多的本土化研發(fā)和適配,特別是在中國用戶關注的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方面。
再比如,很多合資車企的燃油車價格也出現了大幅下探,很多熱門車型的價格,甚至與自主品牌同級別車型對齊,可以說性價比拉滿。
在價格大幅下探的大背景下,供應鏈本土化就成為當務之急的選擇。降本增效,成為懸在每個車企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也成為真正影響車企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另外,還有些合資企業(yè),把中國作為純電產品開發(fā)的“主戰(zhàn)場”,有些甚至針對中國市場開發(fā)插電式混動產品……
可以說,在巨大的市場壓力下,不少主流合資車企都已經行動起來,不再“因循守舊”,以更激進的姿態(tài)加入到中國市場的競爭。這在很大程度上會改變目前自主“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讓合資與自主的競爭進入到更加良性的循環(huán)中。
這在11月13日晚舉辦的廣汽豐田成立20周年發(fā)布活動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與其說這是20周年的慶生會,不如說這是吹響合資車企全面反攻的“號角”。
它用擲地有聲的承諾,給自己定下“再造新合資”的目標,并致力于挑戰(zhàn)年產銷百萬輛和成為智電時代頭部品牌。
“立足中國、連接全球的合資車企,有能力也有責任成為排頭兵。”廣汽豐田執(zhí)行副總經理文大力如是說。
作為中國加入WTO之后成立的合資企業(yè),廣汽豐田從2004年成立之日起,就創(chuàng)下了多項標桿:它不僅被譽為“豐田21世紀(參數丨圖片)全球模范工廠”、“豐田方式全球革新基地”;而且其“高起點、高投入、高產出”的發(fā)展模式,創(chuàng)下了“當年投產、當年盈利”的奇跡;另外,它還以“先進的工廠”、“卓越的產品”和“創(chuàng)新的渠道”構筑了“三位一體”品質保障體系,實現了豐田生產方式、現地化和造車育人等理念……是當之無愧最具代表性和競爭力的合資車企。
然而,時間來到2024年,在中國汽車合資40年、廣汽豐田成立20年的當下,面對中國智能電動車的強烈“炮火”,廣汽豐田到底該如何應對?合資還有沒有未來?誰來打響合資“反擊戰(zhàn)”?……
在這場發(fā)布會上,廣汽豐田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并發(fā)出了合資車企最強音——與時智進,再造新合資車。
1
從合資1.0到合資2.0,
廣汽豐田要持續(xù)做引領者
如果說過去20年,廣汽豐田創(chuàng)下了無數讓人艷羨的記錄,從后起之秀成長為“合資新頭部”,既有硬實力的支撐,也有價值觀的驅動;那么,在合資2.0時代,廣汽豐田要想保持引領的角色,則得益于其歸零的心態(tài)、快速變革的決心,以及“全方位自立化”的行動力。
而其背后相同的因素和根源在于——人。
這是一群什么樣的人呢?根據我20年的觀察和接觸,他們多數有著嶺南人特有的“生猛且務實,包容而交融”。
他們從不夸夸其談,但定下的目標一般都能實現;每個人也不會說一些“以公司為家”這種冠冕堂皇的話,但卻踏踏實實把自己的分內之事做好;他們從不“滿嘴道義”,但對消費者的好卻體現在方方面面。
這么一群人組成的公司,堅持“品質感動世界”,堅持長期主義,不激進,不割韭菜,始終把更高的確定性帶給用戶。他們既是豐田“造車育人”的受益者,也是堅定的執(zhí)行者。
而這種精神,在合資普遍遭遇困境的當下,又爆發(fā)出頑強的求生欲望——不同于有些合資車企迷茫、躺平的狀態(tài),廣汽豐田與雙方股東保持高頻交流,并且刀刃向內,對全體系架構進行全面、徹底的改革,展現了自我革命的決心和破釜沉舟的勇氣。
這種改革的決心和勇氣,貫穿于整個20周年大會,讓我動容。
因此,這場發(fā)布會,既是廣汽豐田的“成人禮”,也是其邁入合資2.0時代的宣言,更是合資發(fā)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的事件。
今年來,隨著新能源車滲透率和中國品牌市占率的快速提升,網絡上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合資車企是否已經完成歷史使命了?外資企業(yè)會不會陸續(xù)退出中國市場?……
廣汽豐田用實際行動,給出了最堅定的“回復”。
而廣汽豐田信心的背后,是與用戶的雙向奔赴。數據顯示,今年10月,廣汽豐田共售出78877輛新車,終端銷量環(huán)比增長11.8%,創(chuàng)下今年最高月度銷量成績。其中凱美瑞銷售18647輛,漢蘭達銷售8043輛,賽那銷售8374輛?,無論是高端化還是雙擎產品占比,都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
這說明,即便新能源是市場銷售的主流,但依然有很多消費者為廣汽豐田的產品力所折服。
他們,是廣汽豐田900萬之一,也是其向智能電動化轉型和“全方位自立化”最堅實的基盤。
2
發(fā)布“聚變2030”戰(zhàn)略,
向“全方位自立化”目標邁進
事實上,在過去這一年多的時間里,我們已經可以從商品定義、營銷等很多方面,感受到廣汽豐田為應對當下市場和消費需求變化所作的改變。
