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圖源:TNC
11月12日,在山東東營舉辦的第二屆“沿著黃河遇見海”黃河口國際觀鳥季活動上,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與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就未來三年在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開展濕地保護國際合作達成意向。
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 | 圖源:TNC
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呂卷章強調,此次合作旨在提升黃河口生態系統健康,提高區域生物多樣性以及增強這一地區應對氣候變化的韌性,因此雙方將首先攜手制定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戰略和優先行動,為黃河口國家公園建設提供決策依據;同時協助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推進黃河口國家公園創建工作,為其他區域國家公園外圍保護提供范式。
張小全博士發言 | 圖源:TNC
TNC中國項目首席科學官張小全博士在發言中指出,此次合作備忘錄的簽署標志著雙方將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助力社會公益型保護地創新發展等工作。雙方將發揮各自的優勢,通過緊密合作,積極探索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的創新模式和方法,為我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寶貴經驗。
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圖源:TNC
位于山東省東營市的黃河三角洲濕地,是我國暖溫帶最廣闊、最完整、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是世界河口濕地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也是數百萬遷徙水鳥重要的中轉站、越冬地和繁殖地。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正在籌建的黃河口國家公園的核心組成部分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中的關鍵組成部分。保護和修復這一區域的生態環境(包括濕地、湖泊和河口三角洲濕地等),對于維護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通道和西太平洋遷飛通道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一家基于科學和創新實踐的國際自然保護組織,TNC在全球通過70多年“科學+實踐”的積累,擁有先進的科學保護理念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此次與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攜手展開合作,雙方將致力于共同推動黃河口生態保護不斷“提檔升級”,提升黃河口生態保護修復能力,助力推進黃河口國家公園建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