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綠色浙江」可快速關注
2024年11月6日至7日,“青”力而為山海“連心”高校科協人才賦能基層活動在蒼南縣開展,來自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農林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溫州大學、溫州理工學院、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等高校的13位領域專家、青年人才,圍繞蒼南中醫藥產業發展、中藥材及農作物種植、本地特色礬礦及工礦文旅、科普進校園等四個主題開展科技服務。
PART1
把脈蒼南礬礦:
技術革新與文旅融合新策略
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求是特聘教授、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王立,浙江工業大學國家級化學化工實驗中心副主任、化學工程學院副教授楊阿三一行,調研了蒼南礬礦及工礦文旅現狀。
針對礬礦工廠長期虧損的情況,專家建議通過降本增效來改善經營現狀,首要措施是優化礬礦的生產工藝流程,并精確控制物料投放比例,以提高生產效率和成本效益。可采用“學校-企業”試點合作模式,以幫助礬礦解決實際技術難題,逐步實現技術改進和效益提升。此外,為進一步提高礬礦及蒼南礬都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專家建議蒼南積極發展礬礦的文旅產業,提升當地文化旅游吸引力,增加產業附加值。調研期間,專家們還參觀了“312平硐”和福德灣景區,對蒼南礬礦的文旅開發潛力提出了積極的建議。
PART2
藥香飄四方:
專家助力產業升級探秘
浙江工業大學藥學院教授童勝強,浙江大學藥物安全評價研究中心副主任、藥學院副教授楊曉春,浙江中醫藥大學社會合作處副處長、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韓強先后調研走訪了長生老號、華宇藥業和蒼南縣中醫藥聯合創新中心,了解了蒼南目前中醫藥產業的產品研發情況。針對車間質量控制藥材取樣分析不完全的問題,專家建議可以采用目前學校正在研發的視覺藥材質量控制設備,以實現藥材取樣分析更準確。針對當下潮流中藥材與蜜餞、奶茶相結合但實際效果并不好的問題,專家表示茶飲名字、包裝缺乏吸引力,希望可以注重商標標注引入更多資源。
浙江農林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教授張有做,浙江工商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陳麗春,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朱建軍,浙江農林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講師張嬌嬌、魏亮先后調研了蒼南創聯種植專業合作社觀美絲瓜棚和蒼南縣金黃枝種植專業合作社黃梔子種植基地。針對大型收割機不好入田操作的問題,建議研發小型收割機,采用學校-基地開展試點合作模式,幫扶解決相關技術問題。為進一步提高黃梔子種植產量,專家建議采用裁剪技術去除病枝、廢枝,規劃試驗田,開展對應的技術培訓,建立幫扶機制,引導更多的種植戶開展種植技術革新,確實提高種植產量。
圍繞“蒼南中醫藥產業發展與中藥材種植”主題的座談會在蒼南縣行政中心召開,省高校科協聯合體11位中醫藥學專家,省科協組人部與聯合體秘書處,蒼南縣科協有關負責人等出席。專家從各自專業領域出發,結合調研情況,對現有基礎上促進蒼南縣中醫藥企業深加工水平、創新結合中藥材與觀光旅游、茶飲零食等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PART3
校園科普行:
安全與科技啟迪未來
溫州理工學院安全科學與工程副教授王正宗在蒼南縣馬站小學開展《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暢通生命通道》應急安全教育講座,圍繞一“火”一“水”,為同學們科普發生火災和溺水時如何自救,提升學生防范意識和自救能力,讓安全意識植根心中,為“榕”美少年健康成長筑牢安全屏障。
溫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講師于魯川為蒼南縣礬山鎮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們進行了一場機器人入門講座,圍繞“機器人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主題,從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發射后的太空站工作機械原理,到按機械結構分類的不同機器人,再到生活中應用的各類機器人,激發了學生對機器人技術的興趣,也為推動機器人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本次活動促進了高校科技專家與基層企業及產業的交流合作,捕捉發展機會,攻克技術難關。同時,通過搭建青少年與科技專家的對話橋梁,使科學知識更加貼近日常生活。省科協和省高校科協聯合體積極發揮協調職能,各高校科協積極響應,未來將繼續探索科技服務新途徑,利用科協專家資源優勢,拓展服務項目,增強服務效果,全面提升服務質量,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應用,推動地方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
編輯:陳 琪
初審:姚沁田
二審:姚俊英
終審:董 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