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山,不僅是登山者的信仰之地,更是無數(shù)生活在山腳下人們的家園。它的巍峨與神秘,不僅吸引冒險者仰望,也庇護著山腳下世代繁衍的生命,融入他們的日常和信仰。在山中,攀登與生活交織,挑戰(zhàn)與溫情并存。
山岳文學是人類對自然探索與敬畏之情的真實寫照。這種文學類型并不僅記錄登山者的攀登旅程,更是將人類置身于浩瀚天地之中,通過語言將讀者帶入山峰的威嚴與純粹的魅力。本期精選書單,推出山岳文學的三本力作:《梅里雪山:尋找十七位友人》《登山物語》《無盡攀登》。
《梅里雪山》中,卡瓦格博既是信仰的象征,也是一位沉默的見證者,伴隨著朝圣者的虔誠腳步和因山難而生的悲愴回響。書中沉思的是自然的神圣和生命脆弱間的張力。
《登山物語》講述了山間生活的寧靜與細膩,它不僅記錄了勇者們的攀登故事,更展示了人們與大自然共生的和諧日常,是一曲對自然的禮贊。
▲卡瓦格博
在《無盡攀登》中,夏伯渝用堅韌詮釋了對珠峰的執(zhí)念與追求。雙腳截肢、身患癌癥,但他未曾放棄登頂珠峰的夢想。高齡登頂?shù)乃粌H為山的攀登精神注入了生命的張力,也讓我們看到在山巔生死之間的脆弱與堅持。
▲ 珠穆朗瑪峰
這三本書讓我們看到山的兩面:它是挑戰(zhàn)者的夢想之地,也是人們世代生活的依歸。讓我們懷抱敬畏,走進這些文字的世界,去領略這片雄偉山岳中的深意。
編輯|孫斐凡
設計|Manny
圖片來源 | (除特殊標注外)豆瓣
《梅里雪山:尋找十七位友人》
點擊左方書籍
跳轉(zhuǎn)小程序即可購書
▲[日]小林尚禮著/烏尼爾譯/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出版/2021-1
內(nèi)容簡介
1991年1月,云南梅里雪山發(fā)生了震驚世界的登山事故,中日友好聯(lián)合登山隊十七名隊員遭遇雪崩,全部遇難。這是人類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難。在一百多年的現(xiàn)代登山史上,梅里雪山也成為人類唯一無法登頂?shù)纳椒濉?/p>
事故發(fā)生后,中日雙方進行了多方搜索。搜索隊伍中一位名叫小林尚禮的日本登山隊員,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為了讓山難隊友們的亡靈回到親人身邊,一再深入梅里雪山搜尋,并已成功找到了十六具遺體。《梅里雪山:尋找十七位友人》,就是小林尚禮多年艱辛搜尋的記錄。
本書以紀錄片式平實而細膩的文字,壯美與溫柔兼具的影像,記錄了令人心碎的恐怖山難,艱辛的搜尋,梅里雪山的神秘風貌,山腳下人們的樸素生活,三次轉(zhuǎn)山之旅和當?shù)厣畹淖兓T诳缭蕉嗄甑乃褜ぶ校麖陌谅耐鈦淼巧秸撸饾u轉(zhuǎn)變成為神山的守護者,一位自然主題的攝影師和作家。而雪山之殘酷與神圣,自然對其心靈和生活的蕩滌,也同樣蕩滌每一個熱愛雪山、熱愛自然的靈魂。
作者簡介
▲圖片來源/一席 小林尚禮
小林尚禮,日本千葉縣人,畢業(yè)于京都大學工學部。大學時代是京都大學山岳部的注冊會員,曾遍覽日本各地山川。
1996年因梅里雪山登山計劃的契機,開始志愿成為一名自由攝影家兼自由作家,為雜志提供攝影及采訪作品。其作品多以“人類背后的自然”為主題。
同時因長期在藏區(qū)生活的經(jīng)歷,也部分涉及以喜馬拉雅和藏區(qū)為中心的山岳旅游向?qū)Чぷ鳌,F(xiàn)任京都大學學士山岳會理事。
正文節(jié)選
▲圖片來源/《梅里雪山:尋找十七位友人》 從二號營地眺望梅里雪山峰頂
知道那時候村民之間聊天時會把我稱作“外國人”。那一天,我去一個人家里串門。有一幫我認識的小孩子出門來迎,其中有一個我沒見過的男孩冰河。他看到我之后立刻驚呼:“他是外國人!”這時周圍的小孩們回答說:“他不是外國人,他是小林!”我高興得簡直要樂出聲來。好像就是從那天起,他們叫我名字的時候慢慢多起來了。
根據(jù)冰川學者的研究,喜馬拉雅山脈上冰川的流速,最快的也不過是每年流動數(shù)十米而已。明永冰川的流速則在該值的十倍左右。這樣的冰川流速,說明了梅里雪山的降雪量之大,以及山岳地形之陡峭。地理雜志和報紙介紹明永冰川時說:“(它)很可能是全球山岳冰川中流速最快的一個。”
