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館搬遷,在新館舍竟挖出35枚竊聽器,全都是“中國制造”!奇怪的是,儀器掃描掃不出,最后墻上的一根細管暴露。
這是非常嚴重的情況,要搞清事情緣由,還要從1983年說起。
那一年,我外交部任命郗照明為駐阿爾巴尼亞大使。多年來,中阿關系很好,郗照明感覺此次上任非常高興。于是,他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于1983年8月來到了阿爾巴尼亞。
可是,郗照明剛到,就感到了有些不對勁。
還是剛下飛機時,在機場迎接的阿方官員就迫不及待地告訴郗照明,阿方為中國大使館新建了一個館舍,地理位置也很好,希望大使盡快搬過去。
這個“好消息”卻讓郗照明一陣發(fā)愣:這個消息太突然了,有些出乎意料。
因為郗照明從未聽說過阿方要為中國新建一個館舍,而且使館的位置以前就確定好了,即使是臨時更換,也要提前溝通的,所以,這個消息來得有些意外,郗照明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拒絕。
郗照明明確表示,自己剛上任,還沒有向阿方遞交國書,尚未履行大使的職責,現(xiàn)在什么情況都不熟悉,關于使館遷址問題,等自己把這里的情況熟悉之后再商量。
到了大使館,郗照明心里還是不踏實,他還在想著阿方為什么要給大使館遷址,這里面莫非有什么問題。
和同志們一說,大家也覺得非常蹊蹺。郗照明覺得這個問題事關重大,立即向國內(nèi)進行了匯報,并請求國內(nèi)安排專人前來,對新使館進行檢查。
果然,一個月后,經(jīng)過對新使館的檢查,國內(nèi)派來安檢人員,對新使館進行了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新使館還有許多問題,不具備辦公的要求。這一切果然不出郗照明所料,他立即向阿方提出決定不更換使館。但阿方的要求卻很強烈,一再要求搬遷。
考慮到兩國的關系,無奈之下,我方只得退了一步提出,要更換使館,就要對新使館進行改造,以適應辦公要求。這一點阿方倒也認可,于是對使館的改造開始了。
阿方的積極表現(xiàn),讓郗照明心中的疑慮更大,也更加謹慎起來。
半年后,使館改造完畢。
1985年,我駐阿使館搬遷新址。
搬進了新館,郗照明卻依然疑慮重重,他再次請示國內(nèi),要求派安檢人員,來對新使館進行檢查。
安檢人員對整個使館進行了仔細的檢查,不落下一個死角。在做墻體檢查時,他們發(fā)現(xiàn)了異常,那就是一個帶線的塑料裝置。
循著這個裝置,安檢人員小心翼翼地剖開墻體,在墻體深處,他們發(fā)現(xiàn)了用水泥和鋼筋包裹著的竊聽裝置,這讓郗照明大吃一驚。
他立即要求關閉使館門窗,不準外人進入,而在內(nèi)部進行了進一步深入的檢查。
按照這個線索繼續(xù)檢查,安檢人員又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另外34個竊聽裝置。
這些竊聽裝置遍布使館各處,特別是機要室、研究室等要害地方,而且背面全都寫著“中國制造”。這令郗照明又氣憤又后怕。
如果聽之任之,這要有多少機密被阿方掌握,造成對中國不利的影響。
為了保留證據(jù),整個檢查過程都進行了拍攝,全程記錄了安檢發(fā)現(xiàn)竊聽裝置的過程,拍攝的證據(jù)也送回國內(nèi),交給相關部門留存。
這個證據(jù)也成了我們國對外交人員進行安全教育的內(nèi)容之一。
大概是做賊心虛,阿方似乎也感到了使館內(nèi)的動靜,不知中方在做什么,于是多次提出要查看使館內(nèi)的線路,都被我方拒絕了。
但即使掌握了鐵一般的證據(jù),為了維護兩國表面的和平,我方?jīng)]有進行揭穿,而是采取了秘而不宣的方式,這也體現(xiàn)了一個大國的氣度,也給阿爾巴尼亞足夠的面子,不使其丑跡暴露在世人面前,但兩國的關系再不是從前那樣了。
遺憾的是,阿方卻還在伸手要援助,如果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就會遭到他們的譴責。中方對此一直保持理智、克制的態(tài)度,不予理睬,不主動挑起事端。
兩國的關系從密切到冰冷,經(jīng)歷了一個曲折的發(fā)展歷程,直到阿方的新領導人上臺,他們又想起了昔日的好朋友,并不斷向我方示好,并承認了當年的錯誤,兩國的關系這才朝向正常的國際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