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董董
版式設計:木木
三年。
李子柒淡出我們的視線,已經足足有三年的時間了。
在當下自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里,三年的時間,就像大浪淘沙,有人異軍突起,有人已經泯然眾人。
而當她帶著新的漆器作品,出現在大眾面前的時候,時間似乎并沒有在她身上留下什么明顯的痕跡。
李子柒,還是那個李子柒。
她還是那樣沉穩、利落,每一個步驟都真實地呈現出來。
一件大漆作品,就這樣在她手中慢慢地成型、蛻變,然后,成為了最終的那個樣子——“紫氣東來”。
子柒東來,是的,李子柒,回來了。
1
三年磨一器,子柒慢慢來
這不是李子柒第一次嘗試非遺。
早在2016年,她就已經開始拍攝《非遺傳承》系列作品。
從活字印刷、筆墨紙硯、蜀繡,到釀馬奶酒、做醬油,從她的視頻里,無數人見證了中國非遺的魅力。
時隔三年,李子柒為什么會選擇漆器,作為她重新回到大眾視野的第一個作品呢?
《山海經·西山經》有言:“又西百二十里,曰剛山,多柒木”,“柒木”即為“漆木”。子柒的“柒”和漆器的‘漆’互為異體字。
因為這樣的緣分,使得李子柒對于漆器產生了好奇之心。
隨后,她開始收集關于大漆和漆器的相關資料。
在這個過程中,她發現,原來在她的家鄉四川綿陽就有大量的野生漆樹,而四川成都更是有著像雕漆隱花這樣的獨特技藝。
大漆的使用在中國已經有了八千多年的歷史,而漆樹是中國非常古老的經濟作物之一。
從河姆渡的一只木碗到如今的航天科技領域,大漆貫穿古今。
“大漆在我們國家的文化領域、科技領域來說,非常重要。而我又恰好叫了這個名字,覺得自己應該做這件事,就做了。”
2023年,李子柒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大漆的世界里。
而她將這一整年的努力成果,最終凝結在了這十幾分鐘的視頻里。
我們看到的是她如何從割膠開始,到制胎、披網、批灰等一系列步驟的呈現,而我們看不到的,是這些畫面背后,她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
有一句俗語“百里千刀一兩漆”,意思是走百里、割千刀,才能得到一斤漆。和割漆師傅一起翻山越嶺,攀爬上高達二三十米的爬梯,親身經歷之后的李子柒,深刻地感受到了匠人們的不易。“有一天,我們碰到一個割漆師傅在取漆攀爬的過程中,不小心把大漆倒在了胳膊上,胳膊被燒了水杯口那么大個黑疤。”
如果說割漆耗費的是體力和精力的話,那么生漆過敏,實實在在讓李子柒吃盡了苦頭。
眾所周知,生漆非常容易引發過敏,第一次接觸生漆的人,幾乎有99%的概率會過敏。過敏發作的時候,奇癢難忍,嚴重的過敏反應甚至有可能會危及生命。
為了完成這個作品,李子柒和她的小伙伴幾個月身上都沒有好過。在接觸生漆的過程中,她和她的小伙伴們成為了醫院的常客。因過敏整宿癢得睡不著,皮膚抓壞了愈合,愈合之后又一次被撓開,如此反復。
即使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李子柒也一直沒有放棄。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尹利萍
她向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尹利萍老師請教,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嘗試、練習,最終,從對大漆技藝一竅不通,一步一步堅持到了獨立完成一個完整的大漆作品。
那只被紫色的瑞氣所圍繞的麒麟,是李子柒送給所有一直支持她的人們的禮物和美好的祝愿。
“紫氣東來”,是指一抹紫色的漆器來自東方,來自中國。李子柒希望當那些海外的觀眾看到這個視頻的時候,想到“子柒東來”,會明白子柒也是來自東方、來自中國。她希望能通過這個作品,向全世界的觀眾介紹她的家鄉,領略到中國非遺之美。
慢工出細活,李子柒將這個詞真實地呈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在離開公眾視野的那些日子里,她也沒有荒廢時間,一直在不斷學習、不斷精進自己。
小到一扇漆器柜門,大到一間森林衣帽間,她爬樹割漆、徒手搭建。
從零開始,一步又一步,再平凡的生活,在她的手中,也能開出絢麗的花。
精雕細琢,反復打磨之后,李子柒就像她的作品一樣,以更加美好的姿態,再一次和大家見面。
不負期待。
2
太快的時代,慢一點剛剛好
慢,似乎已經成為李子柒的標簽。
她的作品里,似乎少了什么,少了我們熟悉的爭分奪秒的迫切感,少了催人向前、疲于奔命的緊迫感。
在這個似乎什么都追求快的時代里,每個人都怕“輸在起跑線”上,又擔心“再不瘋狂就老了”。
李子柒卻似乎給自己按下了0.5倍速的播放鍵,她一直都是那么,慢慢來,從容不迫。
她會花費三年的時間,只為打磨出更好的作品。
她耐得住寂寞,哪怕離開萬眾矚目的生活,也沒有急于復出,淡定地按部就班地去做她想要做的事情。而哪怕在最風口浪尖的時刻,她也沒有急于為自己辯解。因為,她明白,時間能證明一切,大浪淘沙之后,真相終將出現在沙灘上。
“從一開始,我做內容更多是基于我自己本身的喜好,不管是生活方式還是手工工藝,而且,我覺得喜歡我的觀眾也是認可專業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
當被問到會不會根據當下流行的趨勢去做作品的轉型時,李子柒表示:“目前確實也沒有想過要去因為互聯網的變化,而改變自己內心真正喜歡和追求的東西。如果一味地去順應潮流,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是沒有辦法說服觀眾喜歡的。”
即使在幾年前,她的個人IP就已經被認為價值以億記,但李子柒并沒有被如此巨大的利益沖昏頭腦。
很多人對于時隔三年后復出的李子柒,依然堅持深耕內容的做法表示了不理解。幾乎當下絕大多數的視頻創作者都急于流量變現的時候,李子柒的商業化之路還是走得那么慢條斯理,不急不躁。
在她看來,她的成功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情。不是所有人的努力都會那么容易被看見,這個世界上比她努力、比她有才華的人多的是。但就是這么平凡的一個她和她的作品能被世界上那么多的人看見。“所以,我真的覺得‘李子柒’這三個字挺難得的,不是說我自己難得,而是時代、社會、機緣造就的這三個字很難得。”
所以,她期望能趁現在的時機,把她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做好,再來考慮其它問題。
不短視、不急功近利,不愧是她,李子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從一個普通的女孩子,成為現在的李子柒,人生的悲歡離合、起起伏伏,對于她來說,已然經歷得太多。
時至今日,她卻依然不忘初心,堅持著自己的“慢”哲學。
人們覺得看到她的作品能獲得精神上的力量,但在她看來,“他們不知道的是,是因為他們的愛,才有了今天的李子柒。”
她會繼續創作下去,當好傳統文化的“互聯網翻譯”。
她珍惜身邊的人,也開始思考自己能留下些什么。
她就像一首慢詞,調長拍緩,繞梁三日,余音不絕。
她慢慢成長為更好的自己,不錯過沿途的風景,也為大家留下了一個又一個值得反復回憶、品味的作品。
她說,世界和時代給了她一陣風,她希望做更多有社會價值的事情。
她還如此年輕,還有很多很多的時間,可以慢慢來。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