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上半葉,通過明治維新強大起來的日本逐步試圖蠶食控制乃至滅亡中國。先后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和全面侵華戰爭,在盟國的幫助下,中國人民最終奪取了抗戰勝利,在14年的抗戰中,有大批中國人為日本,內地偽政權和偽滿洲國、偽蒙古政權效力,他們被稱為“漢奸”。
但是,這些漢奸中,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他們良知未泯,委身于敵營,甘冒奇險,用各種方法為抗戰勝利作出貢獻。其中就有一位幕后英雄,他因生活所迫,身在日方擔任翻譯官,接觸許多絕密情報,在李宗仁的感召下,接連送出關鍵情報,是著名的“臺兒莊大捷”的關鍵人物,可以不夸張地說,沒有他,臺兒莊大捷可能不會出現,但是,抗戰勝利后,他還是多次被貼上“漢奸”的標簽,不得不遠赴日本定居直至去世。值得慶幸的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他的歷史功績終于逐漸得到官方承認,這無疑是他希望看到的,他就是鮮為人知的“超級間諜”——夏文運。
與日本淵源頗深,“九一八事變”后因失業被迫為日本人擔任翻譯官
1905年,夏文運出生于今大連市金州區七頂山滿族鄉大朱家屯,自小就讀于日本人所辦的中小學,據說他的日語說得比一般日本人都好,因此,1919年考入旅順師范學堂讀書,畢業后因成績全優,被日本控制的“滿鐵”公司資助到日本讀書,畢業于日本明治大學法科。1931年春回國應聘為盛京馮庸大學教授,兼任校長馮庸的秘書。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后,因學校內遷,夏文運失業了,生活陷入困頓。機緣巧合之下,夏文運被人介紹到偽滿洲國的政府機關工作,后來因為夏文運日語好,又有在日本的生活學習經歷,擔任了關東軍司令部情報課長和知鷹二的隨身翻譯,并且受到重用,與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崗村寧次等日本高層軍官關系密切,可以接觸到很多高層的情報。
愛國之心未泯,夏文運被桂系軍閥李宗仁發展為內部線人
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前,日本人就有繼續占領中國土地的打算,為了對抗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政府,日本人多次試圖拉攏和收買地方軍閥,試圖分化中國政治和軍事力量,占據廣西,實力強勁的桂系軍閥也成為日本接觸的目標。
1935年,和知鷹二奉命與李宗仁見面接觸,夏文運也跟隨和知鷹二與李宗仁多次見面。在接觸的過程中,李宗仁很敏感地感覺到這個中國年輕人愛國之心猶在,便私下找機會把夏文運約到家里交談。果然不出所料,當李宗仁對夏文運提出“你的家鄉都被日本人侵占,你為何要還要為日本人做事”的問題,這個問題立刻擊中了夏文運內心深處最柔軟的東西。
此時的他雖然為日本人做事,卻良知未泯,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在哪里,卻不得不以為侵略者服務來維持個人生計。甚至為了避免被別人知道自己的底細,夏文運在對外交往的時候,甚至把名字都改掉了,因“夏”與“何”字在日語中發音相似,他對外一直稱自己叫“何益之”(益之是他的字)。
想到自己背負上“漢奸”的罵名,夏文運禁不住流下了眼淚。李宗仁看到這種情況,感覺可以爭取一下夏文運為國家效力。便緊跟著又問了一句:何先生,假如中日之戰爆發,你愿不愿意替祖國盡點力?夏文運聽后,一邊擦拭眼淚,一邊表示同意:如有機會報效祖國,當萬死不辭!
