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寫的原著,和電視劇有所出入。
趙太妃在先帝在位之時只是貴妃,曾經(jīng)的她寵冠六宮,可是如今她的兒子登上皇位,貴為九五之尊,她的女兒尊貴的端陽公主。
可是她卻在先帝去后,新皇登基后,依舊只是個太妃,而不是太后。
甚至這么多年來她一直做善事,為民祈福,可是那個噩夢卻一直在她的腦海中揮之不去,而她的寶貝女兒竟然像中了邪一樣常常被夢魘纏身。
為此趙太妃不惜動用自己手中第二塊玉牌來召喚慕家人又一次為她排憂解難。
趙太妃的上位史
在原著中端陽帝姬的病情并不是裝的,她真的像中了邪一樣,日日夜夜被夢魘纏身。
而端陽帝姬中邪首先查出的是她房間里的迷香有問題,不過迷香只是一個引子,是有人故意把有問題的迷香點在帝姬房間,讓她有了夢魘,這個人就是端陽帝姬身邊的婢女。
但是迷香的作用有限,能夠引起帝姬如此嚴重的夢魘還是冤魂作祟。
而這還要從趙太妃的上位史說起。
當年趙太妃還只是趙貴妃的時候,她出身名門,還深受先帝寵幸。
當時的皇后未曾誕下子嗣,可是皇后在一次病重康復(fù)后,便無了生育的心思,想著從后宮嬪妃的子嗣中挑一個皇子過繼到自己名下,成為儲君。
沒想到這個皇子就是趙貴妃的兒子。
當時趙貴妃恨極了皇后,恨皇后奪走了她唯一的兒子。
原著中寫道:
“十年前,先皇后病重,本宮從太醫(yī)那里打聽到了消息,她能不能捱過那個冬天都很難說。當時宮里唯有本宮最得先帝寵愛,她沒有一兒半女,可我卻兒女雙全,敏敏也已經(jīng)六歲,身體健康。對于本宮來說……”她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言語。
“成敗在此一舉。”慕聲不陰不陽地替她補全。
本來趙太妃就存了殺皇后取而代之的想法,可是沒想到皇后命大,竟然熬過了那個冬天。
那個時候趙太妃遇到了一個方士,名字叫趙螢,說能助她坐上皇后之位,一開始趙太妃也是將信將疑,但是后來那個趙螢接連預(yù)測對了幾件事,讓趙太妃不得不相信他。
原著中寫道:
“本來,本來本宮也是半信半疑。”趙太妃眼中閃過一絲懊惱,“可是那個陶熒一連預(yù)測幾件事都不出錯,他說皇后枯木逢春,她就真的熬過了冬天;說本宮二子失一,我那幾日將皇兒看得緊緊的,沒想到……”她表情微微扭曲,是一個怨恨的表情,“沒想到所謂的‘失’,是讓病愈的皇后要了去。”
皇后九死一生,徹底放棄了生育的想法,她極聰明地利用國母的身份,將寵妃唯一的幼子養(yǎng)在身邊。
自此,趙太妃的孩子注定成為儲君,可他名義上的母親,卻成了別人。
因為皇后奪走了自己唯一的兒子,趙太妃對這個女人更恨了,于是她更加相信陶螢的話。
這個時候陶螢提出幸好有“神女”降生于趙太妃的肚子里,所以她這一生能夠扭轉(zhuǎn)乾坤。
而那個神女的生辰八字和趙太妃的女兒,也就是后來的端陽帝姬一模一樣。
陶螢提出自己其實是為“神女”而來,只要“神女歸位”,趙太妃的運數(shù)就會走上正途。
可是沒想到后來趙太妃查出,這“神女歸位”竟然是一道火刑,魂歸西天極樂,涅槃重生。
這就意味著趙太妃要犧牲自己的女兒來換自己的前途。
趙太妃已經(jīng)瘋了,為了權(quán)勢,她不惜犧牲人命來換自己一絲希望,這其實根本就是陶螢的一個陰謀,而趙太妃卻信了。
但是她舍不得自己的女兒,于是找來了一個和自己女兒生辰八字一樣的女孩,讓她代替自己的女兒成為神女歸位。
興善寺的冤魂
如今的興善寺并非十年前的興善寺,因為十年前皇家為了掩藏那臟丑事,不惜殺了所有人,更是重建了一個新的興善寺來騙過天下人的眼睛。
原著中寫道:
“不,不……你們不知道!”趙太妃死死瞪著慕瑤姐弟二人的臉,目光如毒蛇的信子舔舐,神經(jīng)質(zhì)地反復(fù)游走,“不是本宮,是陶熒,他根本就是個瘋子!他將油料灑滿了,灑滿了整個興善寺,他根本就是——根本就是想讓大家一起死!”
