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愿景生生不息
郝悅彤
筆名/網名:管懌。復旦社會學專業大二在讀。曾獲第二屆“星痕杯”高校科幻聯合征文中短篇組一等獎、第十屆“朝菌杯”全國高校科幻聯合征文中短篇組入圍獎。一個在快樂碼字、專業學習、生存焦慮三者之間苦苦掙扎的小機器人。喜歡讀書、攝影、音樂、追番、練字,喜歡看別人下各種棋,喜歡詩詞,喜歡幻想類文學。目前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建設oc中…
采 訪 實 錄
高校 科幻:請問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接觸科幻的?
郝悅彤:小時讀到《海底兩萬里》時,還不了解“科幻”,曾一度以為鸚鵡螺號是真實存在過的。小學時接觸《哈利波特》《查理九世》等,初中時開始接觸網絡小說,從此對幻想類文學深度癡迷。而直到高中時讀了《三體》,才開始有意識地去尋找接觸科幻類別的作品。
高校 科幻:科幻吸引您的點是什么?如何定義“科幻”?
郝悅彤:與奇幻不同的是,科幻基于一定科學理論進行虛構創作,是理論邏輯與奇異幻想、科學性與人文性、理性與感性的結合。故而,科幻吸引我的點也首在于此——在理性世界中構想天馬行空的王國,在“未來史話”中感悟人文情懷;至理至純,又至情至性。
高校科 幻:為何為嘗試進行科幻寫作?您覺得創作科幻跟創作其他類型作品有什么區別?
郝悅彤: 于我而言,嘗試科幻寫作似乎是一件順其自然發生的事情。在有意識地接觸科幻小說之前,我就有嘗試自主地進行寫作。而當我接觸過科幻作品,對科幻有一定了解后,寫科幻小說的欲望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在我看來,創作科幻與創作其他類型作品最大的區別就是要引入科學理論,以某些科學理論作為故事基礎。對于一個文科生而言,這確實有些難,但我希望未來某一天的我能克服這個問題。
在創作科幻的過程中,我感觸最深也糾結最久的就是宏觀世界觀下的微觀情節把控。在創作時,我喜歡先構想出一個邏輯自洽的世界觀或宇宙觀。然后再在這個完備的世界觀的基礎上構思具體的人與事,以及我要通過某一段故事傳達什么信息、使人物發展到什么階段。所以,不可避免地,我有時會出于傳達某些信息的目的設定一些不和諧的情節;或者為了讓讀者理解世界觀,寫下一段無聊的“設定壁壘”。如何精準而有趣地在故事中展現隱藏在情節下的科學設定、如何在宏觀設定的基礎上完整地敘述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是我目前在進行科幻創作時主要面臨的問題。
高校科 幻:您最喜歡的科幻小說是什么?是否對您的創作產生過很大影響?
郝悅彤:我認為自己讀的不算多,雖然有一些喜歡的小說,但沒有最喜歡只有更喜歡。提一個印象深刻的吧:夏笳老師的《關妖精的瓶子》。這篇小說童話式的敘述、輕松詼諧的語言、相得益彰的奇幻色彩與科幻色彩、對基礎理論的形象解讀等,都給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讓我知道了原來科幻還可以這么寫。
高校科幻: 您覺得什么是好的科幻作品,如果用幾個詞去概括,您覺得是什么?可以展開分享一下。
郝悅彤: 理性、感性、人性、科學性、人文性。
如所有其他類型的作品一樣,“科幻作品”首先需是“作品”。而完整、精彩、引人思考等都是好的文藝作品普遍需要具備的“品質”。而好的科幻作品,就是兼具文藝作品普遍優點與科幻題材特殊性的作品。而一篇科幻題材的作品,其特殊性便是“理性、感性與人性思考的深化與融合”;是“科學性與人文性的互動和碰撞”。
高 校科幻:您目前創作的最滿意的作品是什么?想通過創作這篇小說表達什么?
郝悅彤: 最滿意的作品,或許永遠是未來的某一篇吧,畢竟不滿是向上的車輪……
從去年夏天高中畢業開始,我一直在有意識地創作科幻小說,其中有兩篇很幸運地獲了獎。雖然我對這些實驗性的作品稱不上“滿意”,但確有一兩篇自己比較喜歡的。
比如今年四月投稿朝菌杯的《海洋標本》。不到一萬字的篇幅,講了一個試圖逃離一切世俗社會制約的流浪者,在尋找自然真實的路上完成了自我超越。在故事的結尾,他啟航的最初目的“尋找真正的海洋”看似早已注定不會成功,但他的生命卻得以在長途跋涉的尋覓中自洽。最終,在面對“加繆所言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時,完成了自我解放與升華。
“去追一片海,去爬一座山,去尋找我生命里一直渴求的那些東西:尋覓、跋涉、擁抱、熱忱、自由。不論身處,不論所尋,不問歲月,不問歸期。
去當一個歷史學家,或者去做一個詩人。去用所剩無幾的歲月和殘破腐朽的身軀丈量那些被湮滅在歷史臨界點以前的故事,從鴻蒙到狼煙,從混沌到燦爛。
海洋是做不成標本的。
人也是。”
這是一篇并沒怎么特別花心思構思的實驗性作品,在某節毛概課上一氣呵成(希望這篇采訪不會被這門課的老師看到……),幾乎大部分都是我情感宣泄與思維發散的結果,或許也一定程度上刻畫著我低谷期的狀態。我十分清楚它游離在科幻題材的邊界,不夠新穎也不夠“科學”,完全不符合我在上一個問題中提到的要求(樂)。但這些“不滿”不妨礙我喜歡這篇小說的詩意感與(可能略顯淺薄也略顯中二的)哲學思考。
高校科 幻:作為一個年輕作者,您希望得到什么樣的反饋和幫助?