從那時候開始,夏文運便正式成為李宗仁的高級情報人員,兩人通過秘密電臺和專用密碼進行單線聯系。
“臺兒莊大捷”得到夏文運鼎力相助
抗戰之初,在淞滬會戰失利,南京淪陷后,為徹底迫使蔣介石投降,日軍打算南北夾擊攻取戰略重鎮徐州,在危難之際,國民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率領一幫雜牌軍,經過浴血奮戰,取得了“臺兒莊大捷”的勝利,大大提振了抗戰信心。
實際上,除了前線將士奮戰之外,“臺兒莊大捷”還有賴于李宗仁及時準確的戰略部署和兵力調動,這都離不開夏文運源源不斷的準確情報。
當李宗仁因兵力有限,無從判斷日軍的南北兩支軍隊的戰略部署時,夏文運從上海發出絕密情報:日軍南動而北不動。于是李宗仁就把張自忠從北面調到南面,在淮河一帶擋住了第十三師團。
當日軍在南面戰線受阻,日軍大本營命令甲等師團板垣師團向南進發。又是夏文運及時通知李宗仁:板垣師團將從膠濟線南下。李宗仁急忙將龐炳勛軍團調往臨沂,以阻止板垣南下,龐炳勛軍團只有5個步兵團,戰至3月中旬,已漸漸抵擋不住日本號稱"陸軍之花"板垣師團,遂又向李宗仁請求支援,但此時國民黨軍隊南北戰線都很吃緊,李宗仁不敢貿然調兵遣將。李宗仁十分苦惱。
就在此時,夏文運又送出絕密情報:日軍北動而南不動。正是憑借這份關鍵情報,促使李宗仁下定了從淮北前線抽調張自忠北援的決心,這次兵力部署取得了勝利,徹底粉碎了板垣、磯谷兩師團會師臺兒莊的企圖,從而為臺兒莊大捷創造了條件。可以說,如果沒有夏文運的及時情報,李宗仁憑借手里現有的西北軍、東北軍、川軍和桂軍等非中央軍,能不被日軍吃掉就不錯了,哪里還有機會取得“臺兒莊大捷”的可能?
夏文運此后只要有機會就送出自己掌握的絕密情報,幫助李宗仁掌握日軍動向,直到1939年一次國民黨高官在被采訪時無意間泄露了情報來源,導致了日本人開始懷疑夏文遠,到了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人終于發現了這個超級間諜,立即在上海展開滿城搜捕。夏文運東躲西藏,躲到了香港。
此時的他仍然背負著“漢奸”罵名,費了好大功夫才洗脫了漢奸嫌疑,返回山西繼續從事情報工作。
抗戰勝利后,夏文運仍無法擺脫“漢奸”標簽,最終遠赴日本定居
抗戰勝利后,1946年,本以為可以迎來新生活的夏文運被軍統頭子戴笠逮捕入獄,理由是抗戰期間為日本人賣命,李宗仁聞訊后親自出面保釋夏文運,這才使得他擺脫牢獄之災。但夏文運的厄運還遠沒有結束。新中國成立后,夏文運再次以涉嫌為日本人做事的名義遭到通緝,又被上海盧灣區警察局逮捕,后經進一步調查核實,夏文運在職期間曾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經常幫助八路軍進行物資運輸,并掩護、解救過包括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在內的多名領導干部的生命,在上海市委情報委員會書記吳克堅的關照下,夏文運被無罪釋放。但是,經歷了兩次入獄的夏文運,擔心再次受到不利影響,最終在上世紀50年代初變賣了自己的家產,攜日本籍家人先是前往香港,后又赴日本定居,從此不再踏上祖國土地,以經營日本料理店為生。1978年,夏文運在日本去世,享年72歲。
淡泊名利,去世多年功績終獲國家承認
必須指出的是,夏文運甘冒奇險,忍辱負重,為國家提供絕密情報將近7年,卻拒絕收取報酬,夏文運62歲時寫了一本書,叫做《黃麈萬丈》,里面也沒有記載關于他為國家提供情報,幫助抗日的事跡。夏文運也一直保持著自己中國國籍的身份。
另一方面,有良知的人們終究沒有徹底遺忘夏文運的歷史功績。作為深知夏文運作為的桂系人物李宗仁在1965年回國后,時常提及夏文運,在他晚年所著的《回憶錄》中,他對夏文運帶來的情報以及由此帶來的幫助贊譽有加:“何君(即夏文運,化名何益之)冒生命危險,為我方搜集情報,全系出乎愛國的熱忱。渠始終其事,未受政府任何名義,也未受政府分毫的接濟。如何君這樣的愛國志士,甘作無名英雄,其對抗戰之功,實不可沒。”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大陸方面逐漸認識到了夏文運對抗戰勝利的功績。2002年,他的英名已載入《大連人物志》。2011年,夏文運故居被列入了大連市重點文物保護名單。他的歷史功績終于得到祖國的承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