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人意識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不僅要保持牙齒的美觀,而且還要預防牙齒松動、脫落,牙周炎等。洗牙也逐漸成為大眾心中熟知的預防和控制口腔疾病的手段。
但有些人發現,洗牙后好像牙縫變大了,牙齒、牙齦還變得更敏感了?雖然我們對洗牙都不陌生,但還是有很多誤區和不解,洗牙真的是“智商稅”嗎?
01.
關于洗牙的誤區
規律刷牙可以替代洗牙?
多數人沒有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或者刷牙時間不夠3分鐘,導致很多部位清理不到位,尤其是牙縫、牙齒舌面、牙周袋,時間久了會形成牙結石,引發牙齦出血、牙齦炎、牙周炎等。
正確地刷牙加上牙線使用可以去除牙齒表面及牙間隙的菌斑軟垢。但即使是這樣,牙齒還是會有部分菌斑及軟垢無法清理干凈。
時間一長,含有大量細菌的軟垢和唾液中礦物質結合就會慢慢變硬成為牙結石。所以,只有對牙齒進行專業的潔治、刮治(也就是“洗牙”),才能徹底清除菌斑和牙石。
洗牙會讓牙齒變???
洗牙實際上就是通過超聲波的“高頻震動”來清潔牙齦。因為牙齒的牙髓腔里神經末梢特別豐富,所以超聲波震蕩牙面的時候,牙齒就會感覺有一點點酸。
但是,洗牙并不會損傷牙神經!洗牙后的拋光環節,也不會磨損牙齒。拋光是用很軟的拋光輪蘸著拋光膏在牙齒表面低速旋轉,使牙面光潔無刻痕,這樣牙齒表面就不容易堆積菌斑牙石。拋光輪的粒度很細,對牙齒的磨損可以忽略不計。
洗牙會讓牙縫變大?
只要定期洗牙,消除牙周炎癥,牙齒就不會松動,牙縫也不會變大。洗完牙覺得牙齒松了或難受,恰恰說明你洗晚了!
一來,是之前牙縫被牙結石填充,所以看不出有縫隙;二來,是之前有點牙齦炎,牙齦水腫把縫堵上了,洗完牙后牙齦消腫牙縫就暴露出來了。
02.
需要經常洗牙嗎?
洗牙的頻率因人而異,通常半年到一年時間去洗一次就可以了。有的小伙伴可能對牙醫天生就有恐懼,不想洗牙。但是如果出現以下的情況,你就該重視洗牙這件事了。
牙周不健康:刷牙出血、牙床腫脹等癥狀都屬于牙周問題,換牙膏或者輕輕刷牙都是治標不治本,有這些情況應當及時去專業牙科整治。
備孕的準媽媽:懷孕后激素會發生變化,容易放大牙齦的炎癥問題,治療起來是比較麻煩的,所以備孕前最好去口腔科檢查口腔情況,根據檢查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洗牙或去其他牙科處理,以保證孕期口腔牙周健康。
準備矯正牙齒:戴牙套后,如果刷牙不仔細,很容易有衛生死角,使牙菌斑滋生導致齲齒,也更易長牙結石。
但是,有肝炎、肺結核、艾滋病等傳染性疾病的人不宜使用超聲潔牙,以免血液和病原菌隨噴霧而污染診室環境。要在系統性治療后,等疾病穩定才能洗牙。
同時提醒大家,如果醫生要求你在洗牙前驗血,千萬別抵觸。驗血是為了查一下有沒有艾滋病、乙肝、梅毒、結核等,以防交叉感染。血糖和凝血功能檢查,能避免術后出血不止。
在保護牙齒健康上,定期洗牙是一件性價比較高的事情,省下的也許就是種牙的幾萬塊錢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