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中形容大德高僧時,亦常用“德長臘高”來形容僧人的品德和修持都很優秀超凡。
據釋氏要覽卷下載,比丘以夏安居之最后一日(七月十五日)為受臘日,自此而有法歲,十六日則為新歲歲首。
據釋氏要覽下曰:“夏臘即釋氏法歲也,凡序長幼,必問夏臘,多者為長。”又作一老。稱法臘第一長老。可見,佛教以臘為時間之代名,一臘即一歲。僧侶之長幼順序即依戒臘之多寡而定;受戒年數未久者,則稱淺臘。佛制九臘以下比丘為下座,十臘至十九臘比丘為中座,二十臘至四十九臘比丘為上座。下座恭敬上座,五十臘以上者,上中下共尊。
俗臘,即世間的壽命年數,又稱世壽。
僧臘,即出家人出家的年數。只要沒有犯根本戒或者沒有還俗,每出家一年就算一年僧臘。
戒臘,即出家人受具足戒以后之年數。
禪林中,記載申請出家得度之僧籍簿,稱作戒臘簿。戒臘猶如出家人之年資。寺院中之僧人等級或排班先后,往往依戒臘為序,此戒臘次第,稱為臘次。叢林中依戒臘而登記席次之木牌,即謂之‘戒臘牌’。禪家于入寮之終有寮元茶禮,若人數眾多時,即依戒臘從上位次第請眾寮點茶,此稱戒臘茶。又僧侶之生年及戒臘,合稱為年戒。
戒律上還特別規定出家人:法臘十年以上才有資格收(度)出家弟子;法臘五年以上才有資格收(度)在家弟子。
法臘,又名夏臘。指僧侶受具足戒后夏安居之年數,叢林中,每年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舉行夏安居,于每年夏安居結束時,即增一法歲。叢林中,依法臘之多寡,立上臘、中臘、下臘之別,以定長幼順序。最上位者,稱為一臘、極臘或臘滿。
《敕修百丈清規·節臘》:“僧不序齒而序臘,以別俗也……凡禪誦行坐,以受戒先后為次。”一說,僧徒結夏時,造一重量與本人相等的蠟人。解夏時,若體重不輕于蠟人,說明念定無妄想;反之,則精神不一。以此測定僧徒戒行,故稱。明張萱《疑耀·戒蠟》:“僧家言僧臘者,猶言年歲也。又言戒蠟者,臘當作蠟。余偶閱一內典,西方結夏時,以蠟為人,其輕重相同,解夏之后,以蠟人為驗,輕重不差,則為念定而無妄想,否則血氣耗散,必輕于蠟人,故謂之戒臘,非年歲之臘也。
佛教又有“蠟人冰”之說。《續傳燈錄》卷第二十八云:西天于結夏日鑄蠟人藏土窟中。結夏九十日。戒行精潔則蠟人冰。不然則蠟人不全。故號為僧蠟。蠟通臘,《增輝記》云:臘,接也,謂新故之交接。俗謂臘之明日為初歲也。蓋臘盡而歲來,故釋式以解制受臘之日謂之法歲是矣。天竺以臘人為驗者,且其人臘有長幼,又驗其行有染凈。言臘人冰者,是言其行之冰潔也。由此可見,蠟人冰貴在一個“冰”字,以其形容僧人戒行之清凈無染,冰清玉潔。
——摘自《寧波佛教》2012年第1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