比如,今年年初上市的第9代凱美瑞就是以“傳承與進化”為開發(fā)準則,在傳承大廠原生品質、堅守造車底線的同時,還牽手華為,讓產品的智能得以全面“進化”。作為日系合資同級首搭8155芯片、合資品牌首次與華為合作車機的產品,如今第9代凱美瑞已經成為廣汽豐田的“銷量擔當”。
再比如,今年4月賽那改款上市,不僅對價格進行下調,而且還針對中國市場需求進行了不少升級,新增了E-Four四驅車型,部分車款還換裝了8155芯片和第二排航空座椅等,大幅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目前新款賽那月銷穩(wěn)定在8000輛以上,依然是市場的佼佼者。
如果說對現有車型的改款升級,主要是為了維持當下的銷量和市占率;那么,對于多動力技術和產品的開發(fā)、加速“商品重構”和推進“渠道變革”等,則是為了應對未來的競爭和長遠的發(fā)展。
在此次20周年發(fā)布會上,廣汽豐田明確表示——當前,面對產業(yè)巨變和格局重構的嚴峻考驗,廣汽豐田將以自我革命的決心,響應時代召喚,再造新合資車。在合資2.0體制下,開啟“聚變2030”戰(zhàn)略,實現從“品質廣豐”到“科技廣豐”的躍遷,年產銷重回百萬,成為智電時代的頭部品牌。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廣汽豐田將展開革命性的全體系構造改革,從商品定義、研發(fā)、制造、營銷等各個領域,徹底重構自主能力,向“全方位自立化”目標邁進。
首先是“中國自研”全面進階。眾所周知,中國的新能源供應鏈更成熟,市場更卷,節(jié)奏更快,因此,如果依然是采用直接導入在國外開發(fā)的產品的話,一是無法滿足中國用戶對于智能化的需求,二是更新換代不夠快。
因此,對于合資企業(yè)而言,只有更加本土化的研發(fā)、采購和供應鏈,才能加速產品的迭代,同時降本增效,真正跟中國品牌進行競爭。
在智能化的下半場,廣汽豐田的產品要做到全球車智享中國艙,全車系智駕中國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攜手華為打造智能座艙,L2++同級智駕覆蓋更多車型。同時,還將以開放心態(tài)持續(xù)擴大朋友圈,攜手優(yōu)秀伙伴融入科技生態(tài),全面快速提升智電競爭力。
在本次廣州車展上,研發(fā)自立化的首款產品——鉑智3X登場在即,也將讓大家看到新一代合資電動車的市場競爭力。
第二是加速“商品重構”,實現智電突圍。一直以來,豐田都堅持“多動力共生、多路線并存”的發(fā)展路徑,在全面發(fā)力智能電動的同時,也不放棄對氫燃料等終極燃料形式的研發(fā)。現階段,廣汽豐田提出的目標是油電同智、同進。同時,依托兩個母公司的技術實力,構建起涵蓋 HEV、BEV、PHEV和FCEV 的“全面帶電”產品矩陣。
一般情況下,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不是膽子大,而是“雞蛋”不夠;而豐田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企業(yè),多路徑并存不僅符合自身利益,也是對行業(yè)的探索做出巨大的貢獻。
另外,廣汽豐田還在加快產品的智能化升級迭代,實現L2到L4級別全覆蓋,特別是端到端高階智駕向更多車型搭載。今年上半年,小馬智行、豐田中國、廣汽豐田成立“騅豐智能科技(廣州)有限公司”,投入超10億元,以推進自動駕駛出行的前裝量產和規(guī)模化部署。
作為該公司推出的首款車型,鉑智4X Robotaxi也是小馬智行的第七代Robotaxi車型,目前已進行相關生產準備工作,計劃2025年至2026年向一線城市投放千臺,開展全無人Robotaxi服務。
第三是推進“渠道變革”,煥新終端體驗。眾所周知,新勢力之所以能夠顛覆原有格局,一方面是智能電動化產品,另一方面是與用戶直聯,擁有更好的用戶體驗。因此,廣汽豐田要想成為智電時代的頭部品牌,除了產品的重構外,也需要實現從“以商品銷售為中心”的功能性服務到“以用戶服務為中心”的場景式體驗轉變,全面提升客戶滿意度和品牌忠誠度。
隨著“全方位自立化”目標和具體執(zhí)行方案的推進,廣汽豐田已經拉開了“聚變2030”的大幕。
結語
這一年來,關于合資何去何從的探討很多,有些合資車企甚至把今年稱之為“最后一個冬天”。
在這種危機之下,越來越多的合資車企行動起來,比如我們看到很多車企開始推出“一口價”,真正做到“油比電低”;還有不少車企也像廣汽豐田一樣,加大本土化研發(fā),特別是在智能化方面與更多的國內科技大廠合作……
隨著很多合資車企的絕地反擊,相信接下來自主品牌與合資的份額占比會在70%:30%附近找到平衡點,也就是說,當下合資的份額幾乎已經到了最谷底,明年有望打響“反攻戰(zhàn)”。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廣汽豐田在20周年發(fā)布戰(zhàn)略轉型計劃,可謂打響了合資反擊戰(zhàn),可以說恰逢其時。它不僅代表廣汽豐田扎根中國市場的決心,也表明其重構市場競爭力的規(guī)劃和進展,無論對其未來20年乃至更長時間的發(fā)展,還是當下士氣低迷的合資陣營,以及在“內卷”中逐漸迷失方向的整個汽車行業(yè)而言,都意義重大。
若干年后,當我們回望2024年,我們應該不會忘記,珠江邊,廣州塔下,那擲地有聲的變革和承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