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慕蘭,一位十分特殊的黨員,被稱為“黨的百科全書”,卻又飽受爭議,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這本書的封底,一句“慕蘭是黨的百科全書”的贊譽格外醒目,然而,這句署名“周恩來”的贊譽卻并未注明其具體的出處和背景。深入了解黃慕蘭的人生經歷后,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贊譽似乎并不完全貼合實際。
黃慕蘭,這位1907年出生的女性,于1926年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但在之后的歲月里,她的人生軌跡發生了轉變。
1933年,她脫離了黨組織,直到新中國成立后的1951年才重新入黨。在解放前的那段歲月中,黃慕蘭主要在城市的地下工作中默默奉獻,并未親身參與中共長達22年的革命戰爭。
黃慕蘭的心頭始終縈繞著一個難以解開的心結,那就是關于她1933年是否脫黨,以及她的黨齡是否可以從1926年連續計算到新中國成立之后的問題。這個問題對她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直接關系到她政治生命的長短,任何一位黨員在面對此類問題時都會持有嚴肅的態度。
對于這一歷史疑問,黨和國家早已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和審查,并給出了明確的結論。1980年,公安部經過審慎的核查,對黃慕蘭的黨籍問題作出了結論,認定她確實于192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但在1933年確實脫離了黨組織。
這一結論并非輕率得出,而是基于大量歷史資料和證據的嚴格審查。
后來,在時任政治局委員鄧穎超的親切關懷下,中組部于1987年再次對黃慕蘭的黨籍問題進行了復核。
經過深入調查,中組部確認了黃慕蘭于1926年入黨的黨籍,并再次明確她于1933年脫黨的事實。
對于黃慕蘭解放后的黨齡問題,中組部也給出了明確的答復,即按照她1951年重新入黨的時間來計算。
這樣的決定,尤其是在政治局委員鄧穎超的關懷下作出的,充分顯示了黨和國家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和嚴謹態度。這些結論都是經過深入調查、嚴謹核實后得出的,它們為黃慕蘭黨籍問題畫上了句號,也為后人了解這段歷史提供了權威的依據。
然而,在《黃慕蘭自傳》一書的“生平大事表”中,1991年條目卻出現了頗為微妙的表述:“慶祝上海參事室四十周年,承認黨齡連續。”這種表述方式顯得頗為巧妙,因為它巧妙地省略了主語,若讀者不細心留意,可能會誤以為上海參事室在1991年官方承認了黃慕蘭黨齡的連續性。
但實際上,關于黃慕蘭黨齡的認定,是一個經過公安部和中組部嚴格審查并給出明確結論的問題。
不論是黃慕蘭本人,還是她所慶祝的上海參事室,亦或是負責出版該書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他們都無權擅自更改或詮釋公安部及中組部對黃慕齡問題的定性。
這一問題的結論,是基于大量歷史資料和證據的嚴格審查后得出的,具有極高的權威性和準確性。因此,任何對這一結論的誤解或曲解,都是對歷史事實的不尊重和不負責任。
黃慕蘭作為一位曾經為黨的事業做出過貢獻的黨員,她的經歷和貢獻值得我們尊重和銘記。但同時,我們也應該尊重歷史事實,避免因為表述上的不嚴謹而導致對歷史的誤解和曲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