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權歸新華社及相關記者所有,著作權歸今日頭條作者“集影閣”所有。原圖文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略有刪減。媒體類平臺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轉載!
時盤棋攝
1958年2月18日(正月初一),河北省省委第一書記、河北省省長林鐵(中)和副省長閻達開等到徐水縣曲水村曙光農業社興修水利的工地上檢查工作。【這一年大旱】
1958年 時盤棋攝
豐潤縣豐登塢鄉一群16到20歲的年輕姑娘組成一支“穆桂英女將隊”支援劉家營鄉抗旱播種,姑娘 們擔著七八十斤重的水,跑上四五里路幫助劉家營鄉抗旱播種。
1958年 盛果攝
滄縣專區開展群眾性的制造提水工具運動,短短的幾個月中本著“就地取材,小型多樣,成本低,效率高”的原則,制造出100多種大小類型的簡易提水工具。
盛果攝
河間縣景和供銷合作社不但組成巡回售貨組深入農村售貨,還組成廢品收購組大量收購農民的廢品增加農民收入。從1958年4月1日到9日共從農民手里收購了2萬4千667斤廢品,付給農民現款4853元7角。
1958年 時盤棋攝
東光縣大眾農業社成立了縫紉廠,一變過去婦女家務過繁的狀況,現在是千家活兒一家做,工廠方便千家都方便。
1958年 時盤棋攝
東光縣已形成一個以農具制造和修配為主的工業網。從3月底不到兩個月,已建起470多個工廠。工廠絕大部分是鄉、社辦的,采用了老廠支援新廠,先建廠幫助后建廠的辦法,提高建廠速度。
1958年 時盤棋攝
石家莊市的街道婦女在6月上中旬的20多天里,辦起了1427個街道工廠的奇跡,有近萬個婦女參加到辦工業的行列里來。石家莊市已有1萬多個兒童加入了幼兒園和托兒互助組、隊,每個孩子每月只收1塊錢。
1958年 田明攝
天津市織染廠和阜平縣建立了一個長期的協作關系。由織染廠在兩年內幫助阜平縣發展地方工業。
1958年 時盤棋攝
秦皇島市掀起了保證鋼鐵元帥早日升帳的義務勞動高潮,在市郊鋼鐵廠工地上,每天都有千多人在辛勤勞動。
1958年 盛果攝
臨漳縣紅光農業生社種的11000畝棉花,長得特別好,估計可以獲得大面積豐收。這是社員們正在給棉花噴萘乙酸。
1958年 時盤棋攝
河北不少產棉區,每到冬季常發生牲口飼料不足的問題。永年縣小北汪鄉聯勝農業社在1957年把全部玉米秸和部分甘薯蔓、樹葉、棉葉等作了青貯,共約60萬斤,不僅夠吃,還余了18萬斤。
1958年 王純德攝
撫寧縣長征社的社員在多養豬和多積肥的要求下,新蓋了74棟養豬圈。這是一片新修在向陽坡上的豬圈。
1958年 時盤棋攝
畫家葉淺予訪問了懷來縣花園鄉南水泉村60多歲的勞動模范白桂英(右)以后又記錄了南水泉村歌頌白桂英的街頭詩和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