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世界軍事技術和武器發展方向出現了顛覆性的革新,以戰列艦稱霸水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新興的航空母艦憑借橫行天空的作戰飛機,成為海戰的新霸主。但是,航空母艦體型龐大,隱蔽性不強,需要大量艦艇護航保障安全,而“水下殺手”潛艇隱蔽性很強,如同海狼一般敏捷致命。于是,不少國家開始思考,如果能將作戰飛機搭載在潛艇上,利用潛艇的隱蔽性到達攻擊目標附近,將搭載的作戰飛機用于對目標的攻擊,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嗎?這種奇葩的潛艇就被命名為潛艇母艦。
潛艇母艦的發展歷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飛機成為重要的作戰和偵察方式,在無線電和雷達聲吶出現之前,偵察機是海軍常見的偵察手段,許多戰艦都會搭載水上飛機,潛艇也不例外。這些潛艇多數排水量較大,搭載可折疊的水上飛機來實現搭載艦載機偵察目的。
1922年,美國人利用從德國獲得的卡斯帕-亨克爾U-1水上飛機,再對自家的S-1型柴電潛艇加以改裝,在指揮塔后方安裝了一個圓柱形的機庫,可以容納一架小型水上飛機,并對這種搭載水上飛機的潛艇進行了一系列測試。
美國潛艇母艦
經過認真的測試,美國軍方發現,雖然這種潛艇母艦看起來應用前景很好,但在現實中存在種種弊端難以克服:一是當時的柴油潛艇排水量和長度有限,因此對搭載的水上飛機的尺寸要求很苛刻,搭載的飛機數量很有限。二是由于潛艇尺寸有限,通常只能搭載1架水上飛機。三是掛著大大浮筒的水上飛機無疑在飛行速度和格斗機動性方面都無法和同時代使用伸縮式起落架的陸基和艦載戰斗機相比。四是水上飛機的起飛和降落費時費力,需要潛艇冒險停留在水面,對潛艇的生存相當不利。
正是考慮到這些問題,再加上英國同行研制的同類潛艇母艦M2潛艇失蹤,美國人自己研制的XSL潛艇在訓練中受損,這促使美國下定決心在1932年停止研制潛艇母艦,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水面大型航空母艦的研制中去。
資源匱乏的日本一貫劍走偏鋒,潛艇母艦得到重視
在歐美國家相繼放棄發展潛艇母艦后,資源貧乏的日本自覺難以在常規武器方面與英美等國抗衡,便打著出奇制勝的如意算盤,大力發展隱蔽性與遠程攻擊性相結合的潛艇母艦,希望在戰爭中以巧致勝。
于是,在這種發展思路的指引下,日本海軍相繼發展出了伊15型、伊54型乃至二十世紀最大的柴電潛艇之一的伊400型等各種潛艇母艦,在潛艇母艦發展史寫下重要篇章,并有實戰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后,1942年,日本海軍伊-25號潛艇潛伏至美國西海岸,并釋放了搭載的一架E14Y1型偵察轟炸機,這架飛機起飛后向美國俄勒岡州的森林地帶投下2枚50公斤的小型燃燒彈,引發森林大火,給當時自以為本土安全的美國人以強烈的心理震撼,迫使美國加強了在西海岸的防御準備。
看到潛艇母艦發揮了作用,日本海軍如獲至寶,為了進一步擴大對美國本土的打擊能力,日本海軍耗費巨資,打算建造一支更大排水量的潛艇航母艦隊,但由于時間限制,1942-1943年、1944年底-1945年初,日本共建造了三艘潛艇航母(分別是伊-400號、伊-401號和伊-402號)。
伊-400型潛艇:人類潛艇航母發展史的巔峰之作
應該承認的是,伊-400型潛艇是日本潛艇發展史的得意之作。伊-400型潛艇長122米,水面排水量3550噸,水下排水量高達6560噸,是人類歷史上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常規潛艇之一!如此巨大的排水量使得該潛水艇具備超遠程的活動半徑,其航程高達3.3萬海里,約合6.11萬公里,足以支撐其遠赴美國西海岸作戰!
“晴嵐"水上飛機
就武器裝備而言,伊-400型潛艇威力最強的武器當屬裝備的8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在船尾還有140毫米口徑的大炮,口徑為25毫米的三管自動高射炮。潛艇還具有被動雷達保護的功能,船體外部涂有橡膠層。但是,作為一艘特種潛艇,它最具特色的武器是載于指揮塔下方機庫的作戰飛機,潛艇機庫長37.5米,直徑3.5米,可容納3架代號為"晴嵐"的專用戰斗機,"晴嵐"是日本當時基于零式戰斗機開發的一款潛艇專用戰斗機,也是目前為止唯一專門為潛艇開發的戰斗機。該機由日本愛知公司研制,長35英尺、翼展40英尺,最大航程625英里,最大載荷1800磅(約合817公斤),這些飛機可以攜帶重達0.8噸的魚雷。在當時而言堪稱性能先進。
1944年下水的日本伊402號潛艇航母
潛艇航母的末日
1945年8月4日,在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前夕,困獸猶斗的日本決定殊死一搏,日本的伊-400潛艇編隊(伊-400號、伊-401號和伊-402號三艘潛艇)受命出航前往特魯克要塞,準備使用"晴嵐"戰斗機起飛攻擊特魯克要塞上的美軍部隊和B29遠程轟炸機。就在3艘日本潛艇全部進入攻擊陣位后,準備發動攻擊之際,負責指揮這次特種行動的有泉龍之介大佐卻接到了日本大本營發出的天皇的"終戰詔書",圍繞是否遵照政府要求放棄攻擊任務,日本潛艇編隊爆發過激烈的爭論,但是最終他們決定執行政府命令。于是,1945年8月28日,3艘日本潛艇全部上浮,并掛上黑旗,打光所有魚雷,把所有作戰飛機推入海中,然后向美軍投降。
向美軍投降的日本伊-400型潛艇航母
1946年之后,美國對接收的日本航空潛艇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根據美國相關專家的拆解研究,發現伊十三型與伊四百型潛艇雖然沒有成功的作戰記錄,但是根據其設計分析還是能對戰略目標做出有效的打擊。在充分吸收了其技術特點后,美國將這些戰利品開到夏威夷附近海域,將這些潛艇航母作為靶艦擊沉。此后,美國也曾研發出自己的潛艇航母,但由于各種技術和實際限制,這些武器最終都沒有什么大的用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