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上百個成都家庭被一則新聞“嚇醒”:
成都少年志愿者平臺跑路了!
家長們趕緊打開微信群,發現上周還在聊天的群居然已經“解散”了!
就在一瞬間!不少家長突然意識到——“我被騙了!”
1、一則“通告”
周一晚上,不少家長圈就在傳“成都市原動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辦公場所調整,暫停服務兩周。”
成都市原動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就是“成都少年志愿者”服務平臺的運營單位。
“當時我們沒太在意,因為這個機構都辦了快10年了,辦公地址搬家也想得通。”一位家長告訴我們。
(暫停服務公告)
然而沒過多久,家長們又發現前面加的所有關聯微信群全部解散了。接著,撥打機構的多個聯系電話卻再也打不通,部分家長才意識到,事情可能沒那么簡單。
一位曾撥通成都市原動力“法人”電話的家長透露,自家前往派出所報警時得知,該機構員工因“機構無法經營”已被提前辭退。公司法人老公在電話中未給出明確解決辦法。
(公司股東)
周二一早,有家長自發前往成都市原動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辦公場地,發現該機構已經人去樓空!
(聞訊而來的家長聚集到這家公益機構門前)
憤怒的家長在機構辦公室門前貼上了“維權”群信息,很快,一個500人的維權群就被家長們加滿了,很快第二個500人的維權群也滿員了。截止我們發稿,第三個維權群也建起來了……
至此,家長們驚覺,這次是真的“被騙了”!
(從周二上午開始,陸續有家長前往轄區派出所報案)
2、“這從頭到尾就是個騙局”!
“我交的6000元,是不是就收不回來了?”
提起成都少年志愿者服務平臺,讓家長們最為火光的是——它打著“志愿服務”的名義,邀請家長注冊、報名,誘導家長充值。
公開資料顯示,該平臺成立于2015年,為成都市民政局注冊單位的社會公益組織。
(圖片來源成都少年志愿者官微)
在社會公益組織的外殼下,這家機構主要開展八大主題活動:
周期性主題活動如“愛心閱讀日”活動;日常化主題活動如“名校巡禮”主題活動等等,主要為了積累志愿者服務時長。
收費項目包括但不限于:
專利申請押金 6000
人體機能+學能伴侶 5000
學能伴侶 3200
家庭導學師 5000
根基誦讀 4960
藍圖計劃 6000-9600
科學素養 9800
雙鉆媽媽 15000-32400
小編在事發現場得知,不少家長繳納的是“6000元專利申請押金”:
“6000元,說的是給娃娃申請專利,專利下來后100%要退錢。”
可能這筆錢真正退到手的家長,似乎并沒有。
而有的家長又因為“以前我們退過“4800元”,是退成功了的。所以我就相信了他這個6000元。”
小編向專利申請機構進行了咨詢,一般情況下1個專利申請的費用在3000-6000元之間。
按機構的操作,加一個人成為“發明者”就要收取6000元,這個費用并不低。
“而且向上疊加的人數越多,利潤空間就會越大。”
“再說了,小朋友能發明什么專利?這明顯就不合理。”從事專利申請的代理機構向我們提出質疑。
在維權現場,有家長告訴我們,“其實就是來聽個課,就給你發一個證書,現在研究生申請證書都好難哦,我當時就覺得很不靠譜。”
但是即便當時就產生過疑問,這仍然沒擋住不少家庭“為了孩子”繳納了這筆費用。
從維權群里的一份《成都少年志愿者平臺被騙信息統計表》里,截止到發稿,已有超千人登記,金額從幾百到上萬元不等,總計金額高達近785萬。
有家長透露,因為事情剛剛曝出,還有許多家長正在上班不知情。
該機構運營了近10年,初步估算受騙金額或超千萬。
那么,為什么這家“機構”能讓家長們趨之若鶩呢?