郝悅彤: 反饋的話,當然希望收到客觀真實的反饋以及對作品的建議。同時,也希望能擴展自己的寫作視野。希望能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不同寫作風格、寫作側重的人的心路歷程與思考過程。
高校科幻: 在科幻小說的寫作過程中有什么心得體會?會關注同代人和同代人的作品嗎?
郝悅彤: 可以說,幻想寫作的本質是一種創造,而作家就像是小小的造物主。每完成一次創造,我對寫作的熱忱都會更進一分,也會更深刻地體會到自己“造物能力”的不足。
同代人的作品我會關注的,我會關注一些全國征文的獲獎小說與文學刊物上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科幻題材。我也有一些同樣在創作的同齡朋友。在閱讀他們的作品時,我常常驚嘆于他們的筆力,真真是自愧弗如……
高校科 幻:您覺得現在創作的科幻作品已形成明顯的特征嗎?還是一直在嘗試?最想形成什么樣的明顯特征?
郝悅彤: 我現在創作的作品,似乎人物對話較多。敘述語言還算詩意,但科幻作品的基底——科學理論含量較少。我希望能夠嘗試更多的寫作風格,即使找到了合適自己的,也不停下跳出舒適圈進行嘗試的腳步。最想形成的特征,大概是兼具理性邏輯與浪漫色彩、幽默與嚴肅收放自如吧。
高校科幻: 從何時開始有自覺意識地寫作?與那時相比,您對文學的理解是否發生了變化?
郝悅彤: 很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寫“小說”,雖然這些小說現在根本沒眼看,但對寫作的執念就是這么一點點積累起來的。后來上了初高中,面對中考高考的壓力,寫作更多地成為了一種派遣情緒改善狀態的手段——我開始記日記,但日記里寫的不是流水賬,而是每十天半個月記錄幾頁的夢境、心緒、幻想、小說靈感。這就導致我從“隨筆”到“小說創作”的過度十分模糊和抽象。
與那時相比,我對文學的理解變化似乎不大,或許是因為沒有特意思考過自己究竟在追求“文學”還是僅僅是在創作“故事”。“文學”創作似乎離我還有一段距離,而好的文學作品又令我望而不及……
高校科 幻:您大學時的專業是什么?為什么會選擇這個專業?您覺得專業對您創作的影響大嗎?
郝悅彤: 社會學。沒有特別想學的專業(喜歡文學但卻并不特別執著于漢語言這個專業),所以按分數段填報的。后來發現,我的專業課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構建了我現在正在建設的長篇故事的世界觀。(雖然即使沒學過,我也會去了解去查資料,但學過的話,扣某些情節時總歸會更自信一些……)
高校科 幻:現在來看,科幻對您來說意味著什么?在您生活和學習中扮演什么角色?
郝悅彤:是創作生涯的一部分,也是在“死人微活”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讓我真切感覺到自己活著的事物之一。
高校科 幻:創作科幻小說會注重小說與現實的聯系嗎?是否認同歷史感、現實感的匱乏與經驗的同質化是當代青年作家普遍面臨的問題?
郝悅彤:會的。在接觸科幻作品的過程中,倘若偶然看到與現實關聯的地方,會有一種激動感從某塊皮膚迅速蔓延至四肢百骸。就仿佛這個故事真切地發生在我所生活的世界的當下、過去或未來,仿佛我伸出手就能觸摸到它的虛影。
關于后一個問題,我并不認同吧。或許是因為讀過很驚艷的同代人寫的小說,所以對于當代青年作家保留了自己的一份期許。時代在發展社會在演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考,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風流。
高校科 幻:最后有什么特別想說的話?
郝悅彤:愿我們的愿景生生不息,我們的浪漫至死不渝,我們的未來山長水遠。
采訪 | 趙文杰
文字編輯 | 李子夜
排版 | 王俞萱
審核 | 王俞萱
往期新星專訪
點擊作者名字即可前往
目送那個文明如積木般轟然倒塌,這是我心目中的科幻
“科幻”對我而言代表的是一種的“松弛感”
經驗的同質化不是作品相似的理由,缺乏思考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