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曾經立陶宛不顧中國嚴厲“警告”,執意要設立所謂的“臺灣辦事處”,導致兩國外交關系大幅降級。
近來立陶宛高層卻在一場談話中,公開表示支持臺灣就是重大錯誤,希望有機會請中國大使回來。
令人疑惑的是,立陶宛到底經歷了什么才會忽然醒悟了過來,使其華態度發生了180°的大逆轉?
一、立陶宛幡然醒悟,支持臺灣是重大錯誤
近日立陶宛社會民主黨正式取得了議會選舉的勝利,這個黨派偏中左翼,它的獲勝也代表了立陶宛反對派的勝利。
而日前該政黨已獲得總理競選勝利的帕盧茨卡斯,所發表的一番言論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視為立陶宛官方未來的態度。
據島內媒體“中時新聞網”11月5日報道,帕盧茨卡斯在接受采訪時公開表示立陶宛曾經犯下一個“大錯誤”,那就是允許臺當局在境內開設了所謂的“代表處”。
帕盧茨卡斯還說如果他能夠上任,那么將會努力尋求與中國大陸修補“裂痕”,從而恢復正常的外交關系。
此番表態針對的就是2021年立陶宛不顧中方多次抗議,堅持讓臺當局設立了代表處,并為此“得罪”中國一事。
當時這起事件引起了中方憤慨,不僅立刻降低了雙方外交關系并撤走了大使,還令雙邊直接貿易基本中斷,甚至后來在“中歐班列”項目里也更改了規劃,不見立陶宛身影。
為什么中國如此“強硬”?不單在于立陶宛踩在了中國的紅線之上,更在于立陶宛的做法是在國際上制造“惡劣先例”。
如果中方不在第一時間“嚴厲打擊”,那么只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有樣學樣”,從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像是去年愛沙尼亞這個波羅的海小國,就意圖模仿立陶宛聲稱將要允許臺灣地區設立所謂的“代表處”。
不過在我國對愛沙尼亞發出了“外交降級警告”,明言“中國不排除召回駐愛大使的可能”后,此事已經不了了之。
很顯然原因在于,立陶宛經過外交降級后的慘痛后果還歷歷在目。
就在中國外交降級后的當年,其國內出口總量就下降了一成,與此同時則是國內失業率的暴漲。
同年立陶宛的實際GDP也比預計值下降了近20%,但這并非結束。次年立陶宛對華出口就直接大幅下降了78.3%,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所以帕盧茨卡斯會把此事描述為“重大外交錯誤”的原因我們不難揣測,但令人疑惑的在于,難道如此鮮明的數據立陶宛現任政府就不知道嗎?
其實早在今年5月,成功連任的立陶宛總統瑙塞達就發表過類似的看法,但他提出的解決方案卻沒有“誠意”。
當時瑙塞達曾提出,如果想要穩定對華關系,那么就需要給“臺灣代表處”改個名字。他還說當然這一做法并不意味著立陶宛放棄了臺灣。
不得不說瑙塞達“既要還要”的想法太過明顯,而這種做法也很難得到中國的信任,從而真正改善兩國關系。
如此來看,或許帕盧茨卡斯本次的發言,才更能代表立陶宛是真的“幡然醒悟”了。
二、想要召回中國大使,立陶宛高層一致表態
帕盧茨卡斯在這次采訪里不只提及“支持臺灣是重大錯誤”,也很明確傳遞了希望“大陸可以回歸”的信號。
在被問及“立陶宛方面想不想重迎中國大使”時,帕盧茨卡斯以“絕對”一詞表達了堅決的態度。
作為一位“準總理”,他的態度很可能將直接決定立陶宛政府接下來的行動方向。
作為半總統制議會民主國家的立陶宛,究竟是總統說了算還是總理說了算,一直眾說紛紜。
不過一旦這二者能夠達成一致,那么其外交政策推動方向還是會變得足夠明確。
2022年就有消息傳出,因為“以臺灣名義開設代表處”一事,導致時任總理希莫尼特和總統不和內訌的事件。
這一狀況時下有了改善,就在帕盧茨卡斯發表相關言論的同時,立陶宛總統辦公室也發文表示,立陶宛總統對于支持兩國外交恢復的“努力”十分支持。
這樣看起來,在立陶宛政府總統和“準總理”達成一致的情況下,接下來對華關系的改善方面或將真的會有大動作。
而這也確實反映了立陶宛國內民眾的聲音。
今年立陶宛方面就曾經發表過一份民調,有3成立陶宛人認為支持臺灣對立陶宛沒有任何好處,還有近7成人認為中國內政立陶宛不應參與進去。
這一點在現實中反饋的尤為明顯。根據公開數據顯示,當下立陶宛已經欠下了接近500 億的外債,并有超過1000家企業倒閉,甚至還創下了失業率新高。
與此同時曾經臺當局承諾的投資與酒水進口,以及美國宣稱要提供的“反華資金”則統統沒有到位。
這也難怪,帕盧茨卡斯此次會喊出“外交關系是一種價值,對我們非常必要”。
雖然大概率他口中的價值指的是“經濟價值”。但無論怎么說,至少立陶宛大幅度扭轉對華態度的事實基本上已經確定了。
那么對此臺灣方面又有何反應呢?事實上自從瑙塞達發表過“改名”言論后,臺灣地區已經陷入了恐慌與不安之中。
直到此次帕盧茨卡斯公開表態,11月5日臺所謂外事部門則是直接宣稱“雙方協商的共識不應該獨自更改”!為此臺灣方面甚至叫囂該讓負責相關事務的吳釗燮“下臺”。
不得不說,只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行走就終有遇到挫折的一天,眼下立陶宛已經有了幡然醒悟的態度,不知道臺當局又何時會真正“覺醒”呢?
結語: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臺灣所謂“準友邦”的翻臉,臺當局仍舊在自欺欺人,日前還召開記者會宣稱這一國一地區,在過去經歷過的密切合作堪稱典范。
只是不知道這一做法放在立陶宛又會如何看待?
畢竟“失去中國等于失去發展”的慘痛教訓他們已經經歷過了,相信接下來只會加大與華對話,才能真正重歸正軌。
參考資料:
環球時《立陶宛尋求修復對華關系,臺當局緊張報》
新華社《初步結果顯示立陶宛反對黨贏得議會選舉》
南方新聞網《中方宣布:與立陶宛外交關系降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