事情脫離了趙太妃的掌控,在那個驚心動魄的剎那,她忽然間醍醐灌頂,明白了所有荒謬的騙局。只是那荒唐的神女歸位如果被他人所知……
當年興善寺里所有人都死了,其實當時有人有逃生的機會,但是這機會被皇家人阻止了,因為傳出去就是皇家的丑聞。
趙太妃當年因為一己私欲害了這么多人,如今冤魂作祟報應(yīng)到她女兒身上了。
然而那件丑聞卻在帝王的操作下瞞住了天下人。
原著中寫道:
先帝寵愛趙氏,竟然下令封存舊寺,在宮外重建一座一模一樣的新寺,并以強硬手段,將消息鎮(zhèn)壓。
十年過去,時人只知道長安城內(nèi)那座是皇家寺院,卻不知道郊外那一座廢邸才是真身。
“活人之事,怎稱得上是報應(yīng)?”慕聲臉上是與趙太妃截然相反得輕松愉悅,他的聲音很輕,幾乎像是在講睡前故事,“要看冤死的鬼魂,放不放得過娘娘和帝姬。”
這十年來趙太妃一直在新興善寺求佛祈福,只為能夠減少自己的罪行,當年的事情她至今心有余悸,可是沒想到那些人終究是回來找她算賬了。
陶螢的復(fù)仇
端陽帝姬一直做著同一個夢,那個夢很可怕。
原著中寫道:
“我夢見……我夢見我在興善寺里。有一群人,一群人……叫我‘神女’,說他們等我很久了,要我跟著他們走。”
十年前端陽沒完成的儀式,陶熒就是化成怨靈也依然念念不忘,在長安城副本的結(jié)尾, 它要用花式手段把端陽弄進幻境來,華麗麗地完成對皇家的報復(fù)。
本來他是想親自來見證這個歷史性時刻的, 只可惜慕瑤比想象中難纏,打亂了他的陣腳, 拖住了他。
原本在十年前,陶螢的怨靈被慕家人鎮(zhèn)壓,當時的趙太妃拿一張慕家玉牌以權(quán)勢相挾讓慕懷清夫妻幫她鎮(zhèn)壓興善寺里的怨魂。
所以當十年后慕瑤來到真正的興善寺后,她發(fā)現(xiàn)了這里有慕家人留下的法陣,只是時間過去太久了,有些微弱了。
這個時候慕瑤有些意外,因為趙太妃十年前就找過慕家人,意味著她十年前用過了一枚玉牌,十年后的這張玉牌是第二張。
慕家玉牌稀世難求,而趙太妃卻一人得了兩張,原來這第二張玉牌并不是趙太妃的,而是她弟弟輕衣侯的,當年輕衣侯臨死前把玉牌交給趙太妃,希望她能夠從慕家接回那個孩子。
可是趙太妃卻辜負了自己弟弟的托孤,選擇用這張玉牌又一次來讓慕家人遮掩自己十年前的丑聞。
原來這陶螢自十年前就是來找趙太妃報仇的,十年前他想讓趙太妃也常常失去至親的滋味,可是沒想到卻失敗了。
于是這怨氣越積越深,十年后卷土重來。
這里涉及到一位制香的女子,叫陶虞氏。
原著中寫道:
“可是趙沁茹,就因為她是高門貴女、天子寵妃,她要信佛,舉國上下都必須心懷虔誠,這是什么道理?”怨靈的聲音驟然拔高,“一年一大參拜,達官顯貴,肆意搜刮,不顧民怨沸騰……陶虞氏只因為會制香,只因為制的香最好最優(yōu),就必須不眠不休趕制三天慶典特制香篆,還要說是承了貴人的恩……你說,這又是什么道理?”
當年趙太妃還是貴妃的時候,因為她信佛,想要最好的香,于是逼迫人去民間找最好的香。
當時的陶虞氏已經(jīng)六十五歲了,被逼制香,最后因為體力不支昏倒在制香房里,大火燒了一天一夜,陶虞氏尸骨無存,陶虞氏辛辛苦苦攢下的一生的基業(yè)也毀于一旦。
原著中寫道:
他的聲音有些變調(diào)了,仿佛沾了濕漉漉的潮氣:“第二日,我拉著哭哭啼啼的小六去興善寺討一副棺材,卻發(fā)現(xiàn)那里熱熱鬧鬧辦著大慶,侍衛(wèi)將我們暴打一頓,扔進寺外,說沒有趕出香篆,趙妃失了面子,沒有追責已是幸運,還敢來討要賞錢……”
陶螢從此改變身份,混入宮中,想要找趙貴妃報仇,想要讓她的女兒也常常烈火焚燒之痛,讓她也常常痛失所愛的感覺。
所以這件事從一開始就是因為趙太妃當年草菅人命,為了一己私欲害了一個家庭,最后得來的報應(yīng)。
如今她雖然貴為天子之母,可是這位年輕的天子被先皇后培養(yǎng)成了另一種人,與她不同的人。
一個光風霽月、愛憎分明的高位者,他對自己的親生母親有一種非常客氣的疏離感。
因為他恨她,因為他看不起她。
因為當年興善寺那場大火背后的真相還有一個知情者,這個人就是當年還是孩子的皇帝。
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母如此惡毒,他無法做到殺了生母,卻只能冷漠對她一生。
所以先皇后去世多年,自己的親兒子登基了,她也未能成為太后。
從前寵冠六宮,也不過是天子之妾;如今母憑子貴,潑天富貴,也不過是個太妃。
這便是她的報應(yīng)吧,她當年為了權(quán)勢害了那么多人,終究老了自己親兒子到死也不愿認她,她一生所求那個位置,到死都未能如愿。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