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4年,袁術給孫策安排了一個很艱巨的任務。
這個任務是去攻打廬江。
為什么說這個任務很艱巨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來說下孫策為什么要聽袁術的指揮。
眾所周知,孫策的親爹猛人孫堅,孫堅作戰十分勇猛,當年別人打董卓,除了曹操之外,都是嘴炮,但是孫堅也敢伸手,傳說中的三國第一猛人呂布,也在孫堅手底下吃過虧。
孫堅這么猛的原因,并不是他本人如何好戰,而是他那個平民身份,決定了他想完成階級躍遷,就必須拿命來搏。
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孫堅最后也沒達嘗所愿,他后來不得不依附于“四世三公”之后的袁術,袁術出身于世家大族,怎么可能真看得上孫堅,他接納孫堅,只是利用他當馬前卒,于是孫堅最后不光沒掙下自己的基業,還搭上了一條小命。
他死之后,孫家的接班人就成了孫策,孫策當年本來是有另一條路可走的,但是他從小沒受過大家族的教育,對很多事看不透,于是他當年又走起了他爹的老路,給袁術打工。
袁術連他爹都當消耗品用,對于初出茅廬的孫策,更是不當人看,所以才派他去打廬江。
之所以說打廬江是個艱巨的任務,除了紙面上的軍事原因之外,在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此時負責鎮守廬江的,是一個叫陸康的人。
據相關史料記載,陸康的先祖是齊宣王的一個兒子,因為分封于平原而的得姓陸,漢朝建立之初,陸家遷徙到了吳郡,然后吳郡陸氏族就慢慢發展成了東吳四姓之一。
由此可見,陸家的歷史是多么的悠久,換句話也可以說,陸家在江東是有多么的根深蒂固。
且不說陸家在兩漢的幾百年間,積累了多大的家業,締結了多少的姻親,結交了多少的盟友,單說陸康這個人。
陸康年少時就在江湖上有了義烈之名,后來進入體制之后,歷任武陵、桂陽、樂安等地,他到哪,哪里的百姓就給他點贊,你看陸康這群眾基礎;
漢靈帝在位時,干的不怎么樣,別人不敢說,但是陸康卻敢直接咒漢靈帝是亡國之君,陸康的仗義敢言,讓他贏的了士林的贊賞;
東漢末年大亂時,廬江也出了很嚴重的群體性事件,關鍵時候,是陸康出馬,才搞定了數以萬計的匪徒,漢獻帝流亡期間,陸康想盡辦法給大漢天子送補給,因此獲得了“忠義將軍”的封號,你看陸康在朝廷的地位以及軍政各方面的能力;
就這么一個上有皇帝青睞,中有士大夫階層點贊,下有百姓擁護的陸康,你別說去打他,你就是公開罵他,你都屬于給自己找不自在。
對于這樣忠君愛國親民的大好人,你跑去打他,那你孫策是個什么站位。
而陸康能有如此的成績,光是靠他自己嗎,自然不是,這分明就是吳郡陸家捧出來的代言人。
如果沒有突發事件,要名有名,要資歷有資歷,還不缺背景的陸康,早晚會走進大漢的最頂級圈子,而這是孫策這種出身的人,可能連想都不敢想的目標。
但是意外發生了,孫策最后花了近兩年的時間,竟然真的打下了廬江,而陸家除了陸康之外,還搭上了近半的族人,孫策后來還在周瑜的幫助下,成功拿下了江東。
在這種情況之下,身在“滅門仇家”管治下的老陸家,是不是就此玩完了呢?
有一個成語叫“解衣共舞”,這個成語出自《吳書》,說的是東吳大將陸遜搞定劉備之后,孫權設宴慶祝,在宴會上,孫權不光脫下自己的衣服贈給陸遜,還和陸遜一起跳起了舞,而這個陸遜,就是陸家的后人,當年還是陸康把他帶大的。
陸遜在東吳時,曾擔任過荊州牧、丞相以及右都護等高官,后來孫權為了打壓以陸遜為首的江東大族,不得不獻祭了自己的繼承人。
當時雖然陸遜這一支基本都被滅了,但是吳郡的陸家,直到唐朝還很活躍,甚至還出過宰相,什么是地方大族,與國同休都不是事,國家沒亡時,皇帝要忌憚,國家亡了,他家還依然還能在新王朝重新崛起,這才是地方大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