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期,備受矚目的瀏陽河風光帶(勞動東路-榨山港段)正式啟動建設,標志著長沙國際會展新城在提升城市品質、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方面又有了實質性的進展,一幅四季有景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1
瀏陽河風光帶(勞動東路-榨山港段)
正式啟動建設!
瀏陽河風光帶敢勝垸段位于長沙國際會展新城板塊,南臨濱河路,北隔瀏陽河與潭陽洲相望,地理位置優越,自然風光優美。
此次施工項目的實施范圍為勞動東路至榨山港,沿濱河路長約3.6公里,寬度約80至295米,地塊凈用地面積約640779.07平方米(約961.2畝)。
根據項目批后公示,規劃用地性質為G1,容積率僅0.008,建筑密度0.64%,綠地率≥75%,充分體現了對自然環境的尊重和保護,建成后將極大地提升會展新城板塊的生態環境和居民生活質量。
敢勝垸段落作為全長10公里瀏陽河風光帶的其中一環,更是長沙國際會展新城“一帶一軸一洲一濕地”生態格局中的一環,是片區生態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2
一帶一軸一洲一濕地
共造城市綠心
長沙國際會展新城,雄踞長沙東大門,不僅是長沙十大重點片區之一,更是中部國際會展名城和內陸對外開放高地。
魚乘于水,鳥乘于風,草木乘于時。自然界的和諧共生,在長沙國際會展新城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多年來,這片熱土致力于實現生態與發展的共贏,以“一帶一軸一洲一濕地”的生態格局為核心,精心繪就了一幅生態文明的宏偉藍圖,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拓展和完善。
“一帶”——瀏陽河風光帶:城市與自然的和諧紐帶
瀏陽河風光帶,作為長沙國際會展新城生態項目中的“一帶”,全長約10公里,是長沙東部門戶獨具特色的臨河景觀帶。宛如一條翠綠的綢帶,環繞在城市的邊緣。
項目以“水曲瀏河、綠動新城”為設計理念,將瀏陽河風光帶打造成一條水岸生態景觀軸、一道濱水樂活慢行帶、一片都市休閑體驗區和一個城市文化傳承園。
瀏陽河風光帶實景圖
漫步在瀏陽河畔,微風拂面,波光粼粼的河面與兩岸郁郁蔥蔥的樹木相映成趣,都市的喧囂與繁忙在這一刻被溫柔地隔絕。瀏陽河風光帶不僅為市民提供了休閑、娛樂和健身的場所,還成為了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一軸”——中軸生態公園:城市綠心與文化地標
中軸生態公園,這座規劃約650畝的公園,坐落于會展區的核心區域,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城市的中央。公園內林木蔥郁,花圃芬芳,為市民提供了一個集文化、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絕佳場所。
中軸公園實景圖
它不僅串聯了長沙南站、會展中心、濕地公園等功能節點,更成為了長沙市重要的景觀軸線。中軸生態公園的設計注重生態與人文的融合,通過豐富的植物景觀和人文元素,展現了長沙的歷史文化和時代風貌。
“一洲”——磨盤洲:城市洲島與生態綠洲
磨盤洲生態公園,總占地面積約230畝的生態公園,目前已建成并對外開放。
東面毗鄰長沙國際會議中心、會展中心,西側則是長沙南站。作為高鐵片區和會展片區東西、南北兩條綠軸的交匯點與生態綠心,磨盤洲以尊重原有生態基底、保留和修復現狀密林和原生灘地景觀為設計理念,創造了一個可持續、低影響、零排放的城市生態島嶼環境。
磨盤洲實景圖
洲上設有文化廣場、生態農場等場所,為市民提供了攝影休閑、兒童游樂的自然空間。磨盤洲生態公園不僅展現了長沙國際會展新城的生態優勢,更成為了市民親近自然、享受生活的絕佳場所。
“一濕地”——畫田垸生態濕地:城市綠肺與生態引擎
畫田垸生態濕地,這片廣闊的濕地位于會展片區的東面,是城市慢行休閑生活的重要媒介,也是未來激活片區休閑文旅業的重要引擎。
濕地內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鳥類棲息和繁衍的天堂。在這里,人們可以近距離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享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時光。畫田垸生態濕地不僅為市民提供了豐富的休閑和娛樂選擇,還成為了長沙國際會展新城的重要生態資源,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畫田垸生態濕地效果圖
“一帶一軸一洲一濕地”,這四大標志性生態工程共同構成了長沙國際會展新城的四張響亮名片。它們不僅展現了片區生態優勢,更彰顯了長沙國際會展新城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堅定決心和顯著成效。目前,各工程都已在積極推進中,逐步繪就片區生態“實景圖”。
3
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書寫生態綠地
除了四大標志性生態工程外,長沙國際會展新城還在不斷拓展和完善生態格局,堪稱公園之城、綠地之城。
根據規劃,片區綜合容積率僅為0.87,是當之無愧的低密低容、生態宜居、產城融合發展的國際新城。通過嚴格控制容積率,確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同時保留足夠的開放空間和綠化帶,讓自然與建筑和諧相融。
片區人均綠地面積高達16.95㎡,超過國家標準(8平米/人)的一倍多。區域內部配置了包括一個42.88公頃的中央公園在內的22個城市綠地公園(含綠地廣場3個),確保市民在步行300米內就能見到綠色植被,步行500米內就能到達一個公園或綠地。
這樣的布局不僅讓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輕松接觸到自然,享受綠色帶來的舒適和愉悅,還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和品質。
此外,長沙國際會展新城還注重綠化空間的連通性和均衡性,通過建設城市綠道等慢行系統,將各個綠地和公園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綠化網絡。這不僅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和休閑,還促進了城市內部的生態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4
逐綠而行
生態和發展共贏
憑借其得天獨厚的景觀資源優勢,長沙國際會展新城秉持“片區發展,基建先行”的理念,正以驚人的速度推進其全能配套建設。
交通網絡優化:片區內部五縱五橫的道路骨架系統已全部拉通,外部擁有5座跨河大橋,2條地鐵,磁懸浮快線等交通設施,實現8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高達65%。
商業設施升級:2024年3月,杉杉(長沙)國際名品廣場項目簽約落戶,超21萬方大型商業落位會展新城杜家坪TOD,預計于2025年年底開業。未來,片區將配置13個鄰里中心,保障居民活動和購物等。
教育全面爆發:新城積極對接全省、市重點品牌學校,目前已經形成“三雅禮、四名校”的格局。片區規劃的24所中小學,其中有6所學校已經開學,2所學校正在建設,后續還擬引進長郡會展中學。
隨著眾多優質項目的落地和配套設施的完善,長沙國際會展新城正迎來高質量發展。樓市方面,會展板塊市場面向好,核心區域商品住宅成交均價在2023年突破1.5萬/㎡。
同時運達會展灣、城發恒偉壹中心等多個高端項目的入駐,使得片區的產品結構也逐步升級,從以剛需為主向改善并存的局面發展。2萬/㎡以上高單價產品增加、疊墅產品的出現,也表明片區高品質項目的市場認可度進一步提升。
從位置來看,此次動工的瀏陽河風光帶(勞動東路-榨山港段),恰好位于運達會展灣項目附近。據悉,作為長沙國際會展新城的低密生態紅盤,運達會展灣將于11月底迎來六期加推,在一期、三期戶型基礎上,迭代升199㎡、251㎡、378㎡臻品洋房,經典再現571m㎡空中花園別墅。
結語
在這片綠意盎然的生態畫卷中,長沙國際會展新城以景觀資源優勢為基石,通過大力推進全能配套建設,正在逐步成為一座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新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