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11月12日,李子柒時隔多年在全社交平臺三連更,表示“把這份祝愿送給看到視頻的每一個你,很想你們”。對于李子柒的回歸,很多網友“發來賀電”,除了表示歡迎回歸以外,更多的是祝福與感動。
最新數據統計,在停更的三年間李子柒海外平臺新增粉絲超500萬。值得注意的是,在李子柒發布視頻宣告歸來后,YouTube平臺粉絲一夜間從1990萬增至2010萬。
女頂流回歸
其實對于李子柒的回歸,早有蛛絲馬跡。在小紅書中疑似李子柒新的合作伙伴“蘭芷芳兮”于13日發布消息:“這三年我們一直在一起”,配圖為與李子柒的合影,而在其主頁發布于10月25日的文章中已宣布“李子柒營業了”,并稱李子柒將參加央視的《漢服之夜》。
來源:小紅書
隨著回歸,李子柒的各種消息不脛而走,企查查信息顯示,目前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已由李子柒個人持有99%股權,前公司微念已退出股東行列。為杜絕后患,李佳佳已改名為李子柒。今年2月李子柒名下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綿陽市涪城區大土土花藝工作室已發生變更,高管、經營者由李佳佳變更為李子柒。此外,“李子柒”“子柒”已被多方申請注冊為商標,申請人除李子柒方外,還包括多家貿易、科技等公司及多位自然人,國際分類涉及廣告銷售、餐飲住宿、食品等。除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外,其余商標申請多為被駁回,處于無效狀態。
回歸后,李子柒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這三年主要是補覺、陪奶奶與拜訪一百多位非遺傳承人。
而此次回歸正是這三年的厚積薄發。在剛剛推出的兩段視頻中,一條是中國的非遺“大漆技藝”,另一條是做真絲“絨花”,并在“絨花”篇的結尾處邊彈鋼琴邊唱歌,可見三年時光沒有虛度。
“李子柒”的品牌價值在哪里?
為什么“李子柒”成為各個企業爭相注冊的商標?主要是這個名字不僅僅是內容創作者的代名詞,更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商業結合的一個成功案例。從制作精美的短視頻,到推銷傳統文化,李子柒展現了她的創意與策略,帶動了整個生態圈的變化。
中國從不缺文化,缺的是文化轉化的生產力。正如央視新聞所說:李子柒的視頻,沒有一個字夸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
而對于網友來說,深厚的文化、精美的畫面、孝道的體現與生活化的表達都讓李子柒既親切又“仙氣十足”,而且在視頻中傳達出的謙虛與溫婉,顯示出中國傳統女性的堅韌與自立,統殺男女,不論老幼,都喜歡這個清麗的女子。
北京嚴肅文化傳播公司創始人閆小軍對品橙旅游表示,大家都在爭相展示吃喝、購物和玩樂的方法,而李子柒的視頻則專注于傳達真正美好的生活,觀眾會驚喜地發現許多視頻中展示的事物在生活中并不常見,而且能夠學到裁縫、染布、造紙等農村生活的實用技能,感受到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情緒飽滿,正能量滿滿。這樣的視頻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與情緒價值。此外,李子柒巧妙地利用了微博、抖音等多個平臺同步發布回歸視頻,迅速吸引了大量粉絲的關注和轉發。通過社交媒體的傳播和影響力使得她的回歸信息能夠在短時間內廣泛傳播,進一步擴大了她的影響力。所以說,雖然有很多公司來搶注商標,但是個人魅力是難以取代的。
“關鍵還是優質內容對用戶的吸引力,現在短視頻賽道分門別類,許多所謂的網紅都是曇花一現,最關鍵的就是缺少可持續的內容創新及優質內容輸出,真正能持續的網紅還是需要建立自己的賬號特色,打造個人IP,難點是如何將短期的話題變成長效的內容輸出,這對短視頻創作者而言需要深植自身的文化底蘊。同樣的道理引用到文旅產業也是一樣的,近幾年我們看到有許多因網紅而帶貨的文旅項目,但是面對游客對旅游體驗的多元化、個性化、特色化需求,關鍵還是要讀懂游客需要什么、關注什么、喜歡什么,在產品、內容、服務方面要守文化之正,并結合當下的消費趨勢及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進行創新。” 山西省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會副秘書長郭玉敏說。
的確,李子柒的回歸給文旅業帶來了重要的啟示:品牌在市場中的生存與發展,不僅是傳播技巧的較量,更是對消費者需求深刻理解的體現。只有通過深度的文化內涵與靈活的市場策略才能獲得消費者的心。
未來發展方向揭曉
有觀點認為,李子柒的未來發展不僅僅依賴于她個人的影響力,她的品牌必須在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找到新的定位與方向。
這可能也是李子柒在這三年中的思考。
在11月13日“蘭芷芳兮”的留言下,有網友留言詢問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否是漢服品牌時,“蘭芷芳兮”明確表示:目前不是這樣規劃的。可見,漢服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李子柒所著眼的應該是更高更廣闊的天地。
來源:小紅書
在新華社專訪視頻中,李子柒在談及過去停更期間的心路歷程時表示,在面對復雜情況時,自己也在不斷權衡和沉淀,思考如何更好地延續創作并堅守文化傳播之路。
而通過此次回歸視頻可以感受到,“非遺傳承”是其接下來的目標。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有調研報告指出,我國非遺資源總量近87萬項,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出臺非遺方面的地方性法規。特別是文化和旅游部于2023年發布的“關于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通知”,特別提出: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積極適應當代旅游需求和旅游所帶來的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不斷提高傳承發展利用水平,持續為旅游提供豐富的文化資源。
而李子柒的回歸無疑也是一種創新。各地文旅部門紛紛曬出自家的寶藏非遺,邀請李子柒前去體驗。
來源:網絡
無論未來的營銷策略如何演變,期待李子柒能夠繼續引領品牌創新,為中國文化的傳播做出更大的貢獻。(品橙旅游Lis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