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幾乎每天都要面對孩子的小脾氣,要么因為極小的一件事情,不想吃飯,嘟嘟囔囔;要么就借故拖延,不想寫作業,和你討價還價,媽媽感到十分心累。
這就是真實的育兒過程,媽媽和孩子之間的小戰爭,天天不斷,你想讓孩子做什么,孩子有時偏不愿意做什么,有自己的想法,拿捏你。
孩子發脾氣時,這2種處理方式危害大,父母別“踩雷”:
1、不要硬碰硬,兩敗俱傷
早晨上學孩子怕遲到,你做了早飯,可是時間有點兒晚了,想讓孩子吃兩口,可孩子倔得很,一口也不吃不下去,只想早點兒到學校。
媽媽心疼孩子,辛辛苦苦做了早飯,孩子不吃,怕孩子上午肚子餓,極力勸孩子吃,可孩子就是不吃。
如果是這樣,就聽孩子的,這一頓早飯先不吃了,滿足孩子早到校的愿望,不對孩子大聲叫喊。因為早晨時間本來就很緊,孩子著急,說明上進心很強,你急,孩子比你還急。
下次注意提前準備好早飯,晚上早休息,早晨早起床,孩子就能不慌不忙地享受早餐了,兩全其美。
有些事情和孩子硬碰硬,只會兩敗俱傷,大家都不開心,需要父母后退一步,先聽孩子的,再慢慢改變。
2、不理孩子,孩子很受傷
孩子脾氣不好,媽媽不能慣著,但是也不能不搭理孩子,久而久之,會失去孩子的信任,沒有安全感,以后碰到一些問題,不敢和父母說,可能會受到更大的傷害。
孩子發脾氣,媽媽剛開始可以耐心勸慰孩子,講道理,如果孩子還是不聽,撒潑耍賴,媽媽可以適當地沉默一會兒,讓孩子也冷靜一會兒。
過一會兒,孩子十之八九,會主動和媽媽示好,求抱抱,破啼為笑,也覺察到自己的無理。這時媽媽再和寶寶聊聊天,說說正確的做法,孩子心服口服。
不能一開始就不搭理孩子,孩子會感受到媽媽的冷漠,以為媽媽不愛自己,心里很受傷。讓孩子先發一會兒脾氣,釋放自己的情緒,再學會平靜下來,慢慢地學會控制情緒。
孩子發脾氣是常事,重點是如何面對孩子發脾氣,如何正確處理。就是在這一件件小事中,孩子慢慢形成自己的性格,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性格,好人生。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