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這個社會,“老少戀”已經屢見不鮮。愛情可以跨越年齡的鴻溝和一切阻礙。
1984年的深秋,有一位年輕漂亮的女記者名叫張嚴平。她帶著采訪任務,第一次走進了科研院所。
她緩緩推開了會議室的門,心里既緊張又期盼。因為采訪的對象,是一名德高望重的、63歲的火箭專家——楊南生。張嚴平早已準備好了一連串尖銳的問題,要摩拳擦掌地寫一篇深度采訪稿。
只見會議室里坐著一個頭發(fā)花白、精神矍鑠的老人。一番寒暄后,兩人開始正式進入主題。
隨著談話的深入,他們不再拘泥于你問我答的刻板采訪方式,而是天南地北地侃起了歷史與藝術。從貝多芬的命運多舛,再到北島的詩歌浪漫,兩顆相差36歲的靈魂,碰撞出了火花。
墜入愛河的兩人,在那個車馬郵很慢的年代,以書信寄托相思、訴說愛慕。2年后,他們決定結婚。
最初,張嚴平的父母堅決反對。張嚴平那年才29歲,楊南生都已65歲,一個年輕未婚大姑娘,怎么能嫁給半百老頭呢?
楊南生不但年齡大,還有過婚姻。1980年,他的發(fā)妻莘耘尊因肺癌離開了人世,楊南生含辛茹苦地將兒女養(yǎng)大成人,卻一直沒有再娶。
楊南生很能理解為人父母的苦心,他的年紀和岳父母相差無幾,于是他多次登門拜訪未來岳丈家,希望他們能把女兒嫁給他。
當張嚴平的父母得知楊南生的身份后,十分震驚。這位準女婿的來歷可不小,竟是重點火箭研究項目的帶頭人。
生于1921年的楊南生,在18歲那年考入了西南聯(lián)大航空系,隨后他的人生一路開掛,在1947年公費留學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深造。
次年,他拿到了該校的博士學位,回國工作。
張嚴平如愿嫁給楊南生后,主動申請把北京的工作調到陜西,去和丈夫團聚。那時楊南生的住處很簡陋,張嚴平也毫不介意,她每天洗衣燒飯,忙得不亦樂乎。
成為楊太太的張嚴平,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yè)。
她1982年畢業(yè)于山東大學中文系,是新華社高級記者,還當作家寫書,最出名的代表作是《穆青傳》《索瑪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日子雖然清貧,夫妻倆的精神卻很富足,相伴在一起便是有情飲水飽。當外人誤以為張嚴平是保姆時,楊南生會鄭重地介紹:“這是我愛人。”
他們還用僅有的積蓄購買了一臺心儀的音響,張嚴平說,如果哪天丈夫離開了,她也可以在音樂里找到他。
2013年3月5日,楊南生因病離世,張嚴平永失摯愛。
她經歷了8年的痛不欲生,終于決定在2020年,把那點點滴滴無法忘懷的愛傾盡筆端,點墨成書。2021年,張嚴平的著作《君生我未生》出版。
這是他們愛情的回憶錄,張嚴平書寫了自己跨越年齡、身份、家庭等等障礙,與楊南生相愛相伴27年,相濡以沫、至死不渝的故事。
真心相愛的人,是毫無束縛地雙向奔赴。雖然愛人已撒手離去,但張嚴平選擇在愛與痛苦中開出花朵,迸發(fā)出絕地而生的力量,既是對愛人的緬懷,也是對自己的慰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