3、一切為了“孩子”
綜合家長們提供的信息我們發現,“成都少年志愿者平臺”從多個維度看上去,都很像是一個“正規單位”:
(1)經營正常
通過其企業注冊信息顯示,這家機構是在成都市民政局登記備案下,一個經營正常的社會組織。主管單位是成都市民政局。成立于2015年。并且此前并無任何經營異常情況和不良信用記錄。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公眾號的運營屬地并不在四川,而是幾千公里外的黑龍江。
有家長回憶到,機構的老師曾說,在另一個城市也有他們的項目。
如果家長所言為實,那么這場“騙局”的涉案面之廣,或許遠超想象。
(2)山寨平臺與官方平臺,僅2字之差。
如圖,小編輸入“成都志愿者”關鍵詞后,出現了兩個高度相似的平臺。僅“少年”二字,卻差之千里。
僅小編朋友圈就有38個朋友關注。而據從事教育工作的朋友稱,她打開該平臺后,發現多達幾百號朋友關注。
而昨日有家長撥通過中國志愿者官方平臺問詢過,該機構聲稱的相關“志愿者”證書早在幾年前就未曾發放過了。
(有網友曬出在該機構領取的證件證書)
(3)在平臺的自我介紹中明確表示“不收取參與人員任何活動費用”。
(4)已經運營十年,在成都小有名氣。
“小學階段交的,(專利)已經申請成功了。說的初中還可以申請一次。”一位家長告訴我們。該組織在家長圈里知名度較高,用戶眾多,很多家長曾收到過他們的信息,也參與過其組織的活動。
(圖片來源成都少年志愿者官微)
(5)通過朋友、同事口耳相傳報了名。
“當初加入這個平臺,就是我同事推薦的。我們的娃娃都在學校評星章,這個機構可以提供志愿者服務時長。恰好符合星章評選的要求。 ”
(6)社會實踐都以他這個為準。很多活動都在他這兒。
關系到娃娃的“升學”“前途”,家長們也集體忽略了一個事實。
事實上,這家機構早已存在多個收款賬戶:
這些賬戶看似一致,但都在末尾處做了“畫蛇添足”的處理。收款是個人微信/支付寶且有可能是員工自己實名認證的個人微信。
一位家長表示,對公轉賬,都會開具發票。但是在維權群里,許多家長表示,自己曾經繳納的多筆費用,都只提供了收據,沒有發票。
那么,家長們打過去的款項,究竟進入了誰的腰包,目前無從可知。
4、“志愿者”都要跑路了?
“這就是詐騙啊!”不少憤怒的家長大喊道。
“萬萬沒想到,現在志愿者都要跑路了!”一位家長談到此事時,覺得既好氣又好笑。
現場接警的叔叔告訴我們:“我們先收集證據,交款憑據、個人信息,收集后報上去。至于立不立案,他是由分局經偵大隊來裁定。”
考慮到這件事情波及面比較大,又是一起典型的經濟犯罪,后續取證和立案的難度或許并不小。
有家長表示,這已經是她遇到的第三個跑路機構了:“那么多機構跑路,因為感覺都沒有實質性的懲罰。”
而負責接待家長們的轄區派出所談到,他們最初是接到這家單位拖欠員工工資的報案,“沒想到后續拉出來這些!”
5、請為孩子減負
其實,近年隨著證書需求越來越大,各種機構各種組織推出的相關活動也層出不窮。這些證書確實解決了家長們幫孩子填寫綜評的困擾,活動的主題本身卻在逐步喪失原本的意義。
從白名單賽事到公益組織活動,這些活動原本沒有問題,也能展示孩子的風采,但過度追求結果,證書在活動中的份量越來越重,證書在整個素養環境中的份量已越來越輕。
今年以來,已經有不少家長在社交媒體爆出,“紅領巾星章”評選活動暫停了。一部分家長表示贊同,他們認為這些學習之外的事情本應該淡化,取消意味著讓家長減負。也有家長表示可惜。
今天這起突發事件,看上去是一次暴雷事件,其實也是一個不容回避的社會問題。
現在的孩子太卷了,除了學習本身,還要投身公益,體育器樂一樣不落下,甚至連專利申請、核心期刊、SCI這種研究生才“卷”的項目,也玩上了…
初心或許是希望孩子全面發展,到事實上卻在無形中“加壓”。
最后,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即可,大筆教育相關支出,盡可能謹慎且短期繳費。
| 轉載請注明出處“成都好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