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熱愛中國茶,傾心傳世品。本文為原創作品,歡迎轉載分享。本文包含:惠山的兩朝詩會/原詩/寫作背景/注釋
惠山的兩朝詩會
無錫惠山,人杰地靈,又有“天下第二泉”之稱的惠山泉,自唐以來,就吸引了大量的文人雅士拜山訪泉。
唐貞元四年(公元788年),三位青年才俊王武陵、竇群、朱宿同游惠山寺。談玄論道,評茗品泉,一時詩興大發。王武陵提議三人各賦詩一首,記此嘉會。于是就有了清悠高雅、蕭然灑脫的《同王晦伯、朱遐景宿慧山寺》詩作。其中,朱宿的《宿慧山寺》如下:
古寺隱秋山,登攀度林樾。
悠然青蓮界,此地塵境絕。
機閑任晝昏,慮澹知生滅。
微吹遞遙泉,疏松對殘月。
庭虛露華綴,池凈荷香發。
心悟形未留,遲遲履歸轍。
歲月人間促,煙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更得幾回過。
《惠山茶會圖》 文徵明(明)
291年后的1079年,蘇軾、秦少游和詩僧參寥來到惠山,看到了三位唐人的惠山題詩,仰慕不已。蘇軾提議,每人用唐三人詩韻各作三首詩。
本詩《游惠山》并引(之三)即為蘇軾追用朱宿詩韻所作。
原 詩
《游惠山》并引(之三)
蘇軾(宋)
余昔為錢塘倅,往來無錫未嘗不至惠山。既去五年,復為湖州,與高郵秦太虛、杭僧參寥同至,覽唐處士王武陵、竇群、朱宿所賦詩,愛其語清簡,蕭然有出塵之姿,追用其韻,各賦三首。
敲火發山泉,烹茶避林樾。1
明窗傾紫盞,色味兩奇絕。2
吾生眠食耳,一飽萬想滅。3
頗笑玉川子,饑弄三百月。4
豈如山中人,睡起山花發。5
一甌誰與共,門外無來轍。6
蘇軾畫像
寫作背景
本詩作于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蘇軾由徐州知州遷職湖州的途中。時年43歲。再過幾個月,蘇軾將遭受人生最大的一次生死劫-烏臺詩案。
1079年,蘇軾自徐州南下湖州任職。途經高郵時看望門生秦觀。隨后,秦觀及當時在秦府做客的詩僧參寥與蘇軾一同南下。經過無錫,三人登臨惠山,拜讀了唐人王武陵、竇群、朱宿的惠山詩作(788年)?!捌湔Z清簡,蕭然有出塵之姿”令人追慕。一時雅興,相約每人各作三首應韻詩。
惠山泉邊,唐宋兩代,291年。一念之間,成就了中國詩歌史上一段佳話。
2017樟香春韻(普洱熟茶)
注 釋
1、敲火發山泉,烹茶避林樾。
敲火:敲擊火石以燃炭火。山泉:此處指惠山泉水。林樾(音yüè):林蔭,林間。
2、明窗傾紫盞,色味兩奇絕。
明窗:朝陽的窗戶。紫盞:即建盞,其別稱“紫甌”。
3、吾生眠食耳,一飽萬想滅。
吾生:此處指人的一生。萬想:各種念頭。飽:滿足。
4、頗笑玉川子,饑弄三百月。
玉川子:指唐朝詩人盧仝,自號“玉川子”。不愿出仕,甘受貧困。常依靠鄰居贈食物度日。三百月:指三百片團茶。典出盧仝著名茶詩《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手閱月團三百片”。
5、豈如山中人,睡起山花發。
山中人:隱士或僧人。山花發:指春暖花開。常引申時光流逝。
6、一甌誰與共,門外無來轍。
轍:車輪痕跡。此處指來訪的客人。
樟香春韻(200克/餅,7餅/提,8提/箱)
我是青牛君,傾心打造傳世茶品。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系刪除。祝各位讀者夢想成真,生活精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