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行公布了10月金融數據。這次依然是在周中發布,體現了對數據的信心。挑一些有用的說吧。
M1,預期-7.07%(wind口徑),實際-6.1%,前值-7.4%;
M2,預期6.97%(wind口徑),實際7.5%,前值6.8%;
社融,預期8.2%(wind口徑),實際7.8%,前值8.0%;
貸款,預期8.8%(wind口徑),實際8.0%,前值8.1%;
從結果看,M1和M2超出預期,社融和貸款低于預期。這個怎么理解?
M1代表企業活期貸款,10月因為樓市刺激導致新房成交上升(特別深圳),加上手工補息減弱影響。使得M1跌幅有所放緩。
M2則是因為10月股市開戶量大增,特別是國慶期間新股民跑步進場,導致證券保證金大幅增加,非銀存款快速增長。
社融低于預期,但如果扣除政府融資后,社融增速實際是持平并略微上行。
居民貸款有所好轉,但企業貸款依然偏弱,導致貸款增速低于預期。
這份數據顯示趨勢略有好轉,暫未證偽經濟復蘇預期。但由于超出預期的數據都是因為10月股市樓市的特殊原因造成,因此未來的持續性還有待觀察。
然后我再說說大家都關心的樓市,依然是先上這張圖。
換言之,居民債務周期就是樓市周期,居民新增貸款是直接轉換為樓市購買力的,因此新增貸款大漲會推動房價上漲,新增貸款下跌也會使得房價失去債務支撐而下跌。我們據此數據也在2023年初開始減持房產(點擊:)。
那么10月在止跌回穩提出并導致樓市成交量開始上升的情況下, 居民新增貸款是否有所提振?
我們直接上圖。
可以看到,本月居民新增貸款有所改善,超過了2022和2023年。但依然低于其他一切年份。考慮到2022年10月正是疫情期間,而2023年則剛好是認房不認貸落地后確認房價下跌的時點。因此10月貸款數據雖然有增加,但從全國范圍看依然不穩固。
并且,更不利的消息是,本輪樓市行情的成交量反彈龍頭深圳,11月的成交量開始大幅下滑了。
貝殼APP顯示,貝殼深圳的周成交量相比上周下滑20%。但由于鏈家在深圳的二手成交量只能排名第二,所以跌幅僅供參考(深圳排名第一的樂有家我沒找到數據)。
另外依據深房中協的數據,深圳二手庫存量在10月高成交的背景下,依然還在持續上升。
這顯示我們的樓市要回穩,貸款數據要延續,還需更多努力。
北京因為綠中介居于壟斷地位,所以我們在知識星球一直在跟蹤其最新的實時簽單數據,比如加總周日和周一的成交量,在最近五周的趨勢如下:
周日+周一趨勢:1231,1158,1107,1059,1009
趨勢上每周穩步下跌5%,之所以要加總周日和周一,是因為周日是實時簽單量全周最高的,而部分超過12點的尾單簽單會挪到周一的數據里。因此加總可以屏蔽掉這種因12點簽單隨機而產生的波動。
目前看,北京成交量在逐周持續下滑,我們可以繼續觀察后續會下滑到何種成交量時才可以穩定下來。由于北京的綠中介前端展示庫存一直維持在13萬以上,因此前景不是太樂觀,回穩仍需更多努力。
最后,我在過去的文章中發過一張圖。
也就是在一線城市中,本輪樓市下行,深圳的居民杠桿率修復得最多,北京其次,而上海因為527政策力度最大,反而在6月后消耗了購買力,提升了居民負債增速。
所以反映到樓市,在9月底同樣止跌回穩的口號下,10月開始的反彈便是居民杠桿率修復最多的深圳力度最猛,北京其次,而上海最弱。
所以我之前的文章做出了上海是北京深圳前瞻指標的判斷,從近一個月看,深圳和北京的表現,確實也體現了這個規律,也就是北京成交先行下滑,反映市場情緒和熱度的跌漲比指標也先行向上海靠近。而深圳則是本周才出現成交下滑的跡象。
最后,北上深等一二線各個城市的居民貸款數據,也將在接下來依次發布,公眾號的讀者可以自行在央行和統計局找尋自己城市的數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