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八十載,其中約四十載光陰悄然滑過在飯桌與枕邊。我們生命的一半時光,將伴隨著簞食瓢飲與星月同眠。民以食為天,斟酌此情景,怎不令人深感每一餐的珍貴。讓我們洞悉高僧對“食”道的妙解,探究他們如何于凡塵煙火之中,求索超然獨立之道。
印光大師:體弱可多吃面食
先后天衰弱,當以善于保養為事。若欲靠食物滋養,食素人宜多吃麥。食麥之力大于米力不止數倍。
光吃了面食,則精神健壯,氣力充足,音聲高大。米則只可飽腹,無此效力。麥比參力尚高數倍。有錢人服參,乃是錢無處用,故作此消耗耳。非真能補人。
妙蓮老和尚:有慈悲心吃素最平安
素食,世間人研究后都說好,佛陀也大慈悲為利益人而教人吃素,所以素食絕對不會營養不夠。但你不要偏食,偏食當然營養就不夠、不均衡了。
現在有很多世間人開素食館提倡素食,大家積善修福,真是利人利己。那我們佛教在家信徒亦應該多開素食館,給人方便多吃素,則殺生的惡業就漸漸消除!
所以我常說:今日吃素,今天的屠宰場殺業就沒有我們的分,那將來刀兵劫的劫難亦沒有我們的分呢!有慈悲心吃素那是最平安的。
星云大師:要視飲食如良藥
大家對于飲食,應該建立一個正確的觀念,要視飲食如良藥,是為了身體需要營養,為療治形體的枯竭而吃。所謂“藉假修真”,正當的飲食是為了調理這個四大假合的色身,以便修行辦道,身體飽足了才好做事。
飲食,不能太過貪圖吃的享受,然而世間的人常常為了吃,花費許多時間。尤其現在很多人吃得不正常,一餐飯要花好幾千塊,可是這幾千塊也是得來不易,少吃一點就不至于那么辛苦了。
很多人為了喜好吃,要到很遠的地方去買、去吃,減少一些欲望就不用走那么遠的路了。甚至吃個魚,還要“活魚十三吃”、“活魚三十吃”等各種殘忍的方法來吃。
宋代大詩人黃庭堅晚年學佛,為了勸誡大家不要殺生,寫下一首偈語:“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性,只為別形軀;苦惱從他受,甘肥任我需,莫教閻老斷,自揣應如何?”告訴我們不能為了貪圖一己的口腹之欲而傷生害命,把自己的快樂建筑在眾生的痛苦上。
這首偈語提示我們,應該要有生命同體、生命平等的慈悲觀,對飲食建立正確的觀念。如果要想增長自己的福壽,必須先從節制口欲、不殺生而慈愛眾生做起,如此就不會招致飲食不當的苦果了。
養立法師:飲食方式很重要
吃飯無小事,大家要注意“分段飲食”。
還有就是說,因為餐后兩小時,我們血糖很高,吃素的人吃東西太快的話,餐后兩小時的時候,已經可能沒有食物來為他提供可消化的東西了。
那么在這時候,我們在寺里會發小食。我們在11點吃午飯,在9點50左右,是大家下完課誦經之前吃小食的時間,等于把身體啟動了一下。
就跟車一樣,點著車,先要給它預熱一下,預熱了以后再啟動。所以很多人說吃素健康,但是實際上吃素的方式不健康的話,也會引起很多疾病。
我們的做法就是在餐前一小時到一個半小時的時候,讓大家開始吃一點小食,把脾胃啟動一下,然后慢慢經過一個調整,那么血糖也會調節到正常。
所以吃的內容固然很重要,大家現在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吃的內容”上面,而“吃的方式”和“吃的時間”其實更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