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工作中,我們清楚的是,幾毫升局麻藥不會出現什么問題。比如,處理室性早搏的時候血管內注射的利多卡因也有可能達到幾毫升。
然而,我們今天為大家介紹的病例很特殊:這個病例只注射了1毫升多局麻藥就發生了意外。
顯然,沒有幾個人會相信這樣的事。但是,這個事件確確實實發生了。
事件經過:
患者是一名甲狀腺手術的患者。按照麻醉計劃,決定采取頸叢阻滯加全麻的方式。
實施麻醉前,給予患者一定鎮痛和鎮靜藥物以減少實施頸叢阻滯的痛感。之后,開始實施頸叢神經阻滯。
由于手術以甲狀腺右腺葉為主,于是麻醉醫生計劃為患者實施右側深叢加淺叢、左側淺叢的頸叢神經阻滯方案。
常規消毒鋪巾,用6G針頭于右側C4橫突處穿刺,垂直進針,針尖觸及骨質后回抽見鮮血,退針少許,再回吸無血、無腦脊液后,緩慢推注0.375%羅哌卡因,患者即刻出現躁動,呼吸緊迫急促,很快出現四肢及面部肌肉顫搐,隨后呼吸淺弱。
發現情況異常后,麻醉醫生立即停止注藥。此時,注藥僅僅2毫升。立即為患者吸氧,呼叫同事,準備實施搶救。
面罩加壓給氧、人工呼吸、靜脈注射安定5mg后抽搐停止,血壓、脈搏、脈搏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10min后自主呼吸平穩,30min后患者完全清醒。
高度懷疑局麻藥中毒后,決定放棄頸叢神經阻滯方案,直接進行全麻進行手術。全麻過程無異常,患者順利完成手術。
有人會問:1毫升就中毒了?不可能吧?
事實上,麻醉醫生推注到2毫升的時候,進入血管內的局麻藥僅僅1毫升多,也有可能僅僅是1毫升。
那么,1毫升就可以發生局麻藥中毒嗎?
是的。
如果是其他部位的局麻藥注射,僅僅1毫升局麻藥是很難出現局麻藥中毒的。但是,這個病例的注射部位很特殊——椎動脈附近。
椎動脈直接向神經中樞供血,少量局麻藥經椎動脈入血進入腦循環,即可在中樞神經達到中毒劑量。有人依據腦循環、椎基循環和心排血量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局麻藥的藥理、毒理作用,推算出了局麻藥誤入椎動脈內的中毒劑量。其中毒劑量為誤入靜脈中毒劑量的1.5%。
只有注射到靜脈血管內的1.5%,這是極少的劑量!另外,由于椎動脈或者頸內動脈距離腦組織非常近,幾秒鐘之內就能產生臨床效果以及臨床表現,這也就能解釋了一個問題:為什么只注射了很少的局麻藥就發生了局麻藥中毒。
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避免血管內注射、尤其避免在大腦供血的動脈內注射。
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是否可以在局麻藥內加一些血管內注射的標志物?
答案是,不行。
局麻藥中加入腎上腺素10~15μg,如注入血管內,可使心跳加快≥10次/min或收縮壓增加≥15mmHg。但是,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椎動脈注射或者頸內動脈注射的局麻藥直接奔向了大腦,首發癥狀并不是心臟癥狀。
另外一個知識點:使用β受體阻滯劑、產程的活躍期、高齡或全身麻醉的情況下,其變化可能不明顯。
請大家轉發分享本文到朋友圈,謝謝!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里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