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號上午,由中共秦皇島市委宣傳部主辦,秦皇島市旅游和文化廣電局、秦皇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秦皇島市美術家協會、秦皇島油畫學會協辦的“我看見的一一王彥文油畫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王彥文,1956年生,黑龍江人。長期在秦皇島工作生活。1987年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1997年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班學習2年。曾任職于河北環境工程學院藝術系景觀雕塑專業教研室主任,波蘭.洋德魯瓷大學特聘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河北省油畫學會常務理事,秦皇島市油畫學會主席等。
從2006年起,他先后32次參加國內外油畫作品展覽。先后10多年赴波蘭、奧地利、匈牙利、羅馬尼亞、俄羅斯、捷克、荷蘭、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講學、考察、寫生、交流。他在秦皇島祖山建立了自己的創作基地一一“藝術家部落”,先后有上百名國內藝術家和幾十位外國藝術家來此寫生創作交流。執著的追求,寬廣的視野,親近大自然的情懷,不斷奠定了王彥文追求油畫創新的本質和方向。
此次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37幅作品,他以較為豪放的表現主義的特征和印象主義的色彩,用自己的創作語言、與20世紀現代性的創作方法相統一,更多的創作題材和創作方法集中在對秦皇島周邊的祖山、長城、河流,反映出對那片山川土地的摯愛情懷。他的作品,造型堅實穩定,色彩豐富多變,筆觸灑脫飛揚,畫面效果沉著而靈動,“表現”的力量得以彰顯。同時,他中西結合,繪制了一系列的人物肖像,其中有中國人肖像,如《文剛朋友像》《表情7》等,也有外國人肖像,如《紅衣老人》、《美國女畫家哈特》、《奧地利女畫家像》等。這些作品惟妙惟肖,生動地體現了藝術魅力與靈性。
《高山仰止》(秦皇島.祖山)在幾幅較大作品中,如《歷史的天空.嘉峪關》《遙望祖山一9》《翠染祖山》(之一、之二)《高山仰止》等作品中,他更多地探索畫面自身形式語言的經營,更專注于繪畫的感性層面,用提純了的色彩、圖式并以偶發與隨意性來表達作品的“獨立”與“自由”,用大筆觸厚重色塊無章法地攪動畫面,撕裂天空。正是這種“獨立”與“自由”,讓畫家獲得了輕松的創作心境,進而創作的作品別具一格,藝術品位不斷提升。
《龍羊峽》(秦皇島.祖山)
王彥文在回顧自己幾十年油畫創作的經歷時,十分感慨地說:油畫的本質,每一件作品都是新的,不可復制,只有唯一,沒有第二,否則就是復制或仿制;現代科技日新月異,油畫家還在畫布前創作,還是手藝活,這需要“工匠精神”,鍥而不舍,不急不躁,不管風云變幻,畫家的情感、激情都在畫布與色彩中交織碰撞,不僅要有精神性,即畫家的精神引領畫面,還要有偶然性,即畫布與畫筆、顏色偶然的碰撞產生的繪畫痕跡和肌理及其藝術效果。我在祖山建了自己的創作基地一一“藝術家部落”,接地氣,親自然。我每天看的是山山水水,每天關注的是四季更替中的花開鳥鳴,每天聽到的是清泉流水,比別人看得多的是藍天白云,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捕捉藝術創作元素,激發創作靈感。要敬畏大自然,要敬重上蒼賜給的生命,也珍重我的繪畫,通過繪畫載體表達自己所有的感受。
《云過祖山》(秦皇島)
我畫可見可不見的,我選擇看見的,我看見的都是美好的,都是陽光燦爛的,人生的不如意和坎坷,都被油畫藝術一一化解了。
《歷史的天空》(嘉峪關)
《扎尕那風光》
《紅衣老人》(波蘭)
《文剛先生》
對于西方油畫,傳到中國已有一百多年了,我們國家的油畫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有學習借鑒,有步履蹣跚,我們是否找到了油畫的本源,真正的借鑒,這是需要繼續探討和研究的。這些年我在國外講學、訪問,打開了我的眼界,看到了很多世界藝術大師的原作,如雷貫耳,清醒了許多。油畫就是情感的表達,根據自己的心性,尋找自己的創作方向和立足點,我更喜歡表現主義。這正是我藝術的契合點,讓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通過油畫這一藝術形式,可以把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現得淋漓盡致,所以我畫我看見的,畫我自己的,我的作品就是它存在的全部意義。
圖文:徐友金
編輯:方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