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話題與膠東歷史區劃有關,這次要介紹的是上世紀三十年代老萊陽縣所設置的兩個鄉級區劃,它們的名稱中都帶有一個“螺”字,分別叫作“螺山鄉”和“螺陰鄉”。
老萊陽縣面積遼闊,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實行“區鄉制”(縣下設區,區下設鄉鎮)的背景下,曾劃分為9個區,轄30個鎮、176個鄉(共轄1620個村)。螺山鄉和螺陰鄉具體都屬于第二區(區公所設在南務集)管轄。
因為當時老萊陽縣設置的鄉鎮數量眾多,所以單個鄉的轄區面積都普遍不大。以螺山鄉和螺陰鄉為例,前者共轄10個村,后者則轄12個村。
根據民國版《萊陽縣志》記載,螺山鄉所轄的10個村分別是:埠前、豹礎鋪、孫家夼、岔河、大窯、王家窯、小窯、范家莊、楊家莊、王家溝。
對照地圖可以發現,上述村莊集中分布于現萊陽市山前店鎮204國道沿線(多數在國道以北)。其中,埠前村現名鳳凰莊,孫家夼現名東孫家夼,岔河現名東岔河,大窯、小窯多半是指現在的宋家窯和李家窯。
螺陰鄉所轄的12個村分別是:鐘家院、上蒲格莊、下蒲格莊、中蒲格莊、老樹夼、儒林夼、思格莊、小岔河、房家疃、辛莊、莊子、王家莊。
以上村莊集中分布于現在萊陽市沐浴店鎮的東部(原石河頭鄉片區)。其中,小岔河現名西岔河,辛莊現名北辛莊,王家莊現名北王家莊,莊子則暫不知對應現在哪個村。
(▲螺山鄉和螺陰鄉的位置示意,前者為紅色區域,后者為藍色區域。)
通過字面不難推斷出,螺山鄉和螺陰鄉都屬于以地理參照物或方位命名的區劃。那么,這里的“螺山”具體是指哪座山呢?
對此,《萊陽縣志》記載道:“龍門山脈,來自艾山東出之鋸齒山(注:鋸齒山即牙山),入縣東北境,有東西寨子山、塔兒山、皇陡頂及三螺山。”由此可見,螺山(三螺山)就是萊陽東部龍門群山(老寨山所在的山區)中的一座山峰。
(▲老寨山區的東孫家夼水庫風光)
關于三螺山的名稱由來和其他信息,縣志還有這樣一段記載,道:“三螺山,初志稱群峰秀拔,蒼翠參差,若堆螺,故名。俗名‘祈雨頂’?!?/p>
按照上述說法,三螺山的名字是因山形和風景而來,它在民間還有一個通俗的稱呼為“祈雨頂”。
總體而言,“三螺山”是過去偏重于書面的一個稱呼。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稱呼已經逐漸淡化。在如今的地圖上,可以查到“祈雨頂”,而很少有標注“三螺山”了。(注:萊陽祈雨頂海拔標高為324米,膠東的祈雨頂不止一座,這個名字通常是因古代山頂建有龍王廟等求雨場所而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