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忠將軍(1891-1940),對于很多人來說,這是個很熟悉的名字,他是我國的抗日名將,對我國的抗日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下面小編來給你們分享一下張自忠將軍在抗日時期的經歷吧。
張自忠在青年時期恰逢清政府垮臺,后來又爆發了北伐戰爭,早年間他就接觸到了新思想,在此基礎上他決定棄筆從戎,在軍隊中實現自己的抱負,但由于當時共產黨的力量還十分的薄弱,所以他決定加入到國民黨的軍隊中。
張自忠將軍
在抗日初期,張自忠擔任第三十八師師長,并參與了喜峰口的大捷,隨后授予了青天白日勛章,在全面抗日后,任59軍軍長,第33集團軍總司令等職,隨后參與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棗宜會戰。
在徐州會戰中,張自忠參與了徐州北部的臨沂保衛戰當中。臨沂位于徐州北部,戰略位置相當重要,是兵家的必爭之地。當時臨沂守備力量僅有三區專員兼保安司令張里元所屬保安團隊2000余人,張里元深知難以御敵,于是急電第五戰區求援。為了保衛臨沂,戰區就近抽調龐炳勛軍團堵截敵人前進。龐炳勛軍團原屬馮玉祥的西北軍,名義上雖然號稱軍團,實際上卻只有5個步兵團,實力不足一個軍團。在敵我懸殊的情況下,第五戰區的司令長官李宗仁手中也沒有部隊派遣。
臨沂保衛戰軍隊的機槍陣地
在臨沂保衛戰打響后,戰況膠著。臨沂守軍快支撐不住時,連連向長官司令部請求支援。剛好上面調了張自忠的第59軍前來支援,隨后派遣張自忠所在部隊前往臨沂進行支援。
其實張自忠與龐炳勛在早年是有矛盾的。張自忠與龐炳勛原來都是馮玉祥手下大將,中原大戰時龐炳勛倒戈,出其不意襲擊張自忠師部,張自忠受此襲擊幾乎喪命,兩人從此反目。但張自忠在國家大義面前,摒棄前嫌,與龐炳勛軍團浴血奮戰,這種精神讓人可歌可泣。
臨沂的保衛對徐州會戰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對戰局的影響也非常大。即使最后也是撤退,但張自忠將軍的這種國家大義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后人學習。
不久之后,張自忠又率部參加了武漢會戰,在潢川與敵血戰十日,重創日寇于河南潢川,隨即又被晉升為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進駐鄂西荊門縣一帶,在漢水兩岸與日寇展開了周旋。
武漢會戰,士兵正在趕往陣地
在晉升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后,張自忠參與了隨棗會戰,這是日軍在進犯長沙之前想要先對江北的第五戰區用兵,解除側后的威脅并一舉消滅湯恩伯的第31集團軍。日軍的戰法是多路進攻和向心突擊,最終的合圍區域當然為隨棗地區,其中第16師團和騎兵第4旅團企圖通過的,就是張自忠“右翼集團軍”(臨時指揮序列,轄第33集團軍和川軍的第29集團軍)的防區,于是從5月5日起,戰斗趨于白熱化。
在與日軍血戰48小時后,張自忠將軍的陣地多處被敵人突破。但這一次張自忠決定破釜沉舟,與日寇決一死戰,隨后發出電報:“……職現親率38師兩團渡河,攻擊北竄之敵,如任務不能達到,決一死以報鈞座”!從電報中就可以看出張自忠將軍抗日的決心。
由鄧超飾演的張自忠將軍
1940年5月,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集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1日,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各將領出戰。7日拂曉,張自忠東渡襄河,率部北進。14日,雙方發生遭遇戰。15日,張自忠率領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圍在南瓜店以北的溝沿里村。激戰到16日拂曉,張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一晝夜發動9次沖鋒。張自忠所部傷亡人員急劇上升。5月16日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午時他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到下午2時,張自忠手下只剩下數百官兵,他將自己的衛隊悉數調去前方增援,身邊只剩下高級參謀張敬和副官馬孝堂等8人。5月16日下午4時,張自忠所部全軍覆沒,張自忠隨后舉槍悲憤自盡。一代英雄將領就此落幕。
此次的分享到這里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
(文中圖片皆為網上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