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在安徽省宿州市蕭縣的一家藥店里,一位老人在買藥時突然倒地抽搐,之后不幸離世。老人倒地后,藥店店員并沒有將他扶起,而是選擇了報警。此事引起輿論關注:店員不扶起倒地老人,是否過于“冷漠”?
據視頻顯示, 10月31日17時10分許,在結賬期間,老人突然原地轉圈后倒在了收銀臺旁邊,伴隨全身抽搐;藥店店員見老人倒地后,于17時10分41秒拿著手機離開收銀臺。17時12分,藥店店員返回此前接近倒地老人的展柜旁站立。17時13分,老人身體抽搐再次消失。與此同時,有人進入藥店購買藥品,藥店店員來到收銀臺為其結賬。此后,老人便一直躺在店內。直到17時19分許,多位民警來到藥店,為倒地老人實施幫扶。視頻的發布者透露,老人已經去世。
藥店店員沒有及時去扶起老人,算不算“冷漠”?有沒有責任?網民議論紛紛。
面對網上議論,有媒體采訪了醫療與法律方面的專業人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余海放表示,“能不能將倒地老人扶起要視情況而定,不能簡單認為扶起來更合適。”多名律師則分析認為,藥店店員選擇撥打120并報警,已盡到幫扶義務,不應再追究其法律責任。
老人病發倒地,是否應該立刻扶起來,這是要以病情來判斷的,而藥店店員未必具備急救常識,不專業的救助也許會傷害到已經發病的人;選擇撥打120和報警的確是盡到了義務。警察能在10分鐘之內趕到,說明店員的報警已經很及時。
而店員沒有直接去查看老人的狀況,并把他扶起來,選擇了報警之后繼續接待其他顧客,其中也許還有一層含義:店員真的不敢去扶起老人,因為已經有太多的人因幫扶而被家屬訛上,付出了不該付出的代價。
2006年11月20日,南京小伙彭宇攙扶了摔倒的徐老太,從此,彭宇陷入官司之中。2007年7月7日,他再一次站在了被告席上。徐老太說彭宇撞倒了她,彭宇依然不承認撞到她,只是去扶了她。雙方各執一詞之時,法官說出了一句影響深遠的話:“不是你撞的,你為什么要去扶?”在此案發生之前,遇到有人摔倒,伸手相助、伸手相扶,都是人之常情;在此案之后,卻成了一個大費琢磨的事:我要不要扶他?我會不會被訛?我如何才能自證清白?
18年過去了,彭宇案法官那句話余音猶在,依然流毒未絕。在那個案件之后,又多次發生出手助人的人被人誣為肇事者,蒙受了不白之冤,付出了經濟代價。幫助受傷的人,尤其是扶起摔倒的老人,成為一件高風險的事情。
在一次又一次這種新聞的影響之下,不少人在施以援手之前打怵了,有的人遇到老人摔倒,在伸手相助之前,居然要拿出手機拍個視頻,以自證清白。這是多么荒誕的現實啊!幫助別人居然要自證清白,普天下哪里還有這樣的事情呢?然而,這樣的事情就在我們身邊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了。
彭宇案的真相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從那個法官說出那句話之后,中國大地上扶起摔倒的老人成了一件危險的事情。發生在安徽省宿州市蕭縣藥店的事情,店員的表現有問題嗎?他已經盡到了應盡的義務,只不過沒有把老人從鬼門關搶救回來。
老人暈倒并突然死亡,這是一家人的不幸;店員只敢打電話報警不敢去查看和伸出援手,這是我們社會的不幸。
如果說社會上一些人的人心變涼了、變狠了,與其輕易地指責他們的冷漠,不如問一聲:是誰讓他們變得冷漠了?
(此文為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均源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