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現在的新能源車車企也不能隨意評論了
自從這兩年很多新興力量加入到新能源車大戰之后,車企之間的營銷越來越像當年的手機廠商了,都在大屏展示自家PPT里,拼命炫耀玩弄各種數據,甚至還創造定義了很多新的行業名詞,玩概念玩到你沒專業人士給你解讀都聽不懂內涵的地步。
最近兩年也看到不少因為車禍引發的車企與媒體間的輿論戰,有說車主不專業,擅自請外部非專業評測的;有說第三方平臺拿錢造假打擊行業競爭對手的;有說某技術方通過合作試圖控制車企的;也有說自媒體通過話題引導污蔑車企形象的......不一而足。
但是有一個現象是令人擔憂的,就是上述事件中,基本上無一例外,提出異議的一方基本全部被車企通過各種方式打壓或者進行媒體壓制了。我們不好評判各個事件中的真偽,只是看到現在基本所有新能源車都異常重視輿情的導向與控制,容不得一點異己聲音的存在,結果就是所有的新上市車輛,全是好評,全部都是各種夸,但是真實情況是這樣么?怎么可能所有車企只有好的一面而沒有差的一面?
前兩天剛好看到某網紅直播時點評某款非常火的車(實話說,我也不敢說車名,有猜到的自己去看那個網紅的點評就好),他算是海南的一個蠻有個性的網紅博主了,做過警察,也是慕名第一時間就買了那款推出第一代的車,結果不成想讓他大跌眼鏡,在直播里一通吐槽,這才讓我意識到原來風評再好的車也有負面的使用體驗,要不是他披露出來這些問題,我甚至都不知道光環背后竟然還會這樣,當然,人家也講了,第二代就針對一代的產品改進優化了,后面就不說了。
跟一個汽車業界的資深人士聊起這個話題,他也深有同感,說現在車企都說不得的,分分鐘被打壓,具體車輛好壞自己私下里打聽就成,別公開講,心里明白就行,看網上就只有好話沒有差評的。
很感慨,中國新能源車這幾年成長迅速是好事,但是咋卻變得聽不得半點批評了呢?似乎表面上是當下車企行業的操作慣例,可又似乎看到有這些年國內互聯網大廠通用玩法的模糊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