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古代有活人殉葬制度,那么活人被深埋地下后能夠存活多久呢?是否和這位青年一樣活不過6小時呢?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懷著一個敬畏之心,畢竟殉葬是一件殘忍的事情,更何況是活人殉葬。而研究這件事情是因為答案和我們想的不一樣,或許會出乎意料。
殘忍的殉葬
根據(jù)歷史典籍的記載,殉葬制度分為三個階段,野蠻的殷商時代,仁慈的儒家時代,遼朝以后的活人殉葬時代。
根據(jù)《墨子·節(jié)葬下》的記載,殉葬最早出現(xiàn)于殷商,當時的殉葬非常殘忍,被選入的殉葬者不僅要被殺死,甚至要被分尸,之后與祭品一同下葬。歷史記載的原文是:
“天子殺殉,眾者數(shù)百,寡者數(shù)十。”
可以看出,當時的人還比較野蠻,不僅手法殘忍,而且殉葬人數(shù)也非常驚人。
到了秦朝建立之后,始皇帝雖然以法家治理天下,同時也欣賞儒家的理論。因此他使用了孔子提倡的假人殉葬方式,鑄造了規(guī)模宏大的兵馬俑。
一來可以展示大秦帝國的好生之德,二來可以希望自己死后依然擁有無上的權(quán)利。
可以說,從始皇帝開始,野蠻殘暴的殉葬制度逐漸消失。雖然之后偶爾有帝王要求殉葬,但也不像之前那般殘忍。
不過到了遼朝,殉葬制度死灰復(fù)燃,制度上也有所改變,從原來“殺殉”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活殉”。不過要說最為瘋狂的還是明朝。
《明實錄》記載,從朱元璋開始之后的幾位皇帝,前后共計有上百位嬪妃被殉葬。盡管后來的明英宗下令將其廢除,但到了清朝初期又再次出現(xiàn)。直到康熙十二年,讓人膽寒的殉葬制度才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活人殉葬
回顧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古代殉葬制度多為“殺殉”,活人殉葬雖然不多,但卻比“殺殉”更加殘忍。比如滕玉公主墓,耶律倍墓等。
耶律倍是遼世宗的父親,他的葬禮和滕玉公主類似,都是引誘百姓進行陪葬,手法也非常殘忍。根據(jù)記載,耶律倍出殯當日,遼世宗特地運來一個裝有猛虎的籠子,引得周圍的百姓紛紛來看熱鬧,結(jié)果這些百姓都被推入墓中成為了殉葬品。
雖然史書上沒有記載具體的人數(shù),但按照這個規(guī)模來看,人數(shù)應(yīng)該不少于百人。
這些人被推入墓中后,遼世宗命人封門填土。可盡管如此,仍然能聽到古墓內(nèi)的哀嚎聲,這個聲音整整持續(xù)了4天,之后才逐漸平息。
按道理說,古墓封門填土之后,這些人就等于被活埋了,為何還能活4天之久。要知道,人如果幾天不吃飯還可以存活,但如果沒有水喝,絕對撐不過三天。更何況古墓是密閉空間,氧氣從哪里來?那位挑戰(zhàn)活埋的斯里蘭卡小伙,連6.5個小時都撐不過去,他們是如何做到存活4天,甚至5天的?
雖然耶律倍的古墓目前還沒有被發(fā)現(xiàn),但從其他的陪葬墓中還是發(fā)現(xiàn)了一些蛛絲馬跡。
存活時間
有人用科學(xué)方法做過計算,古代王室古墓的面積都比較大,一般在150到300平米左右,有的甚至更大。按照一個人每天的吸氧量為550升計算,一個300平米的墓室就有30萬升的氧氣,理論上足夠100人呼吸5.4天。
當然,實際情況也只能夠堅持3天左右,畢竟人在吸氧的同時還要排出二氧化碳。但這期間會有人死亡,因此殉葬者能夠活4-5天,并非不可能。
氧氣問題雖然解決了,但飲水的問題怎么辦?人可以不吃,但不能不喝水?說到這里就比較殘忍了,人在極度饑渴的情況下,通常會做出瘋狂的舉動。
比如互相殘殺后吸食對方的血肉來補充能量和水分,這也是為何許多殉葬古墓被挖掘后,墓中的骸骨會呈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傷痕的原因。
雖然他們可以存活4-5天,但過程卻非常殘忍。所以相比于“殺殉”,活人殉葬更讓人感到恐懼。當然,這最后的結(jié)局有些出乎意料。
(圖文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作者不詳,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敬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