關于梅里雪山,有著各種傳說。最為知名的,當屬將梅里雪山山脈看作一個家庭的那則神話。最高峰卡瓦格博是一家之主,高聳入云的緬茨姆是他的妻子。卡瓦格博兩側(cè)大大小小的山峰則是他倆所生的孩子,以及他們的護衛(wèi)。
▲ 圖片來源/《戶外探險》,小林尚禮拍攝 從雨崩村眺望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
這些孩子和護衛(wèi)的名字,在不同的村子有不同的命名。因此我向一位觀看射箭的老人詢問布村人稱呼他們的名稱。本來一開始很熱情地給我講解著的老人,聊了幾句后突然嚴肅起來,盯著我說了一些什么。因為聽不懂,所以我拿出筆記本寫漢字交流,原來他說的意思是:“日本人不要再攀登卡瓦格博了。”“爬這座山的人會死的。”
我似乎被這突如其來的話刺了一下,也由此深刻明白了住在山下的人們對這座神山有著何等虔誠的信仰,并怎樣拼盡全力在保護他。
《登山物語》
點擊左方書籍
跳轉(zhuǎn)小程序即可購書
▲郭凈著/北京聯(lián)合出版有限責任公司出版/2022-3
內(nèi)容簡介
1991年1月,云南、西藏交界的卡瓦格博雪山發(fā)生了一場震驚中國與日本的“梅里山難”,是目前人類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難。因當日參與登頂計劃的十七名成員全員殞命冰峰,山難真相至今無解。
作者郭凈自1998年起持續(xù)關注山難事件。書中,作者結(jié)合自己十幾年田野調(diào)查中對登山幸存者、遇難者家屬、地方山民等的采訪,以及各界研究“梅里山難”的資料,對事件進行深入分析,最大程度地還原了山難全貌。相較于客觀事實,作者更注重經(jīng)歷者的個人體驗。書中,“登山者”“山民”“冰川本身”“登山愛好者”“遇難者家屬”等均被傾聽、記錄。通過對身處不同文化下人們對同一事件認知的理解,文化與文化獲得溝通的可能。
作者簡介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報 郭凈
郭凈,1955年生,民族史博士,云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退休學者。致力于西部山地文化、紀錄影像志研究,以及非虛構(gòu)寫作。代表著作有《卡瓦格博圣境圖志》(合著)、《冬奧會“冰雪文化叢書”》《雪山之書》《西藏山南扎囊縣桑耶寺多德大典》《中國面具文化》《儺:酬神》等;譯著《美術(shù)、神話與祭祀》(張光直著);影像作品主要有《卡瓦格博傳奇》系列,與此里卓瑪合作。
正文節(jié)選
▲圖片來源/紀錄片《卡瓦格博傳奇:登山物語》 明永村牧人桑才在講述發(fā)現(xiàn)遺體的經(jīng)過
桑才等三個牧人在冰川發(fā)現(xiàn)的遺體,是七年前梅里雪山山難中喪生的登山隊員。
這次登山事件,成為我在當?shù)亻_展田野調(diào)查的切入點。我找了桑才,又找到村長大扎西,據(jù)大扎西說,上山放牛的路從前是獵人走的,要從冰川橫穿到對面。附近山里有很多動物,如雪羊、獐子、巖羊、山羊、黑熊、野雞之類,沿途還能找到貝母、蟲草、胡黃連等藥材。三個牧人走這條小路回村,在冰川邊挖貝母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登山隊的遺物和尸體,他們帶了幾件樣品(繩子、海拔表、望遠鏡)回村報告:
他們馬上跑回來村里報信,晚上才報的信。那時通訊很難,電話也打不出去。我馬上組織民兵連夜到縣政府匯報,他們又往上匯報,并派政府、體委和公安來考察。縣公安局的尼瑪甲稱副局長帶了兩個警察和一個醫(yī)生,看了遺體和冰川現(xiàn)場,確認是遇難(者)的尸體,立刻與日本聯(lián)系。過后他們派人來清理,得到村民的協(xié)助。去年9月又在冰川出現(xiàn)遺物,沒有尸體,日方派人來,他們(把遺物)都干干凈凈地揀走了。今年3月,挖藥材的村民又發(fā)現(xiàn)兩具尸體,匯報后,日方代表、省縣體委都下來,把遺體、遺物全部處理完了。
▲ 圖片來源/梅里故事 《卡瓦格博主要神山圖》,郭凈、西繞桑波、扎西尼瑪制圖
消息上報后,中日雙方很快組織十九人的調(diào)查隊趕赴明永,其中有中國登山協(xié)會(簡稱中登協(xié))成員羅申、京都府立大學農(nóng)學部的老師牛田一成、曾任1991年中日聯(lián)合登山隊中方聯(lián)絡官的張俊,以及原京都大學環(huán)境工學部的學生小林尚禮。8月3日,調(diào)查隊前往明永冰川:
11點40分,由中方隊員羅申帶領的第一組首先到達了海拔3750米的冰川中間,從這里已然能夠清楚地看到散落在冰川上的五顏六色的遺物了。中國隊員袁洪波走近遺物,看到的是破損的帳篷碎片、小刀、砸壞了的錄音機、相機和筆記本等。他順手拾起了一個筆記本,打開一看才知道這是當年犧牲時年僅21歲的京都大學學生工藤俊二的日記本,上邊記載著他們打撲克時的比分,還有他喜歡的歌詞以及每天的活動記錄等。
這次調(diào)查一共發(fā)現(xiàn)了十具遇難者的遺骸,遺物共十一份,遺骸和遺物分別裝入十五個袋中,總重量80公斤。從遺物上能辨認出身份的有五人:中方的宋志義、孫維琦,日方的米谷佳晃、近藤裕史、児玉裕介。
▲ 圖片來源/《登山物語》 梅里雪山山難紀念碑
《無盡攀登》
點擊左方書籍
跳轉(zhuǎn)小程序即可購書
▲夏伯渝/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21-8
內(nèi)容簡介
▲ 圖片來源/書籍《無盡攀登》
本書是中國登山家夏伯渝老師的自傳,用樸素而有感染力的筆觸講述了登頂珠穆朗瑪峰的人生故事,從入選國家登山隊、凍傷截肢、身患癌癥、折戟沉沙、憾別珠峰,到執(zhí)著理想,靠假肢登頂珠峰。
夏老師的命運和故事緊貼著中國登山事業(yè)的時代變遷,他的生活里有著生離死別、心境變換,他的人生經(jīng)歷堪稱傳奇。
69歲高齡的他以殘疾之軀登頂珠峰,鼓舞人心,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但當我們走近夏伯渝老師才知道,對于人生攀登者的榮譽,他比任何人都顯得平靜,認為自己就是真實的普通人,他說“我心里就那么一座山”。
具有攀登精神的人,永遠都酷到發(fā)光!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攀登,實現(xiàn)夢想的路上,最困難的不是橫亙在面前的困難,最困難的是堅持攀登。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不忘初心,勇于攀登自己心中的高峰。
作者簡介
▲ 圖片來源/上游新聞 夏伯渝
夏伯渝,中國著名登山家,26歲攀登珠峰時,因幫助隊友不幸凍掉雙腳。69歲登頂珠峰,成為世界登頂珠峰最年長的殘疾人。70歲獲得勞倫斯世界體育獎,成為繼姚明、劉翔、李娜之后,第四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體育人。
2011年,CCTV體壇風云人物年度評選,榮獲“殘疾人體育精神獎”;
2019年1月,當選“2018北京榜樣”;
2019年2月,榮獲2019年勞倫斯世界體育獎的“年度最佳體育時刻獎”;
2019年9月,《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2020》出版,夏伯渝入選;
2019年9月,電影《攀登者》上映,著名演員胡歌出演的角色楊光以夏伯渝為原型;
2020年1月,榮獲2019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稱號。
正文節(jié)選
▲ 圖片來源/電影《無盡攀登》劇照
《越過群峰》
就從這沉沉的黑夜出發(fā)
頭頂凜冽的星空
冒著刀劍飛舞的風雪
踏上險惡的堅冰
昏暗中,我一步步地前行
向著高山的最高處攀登
這是無盡的攀登
忍受孤獨,忍受危難
忘了冷眼,忘了傷痛
不吝惜自己的血肉
唯愿這生命完整
心中的光,從沒有熄滅
我用炭火映出風雪華彩
我將雙腳留在寒巖之縫
沒有折返,從不停頓
長路漫漫,險阻重重
少年的青春熱血,壯士的白頭恒心
這才是理想和人生
我要帶它們一起上山頂
越過群峰,越過歲月,越過云層
抵達最初的黎明
新書首發(fā)|《巖上時光》:巖壁上的女孩,于群山之巔尋找「自由」的高度
新書上架 | 《野泳去》,翻開書頁就能縱身入海,精神煥發(fā)
新書上架 |《天生就會跑》,生活沉悶,但跑起來就有風
新書上架 | 《比山更高》,一部全景記錄中國自由攀登者的史詩
新書上架 | 三晉與嘉絨《橫斷之西——高海拔山峰圖集》
新書上架 | 豆瓣年度Top1!麥克法倫“行走文學三部曲”,終于再版了
新書上架 | 《甘孜州高海拔山峰圖錄》(修訂版)預售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